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城镇化发展视角的农民工城镇化研究论文_瞿春节

基于可持续城镇化发展视角的农民工城镇化研究论文_瞿春节

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基于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指出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走可持续城镇化发展道路的迫切任务,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通过我国城镇化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关的研究对策:一是在宏观的总体规划布局上,以城市群为主体,增强城镇对农民工吸纳和服务能力;二是在微观层面上,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市里的住房、教育、医疗等政策制度,使农民工共享发展的成果,实现“完全城镇化”。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农民工

1.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概况

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由农民向市民、由农业向非农就业的大转移,并且速度惊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也从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16年的57.35%,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7.93亿人。

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后同时潜藏着诸多矛盾、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目前中国城镇化率统计是以常住人口计算,但如果按照有城镇户籍的人数,按照政府提供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来说,中国的城镇化率大概只有41.2%。在城镇打工农民工中在城市购房的还不足2%,绝大多农民工及其家属是处于“半城镇化”状态。中国的城镇化实际上是一个不完全意义上的城镇化,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

2.农民工市民化的战略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在土地城镇化、住房城镇化、劳动力城镇化等方面进程非常快,而人口城镇化却相对落后,这是我们要直面的一个问题。城镇化的本质,是使农民工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进而实现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向城市市民转化的过程。健康城镇化,特别是实现农民工的完全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带动城镇社会分工不断深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创造出大量非农就业岗位,吸引劳动力从边际生产率很低的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部门。同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快速发展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推动劳动力价格上升,用工成本提高必然迫使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农民市民化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耕地资源就可以向专业农户集中,从而改变农地经营细碎化的状况,提高农业的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3.农民工市民化的措施

实现农民工市民化需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当前我认为最紧要的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宏观的总体规划布局上,以城市群为主体,增强城镇对农民工吸纳和服务能力;二是在微观层面上,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市的住房、教育、医疗等政策制度,使农民工共享发展的成果,实现“完全城镇化”。

3.1 以城市群为主体,增强城镇对农民工吸纳和服务能力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明确要求按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方针,统筹资源环境约束、产业转移趋势和公共投入分配,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形成有利于市民化的国土开发新格局。

一是加快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引导人口合理分布。鼓励重点开发区域特别是东部沿海大中城市提升发展能力,更多吸纳外来人口。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提高人口集聚的能力,增加人口承载容量。二是以城市群为重点,促进农民工市民化。通过规划明确城市群以及城市群内部各城镇的功能定位和分工,以“扩权强县”和推动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重点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能力,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实现区域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承载人口的能力。三是改革财税体制,完善流入地吸纳人口的激励机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探索建立农民工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制度,对吸引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补助建设资金,支持城市建设向社区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方向倾斜,做好基础设施扩容和公共服务提升。促进生产型税收向消费型税收的转变,增强流入城市吸引人口定居的动力。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实现基层政府“事权”和“财权”的对应,确保基层政府具备提供公共服务和以一定财政资金调配人口空间分布的能力。

3.2 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契机,完善城市住房、教育、医疗等政策制度,使农民工共享发展的成果,实现“完全城镇化”

我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体系是和居民户籍绑在一起的,由此导致城乡和不同地区户籍的“含金量”存在明显差别。要实现“完全城镇化”必须打破户籍与福利捆绑的制度。

一是健全覆盖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工平等享受城市公共服务。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关键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服务提供呈现出城乡“二元化”和区域“碎片化”的特征,城乡之间、不同区域和不同职业之间,所享受的公共服务差异很大。政府要保障农民工在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文化生活等服务上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例如做好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工作,减少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促进教育公平;做好农民工看病就医、计划生育和适龄儿童免疫,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健康权益。

二是建立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保障部分农民工有房可住。农民工住房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城镇化的质量,即能否避免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贫民窟”现象和由此产生的“城市病”,因此政府需要稳步推进覆盖农民工的城镇保障性住房体制改革。例如根据工作年限申请不同条件的公租房,支持农民工就地购房,建立住房补贴制度和农民工城市公共住房专项资金。

三是建立有效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参保率是一个普遍现象。政府需要继续完善农民工参加各类社会保险项目的办法,切实提高农民工参保比例和保障程度。尽快实现工伤保险对农民工全覆盖,保障遭工伤或患职业病的农民工获得与城镇职工一样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鼓励常年外出稳定就业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农民工建立临时性、应急性的社会救济,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个人缴费、单位匹配、国家补贴的参保办法,促进农民工有能力同等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

4.总结

广大农民工朋友为我国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却没有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农民工如何更好地融入当地城市是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实现农民工市民化,需要党和政府,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一个解决问题的总体规划,出台若干政策和措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和消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坚信这个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周建国.从 “半城市化” 到城市化:农民工城市化路径选择探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9,(11).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总体态势与战略取向[J].专业眼光看经济 经济眼光看中国,2011,(5).

[3]尹稚.HEALTHY URBANIZATION:FROM QUANTITATIVE GROWTH TO QUALITATIVE PROMOTION –– ADJUSTMENT OF EMPHASIS OF URBANIZATION STRATEGY [J].城市规划,2013,(3).

[4]Zhang Zheng.“Settling in the City or Returning to the Village?—Life-Cycle Analysis of the Migration Decisions of Rural Workers”(进城定居还是回乡发展?——农民工迁移决策的生命周期分析).Chinese Rural Economy,2006,no.7.

论文作者:瞿春节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  ;  ;  ;  ;  ;  ;  ;  

基于可持续城镇化发展视角的农民工城镇化研究论文_瞿春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