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胡娟[1](2021)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仇梦霄[2](2021)在《课程思政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中的融合与设计》文中认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为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方针指明了方向,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教学环节中的具体要求,结合体操课自身的特点,挖掘出体操课程中思政元素,按照“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要求,充分运用隐性教育“润物无声”的作用,实现思政元素合理地融入到教学大纲中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10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教学大纲进行分析研究,探寻“课程思政”与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契合点,挖掘体操中的思政元素,完成将思政元素融合在体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中的设计。最后通过调查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整理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任务及特点,以及对10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大纲的对比、分析,挖掘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是符合当前国家提倡的教育理念,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符合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要求。2.将课程思政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融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中挖掘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思政元素,通过教学方法及改进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体操普修课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中的双重育人目标。3.通过课程思政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的融合与设计的实施,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体操普修课中能够获得思政元素,并且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过程中。通过访谈法了解到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教学设计的内容不够全面,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的弊端和不足。4.“课程思政”目前还处于探索的阶段,还未完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同时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对课程思政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的思政元素挖掘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在教学设计上仍存在弊端和不足,今后需进一步加强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思政元素在体操普修课中的教学设计。
周琳[3](2020)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的优化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体育观念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体育教师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摇篮,肩负着培养体育人才的重任,体操普修课程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学生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占据着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体育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专门能力,是每一位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学基本功。尽管中小学体育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差异,但对于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是相一致的。目前,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虽已涵盖了基本体操教学内容,但在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影响下,体操普修课程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不能较好的满足于时代发展和中小学教学的需要,因此,其教学能力培养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教学实验法,从体操普修课程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和中小学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探寻科学且合理的教学能力培养优化方案,以期为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体操教学能力和体操专项教学技能的提高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的优化方案表现为在教学时数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的选择参考教学大纲要求和中小学教学需求,在原有教学步骤中优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环节,加大教学实践的开展力度,增加教学能力的考核比例,采用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来评定教学效果,理论考核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实践考核为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微课教学与评价。(2)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力度较低。教学的开展仅关注对学生的动作示范能力和保护与帮助能力的培养,对于动作纠错、课堂组织、动作讲解、动作技术评价、动作创编等能力的重视度不够。考核仅以动作的完成度为标准,缺乏教学实践的考核环节,不能准确的评定学生的教学能力水平。(3)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于中小学的教学需要。体操普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体操和竞技体操,而大多数中小学未开设专门的竞技体操课,两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存在差异。(4)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与中小学对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需求存在差异的原因有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课时少而任务重、缺乏教学实践机会、评价体系不全面。(5)体操普修课程教学除了关注学生动作技术的发展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体操教学能力和体操专项教学技能。按相关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分为口令运用与队伍调动、保护与帮助、动作示范、动作讲解、课堂组织、动作纠错、动作技术评价、教学应变、教案撰写、徒手操创编、赛事组织与裁判。
刘霜[4](2020)在《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日益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新亮点。与传统教学相比,研究性学习渗透了“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的教学理念。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将会占据越来越突出的地位。体操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学科课程,提高体操课程教学质量,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如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中,指出研究性学习符合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满足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并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体育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本研究在山东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班随机抽取两个小班作为研究对象,每班各25名(20名男生和5名女生)。