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是其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同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使用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对相关人士的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前言:建筑工程作为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其施工质量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下面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应对的措施。
一、建筑工程质量病害及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裂缝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造成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较多,其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小。若是混凝土的拉应力较低的时候,混凝土便会产生裂缝。对于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一直都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较为普遍地问题,将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施工阶段所产生的裂缝,通常都是在施工中发生的,主要是由混凝土本身缺陷所决定的。
(1)配合比设计
为方便施工以及保证强度,通常都是采用配合比地设计方式,在混凝土中使用较多水泥及水,在单位混凝土中,用水量越大,则混凝土的收缩趋势也就越大。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加大用水量,除了能够有效的增加收缩,还可降低混凝土地强度,进而增加了混凝土的裂缝发生。除此之外,水泥用量过大也会造成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热,和环节产生较大地温差,造成混凝土出现差异性的变化,在应变值超过混凝土所承受地极限时,混凝土则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裂缝。
(2)集料
在同等强度的条件下,把握好施工材料颗粒级配就十分重要,集料中最大粒径越小,混凝土地收缩则就越大,级配良好地砂石集料是保障混凝土质量地关键。除此之外,若是集料中混有大量的杂质,便会使混凝土出现较大收缩,致使混凝土的强度下降,最终都造成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发生。
(3)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为了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产生,当水泥在水化中,混凝土的毛细管内的水分损失将造成混凝土的裂缝产生。混凝土的浇筑完成之后,若是没及时对其进行养护补水工作,蒸发的速度若是大于泌水的速度的时候,则会产生塑性收缩的裂缝。在冬季施工的时候,用火炉对新浇筑地混凝土进行保温的时候,混凝土中地氢氧化钙和空气中地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时,将出现炭化收缩造成混凝土的表面发生表面裂纹。
(4)环境温差
在混凝土与外界的温差相差较大的时候,拆除模板会使混凝土暴露在较大温差中,将造成混凝土的内部出现差异性的变形,进而造成了混凝土的裂缝产生。
2、楼面渗漏
楼面的渗漏问题主要出现在卫生间及厨房,因为施工质量问题在有水的环境中出现漏水的现象,将对自家和下层用户造成一定的损害,进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出现卫生间及厨房漏水现在的主要原因在下列:
(1)由于管道自身的质量问题或者是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衔接不严出现漏水,在遇到管道和楼板穿插处防水做得不到位则也会出现屋面的漏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有效的解决楼板漏水的问题,可在楼板出架设套管,并使用混凝土对其进行灌实封严。
(2)地漏部位漏水主要是因为洁具边缘处的防水处理不合格造成的。对于地漏处理,在洁具的周围可采用防水材料进行密封,做好相应的防漏处理。
(3)现浇板的四周阴角处未做好防水的处理,在楼板上进行凿眼,趋势整体受到破坏。做好防漏的处理,首先管道的安装必须要在预留孔内进行的,不可在楼板上乱打孔,等所有的处理工作完成之后,便可进行闭水试验,在二十四小时内无渗漏现象,便为合格。
3、地面起砂、起壳
配合比的不当,以及水灰比过大,水泥的标号低;使用过期、受潮结块的水泥;基层表面未清理干净,或者是浇水不足,或是是残留有积水;地面施工中受冻,或者是未达到足够地强度就在地面进行走动;洒水养护时间过早或者是太迟,或者是养护的天数不够,都会引起地面的起砂和起壳问题。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1、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
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许多的质量问题是因为建筑材料的不合格而导致的,因此加强建筑材料质量管理,严把建材质量关对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建材质量管理,首先要严抓采购关,采购建筑材料时,要在把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重视材料质量,通过对市场的考察选择资质高、信誉可靠的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以较为优惠的价格购入质量过关的产品;除了在采购上的严抓外,还应注意材料的管理问题,在对建筑材料进行管理时,应对材料进行分类管理,注意材料的防火、防潮问题,保证建筑材料的使用性能。
2、积极运用新工艺提高工程质量
建筑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地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才能建造出质量可靠的建筑工程。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控制与施工的技术是密不可分的,而技术因素除了施工的基本工作人员的素质外,还包括施工的装备、施工的信息及施工的检测技术等。企业若想提高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就必须重视新技术、新工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要建立符合技术的相关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及操作的具体规程,同时,企业还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和改进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从而保证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问题。另外,建筑企业还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并落实相关的质量责任制,明确各生产部门的责任,做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能够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具体的实施质量计划的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的检查工作,并将结果做到定量分析,得出具体的结论,积极总结经验,逐步转化成为以后施工质量的“标准”及“制度”,不断完善企业提高生产质量的举措。
3、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是围绕着三大分部(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进行的现场监督,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管理。监督检查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重点是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影响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进行检查。对于现场的实体质量检查主要采用科学的检测仪器和设备进行,通过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来增强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企业在加强程序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技术的控制。目前,对技术的控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对施工现场质量保证条件的检查评价,二是对工程竣工检测结果的检查评价,三是对现场质量保证资料的检查评价,四是对工程实体的尺寸偏差的实测,五是对完工后的工程实体的观感质量检查评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工程量极大的项目,具有很高的复杂性、施工难度。这就大大的提高了施工质量管理的难度。上述中我们可以得知,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依旧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对现场施工人员、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管,有效的提升施工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林果;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质量安全管理[J];企业导报;2009(12)
[2]王海涛;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科技致富向导;2012(02)
[3]孙进京;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9).
[4]曹军;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J].建设科技,2011(15).
论文作者:虞康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混凝土论文; 质量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楼板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