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吴文鹰

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吴文鹰

吴文鹰(张家港市新塍小学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演变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表现。以城市为载体,在空间上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在经济上有利于改革红利共享、在发展上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城市提供了更为完善的社会服务,医疗、金融、教育等方面的巨大吸引力,也是城市文化颠覆乡土文化的重要因素。作为“新市民”,如何进行子女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相关调查结果,就此展开研究,并提出一些合理对策。

【关键词】新市民;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2-014-01

所谓“新市民”是针对城市环境中“原住民”而言的,泛指大量脱离农村社会环境和劳动生产方式的人群,举家或部分家庭成员迁徙到城市中“安家落户”,由于这些人属于城市人口的“新生力量”,且在城市空间中社会关系单一、地域来源广泛、文化构成复杂等,对生活、工作、学习所在的城市需要重新认知,因此冠之以“新市民”。

一、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剖析

(一)空间巨大嬗变造成不适应感

结合调查显示,超过九成“新市民”家庭从农村迈进城市的原因都是“谋生”,无论是务工还是做生意,所接触的人群都十分有限,社会关系非常简单,这造成新市民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没有更多的资源可以依赖,孩子大多被“圈养”起来,平时到学校上课,周末或节假日在家里上网、看电视、写作业,与同龄人的相对较少。例如,在调查案例中有一个家庭是在城市搞农贸产品批发,孩子每天的空间交替就是从学校到农贸市场中的出租屋,周围接触的人大多是商贩,根本就没有可以交流、玩耍的小伙伴,所谓的“家庭教育”名存实亡。

此外,“新市民”家庭从农村进入城市,面临着差异巨大的空间嬗变,在农村的乡土社会中,“家庭”是一个十分开放的概念,村民之间大多存在亲情关系(如家族),这样一来“家庭教育”具有典型的后喻文化色彩,年长人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是广泛的,基于乡土文化中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发挥“德育”的作用,而演变为“新市民”之后,家庭组织就变得十分封闭,这样不仅会造成家庭教育资源的缺失,同样也会造成孩子生长空间的封闭,造成性格孤僻、内向。

(二)家长教育理念滞后素质低下

不可否认是,传统城乡二元分化结构中,农民、市民之间在教育思想上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市民具有较好的受教育条件,因此在教育理念上更为开放、先进,能够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新市民”的本质仍然是农民,往往会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自身只需要提供孩子教育的条件即可,调查显示,在教育物质供应方面,新市民家庭是不予余力的,例如为孩子购买各种学习材料、报各种补习班等,但新市民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的教育交流明显较少,在教育配合方面,主要包括开家长会、督促作业完成等,而涉及思想交流、道德教育等方面较少。

此外,调查发现许多新市民家庭中之所以忽视子女家庭教育,与文化素质低有着直接关系。本质上,对于“新市民”的称谓,实际上是消除“农民工”的歧视感,并没有改变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的客观事实,对于“学习辅导”,家长本身也有自卑感,因此会寻找各种借口去回避,甚至埋怨、训斥孩子不好好学习,造成孩子自身压抑感强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策略探析

(一)基于社区载体、促进本土家庭教育文化融合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无论城市与农村环境中,“社区”都已经被确立为基本的社会职能单位。对于新市民家庭而言,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微型的“城市社会”,新市民家庭成员可能来源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要在子女家庭给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离不开社区这样一个“公共平台”。

例如,以社区这样一个工作、生活、学习等功能融汇一体的平台为基础,可以定期开展一些社区活动,如文艺活动、公益活动、亲子活动等,在这一过程中加强本土家庭教育文化的输出,让广大“新市民”家长认识到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观念,反之,城市“原住民”家庭中也可以在交流中吸收家庭教育传统文化。同时,社区作为一个现实空间,通过广泛的人际交往,可以打破“新市民”家庭相对封闭的现象,将整个社区视为一个“大家庭”,则“家庭教育”的内涵也得以丰富。

(二)基于家园纽带、促进新市民家庭教育创新化

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单纯地依赖学校,能够收获的教育成果是有限的,需要家庭和学校彼此之间的密切配合,尤其在教育理念上保持高度一致。客观上,这需要“家庭”和“校园”之间构建起密切的纽带关系,实现“共育”的目标。其中,针对“新市民”家庭的子女家庭教育改善策略,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以家长为教育对象,其二是以“家长团队”为基础的组织模式。

以家长为教育对象,意味着帮助新市民家长更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子女的重要性,改变滞后的教育理念如将一个班级或学校中的新市民子女家长组织起来,及时从学校了解子女们的整体情况,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推动家庭教育创新。

(三)基于网络平台、促进家长教育经验沟通交流

新市民家长进入城市空间的主要诱因,在于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品质,日常情况下工作很忙,甚至和子女之间的沟通都很少,彼此之间难以形成默契的家庭教育方式。而当今互联网技术十分发达,通过QQ、微信等移动终端平台,建立一个新市民家庭相互联络的网络平台,家长、孩子之间可以彼此分享,由此来减轻空间、时间隔绝下的交流障碍。结合调查研究发现,教师作为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发挥协调作用,消除新市民家庭中家长、子女的教育隔阂。

三、结束语

本质上,我国“新市民”的出现,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口迁徙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改革问题,从早期的“农民工”落户城市,到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乡一体化”对乡镇、郊区的整合,越来越多的人在“户籍”层面得到了市民身份,因此上,看待“新市民”应该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发,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归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以供广大家长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赵辉.家庭教育投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经贸实践,2018(19):165-166.

[2]张琳.“村改居”社区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淄博市M社区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4):89-90.

[3]陈美云,葛列众,金洁,张康伟,胡信奎.浙江省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16):42-43.

论文作者:吴文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吴文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