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在相同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对两个无显着差异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实验班采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在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前后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锻炼态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对学生教学能力、体操基本技能学习情况、体操基本理论学习情况进行测试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能显着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意识,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锻炼态度。(2)在研究性教学实验过程中,实验班的学生较对照班在教学能力方面有着显着性差异;研究性学习较之以往的教学方法能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需求。(3)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堂中,由于理论课教学课时较少,且受学生自身复习情况、考试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验班体操基本理论成绩测试虽然较对照班高一些,但其检验结果显示不具有显着性差异性。说明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体操理论学习成绩,但并不能显着提高。(4)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堂中,研究性学习和传统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提高学生的体操技能水平。对于技巧、单杠和双杠项目研究性学习效果更好;传统教学方法只在跳跃项目中表现出教学效果,整体比较而言研究性学习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体操基本技能。
勾彩虹[5](2020)在《合作学习法在小学花样跳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和新时代少年儿童发展的背景下,花样跳绳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其开发与利用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简便易行、安全性高、花样繁多,配合与互动强的特点符合小学生身性活泼、求知欲强、兴趣广泛的特征。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建立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法则是改善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向多渠道获取信息,最终为达到共同目标任务而努力,同时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合作学习法改进了传统教学法的弊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合作构建学习空间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满足素质教育和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教学实验,以研究合作学习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小学花样跳绳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差异为目的,为小学花样跳绳教学中推广和运用合作学习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选定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水平三(五年级)学生,随机抽取两个班,一个班为实验班(60人,男生31人、女生29人),一分钟跳绳水平每人平均81个,采用合作学习法;一个班为对照班(60人,男生30人、女生30人),一分钟跳绳水平每人平均78个,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两个班的平均年龄都是11岁,学生共计120人,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具体研究了合作学习法与传统教学法在花样跳绳教学中对学生身体素质、花样跳绳成绩、合作能力、学习兴趣方面的教学效果,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把测试统计的数据用SPSS22.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合作学习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2)合作学习法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3)合作学习法有利于学生花样跳绳成绩的提高;(4)合作学习法有利于学生一分钟跳绳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合作学习法在小学花样跳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改善了课堂气氛、人际关系,提高了教学效率,为今后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对花样跳绳教学的改进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以下建议:(1)合作学习法应在小学花样跳绳教学中得到推广与运用;(2)合作学习法应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中得到重视与运用;(3)学生花样跳绳成绩的评定应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4)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应对花样跳绳教学的转变。
钟振成[6](2020)在《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鱼骨图结合AHP的方法》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鱼骨图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测试法与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鱼骨图方法分析影响源头的重要原因,并构建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对构建的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初步实证研究,证明构建的考核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鱼骨图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再依据文献整理与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初步拟定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然后运用德尔菲法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确立了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2轮问卷的信度与效度都比较高。(2)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一级指标权重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技术考核(0.5070)、情感态度(0.1985)、体能(0.1658)、理论考核(0.1287),同时得到各维度指标在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以及作用大小。(3)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议以及实地测试进行数据收集,制作出技术、体能、理论以及情感态度四方面的考核评价标准。(4)构建的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基本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评价内容、主体以及方式上更加多元化,同时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成长,更加符合学生体育素质的形成,也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程教学的质量,基本符合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评价的应用。
蒲元新[7](2019)在《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大纲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教学论、体育教育学为理论支撑,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体操普修课教学大纲进行研究,以全国10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大纲为研究对象,所调查的10所高校分别为: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研究目的在于对比分析各院校体操普修课大纲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体操普修课改革提供参考。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课程目标、大纲编写、开课现状、开课学时、教学内容、技能培养、考核与评价以及教材等方面,其研究结论如(1)在调查的10所体育院校中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都为必修课,目标是掌握基本体操和体操理论知识,大纲的编写都参照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学内容分成两模块和三模块:两模块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三模块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技能教学。(2)10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时安排差距极大,集中分布在64—180学时,最大课时量约是最小课时量的三倍。在技术课和技能课中,技术课教学内容超过一半的学校难度较大,器械课时大于非器械课时,技术培养大于技能的培养。理论课教学里面体操绪论和体操术语是必选教学内容。在技能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是器械体操的保护与帮助和自编操能力。(3)10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考核方式为技术考核、技能考核、理论考和平时考核,体操教材自成一套,无规定用书,且参考资料都以自己学校出书参考居多。(4)10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大纲编写各有优势和不足,教学实践技能方面,指导不够全面,对学生教案编写能力指导的只有4所。
张帅星[8](2019)在《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探究》文中认为习总书记在2018年5月2日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长期以来疏于德、弱于体和美、缺于劳的教育问题,导致学生的体质下降,生活生存能力不足,并成为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短板。在此背景下,将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挖掘学科内容中的“生活化”内涵,是推动“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教师的重要基地,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立足于学生体质下降和生存生活能力缺乏的现状,把生活教育贯穿到体操普修课教学过程中。挖掘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生活因素,通过探究合作等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学生掌握应有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以下简称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进行研究。以“2018年第七届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学锦标赛”为契机,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为研究对象,调查湖北省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实施策略,研究认为:(1)湖北省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顺应教育回归生活的趋势,能够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能力,同时湖北省体操项目的发展有一定的基础,说明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是必要的和可行的。(2)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丰富,蕴含大量的生活生存技能,能够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但是当下教学内容中并未突出教学内容的生活运用。湖北省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仍受到各个因素的制约,开展现状并不乐观。(3)湖北省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与教师的活动有直接的关联。教师应发挥主动性,明确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更新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课堂评级内容来提高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程度,促进湖北省体操项目的发展。
丁露露[9](2019)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前手翻动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在“互联网+教育”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已成为教育界一大研究热点。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是一种课前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对学生进行在线教育,课中注重协作探究、互动交流,促进知识内化,课后进行知识巩固的教育模式。打破了现有的体育教学环境及授课方式,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体育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前手翻作为体操普修课男子三级成套动作中的高分值动作,在总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尽管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教,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不理想。因此,为顺应体育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高前手翻动作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在前手翻动作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前手翻动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实验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7级网球9组和网球8组共29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实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前手翻动作学习质量、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三方面的教学效果差异。研究认为:(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前手翻动作学习质量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前手翻动作技术测评成绩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实验组学生的技术测评成绩分布优于对照组。(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前手翻动作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新颖的多形式学习方式,并创造了学习者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新环境,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取向和求知心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平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黄勇[10](2019)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培养与健全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导下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的发布以及2017年10月教育部发行的各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的相继出台,标志着,当前完善核心素养体系并落实到各个学科和各个专业来培养青年核心素养已变得刻不容缓。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未来中小学体育、业余训练和指导社区健身的师资队伍。而体操普修课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运动习惯、塑造良好的运动情感和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当前体操普修课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内容不明确,并不能指导实践。因此研究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促进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都有其重要意义。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梳理和分析了体操普修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访谈法,初步筛选和确定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和数理统计法,统计分析三轮调查结果,从而确定最终的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并算出各指标所占权重。最后结合体操普修课教学实例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思路,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运用访谈法和德尔菲法的三轮专家调查最终确定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2)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百分比权重法计算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分析发现在体操普修课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最需要的核心素养一级指标是“体育品德”,其次是“运动能力”,最后是“健康行为”,在二级指标中,最重要的是“体育道德”,其次是“体操技能运用”,最后是“体育精神”,在三级指标中,排名靠前的是“遵守规则”“诚信自律”“运用体操中保护帮助的手法进行保护帮助”和“勇敢顽强”。(3)结合体操普修课教学实例分析给出如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路: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优化体操普修课教学设计,强调教师目标意识、通过目标引领内容、重视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发展;强化体操普修课课堂教学实施,创设情境、强化实践、及时反馈、因材施教、课外拓展、丰富教学;深化体操普修课新媒体技术教学。
二、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课程思政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中的融合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国内研究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对比分析法 |
2.2.4 专家访谈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任务与特点 |
3.1.1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任务 |
3.1.2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特点 |
3.2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大纲分析 |
3.2.1 教学课时分布情况 |
3.2.2 课程与教学目标 |
3.2.3 教学内容设置 |
3.2.4 教学课程考核评价设置 |
3.3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特点 |
3.3.1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
3.3.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
3.4 思政元素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的价值与契合 |
3.4.1 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价值 |
3.4.2 思政元素与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契合 |
3.5 课程思政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的教学设计与应用 |
3.5.1 课程思政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的教学设计 |
3.5.2 教学设计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的应用 |
3.6 课程思政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学设计及应用的反馈 |
3.6.1 专家对课程思政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学设计的反馈 |
3.6.2 教师对课程思政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学应用的反馈 |
3.6.3 学生对课程思政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学应用的反馈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课程思政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教学设计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2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课程思政”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的融合与设计》教师访谈表 |
附录5 《课程思政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教学设计效果评价表》设计效果专家评价量表 |
致谢 |
(3)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的优化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政策引领下学校体育的发展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要求 |
1.1.2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要求 |
1.1.3 体操普修课程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的要求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概述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外研究现状 |
1.3.4 小结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教学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价值分析 |
3.1.1 培养的过程——育身价值 |
3.1.2 培养的结果——育能价值 |
3.1.3 习惯的养成——育心价值 |
3.2 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
3.2.1 教学内容的设置层面 |
3.2.2 教材教法的应用层面 |
3.2.3 教学技能的培养层面 |
3.2.4 学习成果的评价层面 |
3.3 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3.3.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中小学教学需求的差异 |
3.3.2 教学能力的培养与中小学教学需求的差异 |
3.4 湖南省体教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
3.4.1 教学形式单一 |
3.4.2 教学课时少而任务重 |
3.4.3 缺乏教学实践机会 |
3.4.4 评价体系不全面 |
3.5 湖南省体教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能力培养优化方案的设计 |
3.5.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实施 |
3.5.2 技术动作的教学与考核 |
3.5.3 理论知识的教学与考核 |
3.5.4 平时成绩的追踪与评定 |
3.5.5 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考核 |
3.6 湖南省体教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能力培养方案的实证分析 |
3.6.1 实验方案 |
3.6.2 实验结果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3 不足之处与展望 |
4.3.1 不足之处 |
4.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附录八 |
附录九 |
附录十 |
附录十一 |
致谢 |
(4)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
1.3.2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
1.3.3 研究性学习的发展现状 |
1.3.4 研究性学习体系及元素 |
1.3.5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实验法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基本情况 |
3.2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
3.3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锻炼态度的影响 |
3.4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影响 |
3.5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体操理论学习的影响 |
3.6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体操技能学习的影响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
附件2 学生学习动机测量表 |
附件3 访谈提纲 |
附件4 体操锻炼态度测量表 |
附件5 山东体育学院体操普修课学生实习内 |
附件6 山东体育学院学生实习评定标准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合作学习法在小学花样跳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2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
1.1.3 新时代少年儿童发展的需要 |
1.1.4 花样跳绳运动项目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合作学习法的相关研究 |
1.3.2 国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 |
1.3.3 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视角下有关花样跳绳的相关研究 |
1.3.4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1.4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1.4.1 相关概念界定 |
1.4.2 合作学习法的理论基础 |
1.4.3 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教学实验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对比分析法 |
3 实验设计与实施 |
3.1 合作学习法在小学花样跳绳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
3.2 合作学习法在小学花样跳绳教学中的实验实施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各项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
4.1.1 主体变量的同质性检验 |
4.1.2 学生学习兴趣各维度上的比较 |
4.1.3 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各维度比较 |
4.1.4 学生合作意识各因素比较 |
4.1.5 学生合作技能各因素比较 |
4.1.6 学生花样跳绳成绩的比较 |
4.1.7 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的比较 |
4.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各项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
4.2.1 学生学习兴趣各维度上的比较 |
4.2.2 学生合作意识各因素比较 |
4.2.3 学生合作技能各因素比较 |
4.2.4 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各维度比较 |
4.2.5 学生花样跳绳成绩的比较 |
4.2.6 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的比较 |
4.3 讨论与分析 |
4.3.1 合作学习法对学生花样跳绳学习兴趣的影响效果分析 |
4.3.2 合作学习法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影响效果分析 |
4.3.3 合作学习法对学生花样跳绳成绩的影响效果分析 |
4.3.4 合作学习法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效果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6)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鱼骨图结合AHP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的研究 |
2.1.1 课程目标的研究 |
2.1.2 教学内容的研究 |
2.1.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 |
2.1.4 教学效果与考核评价的研究 |
2.2 体育教育专业考核评价的研究 |
2.2.1 体育教育专业考核评价的概念 |
2.2.2 体育教育专业考核评价现状的研究 |
2.3 乒乓球教学考核评价的研究 |
2.3.1 乒乓球教学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
2.3.2 乒乓球教学考核评价的发展趋势 |
2.4 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教学考核评价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测试法 |
3.2.3 鱼骨图法 |
3.2.4 德尔菲法 |
3.2.5 层次分析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基于鱼骨图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的分析 |
4.1.1 鱼骨图方法分析的流程 |
4.1.2 鱼骨图方法分析的内容 |
4.2 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技术路线 |
4.2.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4.2.3 指标体系的建立 |
4.2.4 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的确立 |
4.3 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的案例分析 |
4.3.1 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 |
4.3.2 评价方法与主体的选择 |
4.3.3 实证研究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二级指标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调查问卷 |
附录2 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评价指标第一轮调查问卷 |
附录3 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评价指标第二轮调查问卷 |
附录4 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构建调查问卷 |
附录5 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理论检测题(总分 100 分) |
附录6 “自评—组评—师评”评价量表 |
附录7 学生学习态度评价量表 |
附录8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量表 |
附录9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大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研究现状 |
2.1.1 体操教学内容的历史研究 |
2.1.2 对体操普修课教材研究 |
2.1.3 对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研究 |
2.1.4 对体操普修课教学组织研究 |
2.1.5 对体操普修课教学方法研究 |
2.1.6 对体操普修课成绩考核研究 |
2.2 研究现状述评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方法和技术路线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1.3 技术路线 |
3.1.4 研究的相关界定 |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3.2.1 研究的重点 |
3.2.2 研究的难点 |
3.2.3 研究的创新点 |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
4.1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大纲对比分析 |
4.1.1 教学大纲编写依据方面 |
4.1.2 课程开设现状方面 |
4.1.3 课程与教学目标方面 |
4.1.4 课时分布方面 |
4.1.5 教学内容设置方面 |
4.1.6 成绩评定和考核方式方面 |
4.1.7 教材的使用及参考资料方面 |
4.2 体操普修课教学大纲中各院校的特点与不足 |
4.3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大纲执行后的反馈 |
4.3.1 教师对体操普修课的反馈 |
4.3.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体操普修课的反馈 |
4.4 完善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大纲的对策分析 |
4.4.1 加强就业渠道与培养方案的衔接 |
4.4.2 优化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模块比例分配 |
4.4.3 完善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教学内容 |
4.4.4 创新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教学方法 |
4.4.5 重视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 |
1.1.2 顺应教育回归生活的改革趋势 |
1.1.3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被严重忽视 |
1.1.4 学生体质下降、生活生存能力不足的现实所需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阐释 |
1.3.2 理论基础 |
1.3.3 国外研究现状 |
1.3.4 国内研究现状 |
1.4 创新点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可行性 |
3.1.1 湖北省体操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有一定的了解 |
3.1.2 湖北省体操专家和教师普遍认同生活化教学理念 |
3.1.3 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种类丰富 |
3.1.4 湖北省高校体操场地设施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
3.1.5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有一定的学生基础 |
3.2 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剖析 |
3.2.1 基础类体操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 |
3.2.2 实用类体操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日常生活需求 |
3.2.3 技术类体操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生活生存技能 |
3.3 湖北省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实施存在的问题 |
3.3.1 体操教师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目标不明确 |
3.3.2 体操教师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理念不清晰 |
3.3.3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重竞技性,轻实用 |
3.3.4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受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制约 |
3.3.5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课堂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
3.4 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
3.4.1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明确生活化教学目标 |
3.4.2 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 |
3.4.3 淡化教学内容竞技性,突出生活实用性 |
3.4.4 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方法 |
3.4.5 完善课堂评价内容,突出生活实践能力 |
3.5 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
3.5.1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前准备阶段 |
3.5.2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中实施阶段 |
3.5.3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后总结阶段 |
4.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前手翻动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推动着教育的发展 |
1.1.2 翻转课堂的教育价值影响 |
1.1.3 前手翻动作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研究 |
2.1.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2.1.2 传统教学模式 |
2.1.3 前手翻动作 |
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掌握学习理论 |
2.2.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3.1 关于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2.3.2 关于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现状研究 |
2.4 国内研究现状 |
2.4.1 关于国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2.4.2 关于国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现状研究 |
2.4.3 关于国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体育学科领域的研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结果与分析 |
4.1 前手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
4.1.1 学习者分析 |
4.1.2 前手翻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
4.1.3 前手翻翻转课堂教学目标 |
4.1.4 前手翻翻转课堂教学重难点 |
4.1.5 前手翻翻转课堂教学特点 |
4.1.6 前手翻翻转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 |
4.2 前手翻翻转课堂实验指标前测结果与分析 |
4.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体操的基础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
4.2.2 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实验前测结果与分析 |
4.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兴趣的实验前测结果与分析 |
4.2.4 实验组与对照组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前测结果与分析 |
4.3 前手翻翻转课堂实验指标后测结果与分析 |
4.3.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前手翻动作学习质量的比较分析 |
4.3.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比较分析 |
4.3.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比较分析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评价量表二维码 |
附件2 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 |
附件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 |
附件4 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5 实验前测数据表 |
附件6 前手翻考试动作评分细则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
1.1.2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抓手 |
1.1.3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
1.1.4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提高体操普修课的教学质量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际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研究 |
1.3.2 关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文献研究 |
1.3.3 关于体操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文献研究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德尔菲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
3.1.1 需要层次理论为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
3.1.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为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
3.1.3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为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构建提出明确要求 |
3.2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生核心素养相关指标筛选 |
3.2.1 运动能力指标的筛选 |
3.2.2 健康行为指标的筛选 |
3.2.3 体育品德指标的筛选 |
3.3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初步拟定 |
3.4 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的修正 |
3.4.1 第一轮专家调查结果与分析 |
3.4.2 第二轮专家调查结果与分析 |
3.4.3 第三轮专家调查结果与分析 |
3.5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分析 |
3.5.1 体操普修课运动能力指标的分析 |
3.5.2 体操普修课健康行为指标的分析 |
3.5.3 体操普修课体育品德指标的分析 |
3.6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权重 |
3.6.1 层次分析法确定一二级指标权重 |
3.6.2 百分比权重法确定三级指标权重 |
3.6.3 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权重系数分析 |
3.7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例分析 |
3.7.1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优化体操普修课教学设计 |
3.7.2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强化体操普修课教学实施 |
3.7.3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深化体操普修课新媒体技术教学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研究[D]. 胡娟. 武汉体育学院, 2021
- [2]课程思政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中的融合与设计[D]. 仇梦霄. 天津体育学院, 2021
- [3]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的优化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D]. 周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刘霜.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2)
- [5]合作学习法在小学花样跳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勾彩虹.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鱼骨图结合AHP的方法[D]. 钟振成. 吉林体育学院, 2020(03)
- [7]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大纲研究[D]. 蒲元新.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1)
- [8]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探究[D]. 张帅星.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9]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前手翻动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丁露露.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10]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黄勇.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