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脊梁,农业技术推动经济稳速前进的前提是,它的体系与中国的经济体系完美契合。随着农业发展的不断壮大,农业科技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民对农业技术也愈发渴求,旧的制度以及体系已对应不上时代发展,中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正在不停推陈出新,我国在改革中探索反思,力求完成艰巨的创新任务。
关键词:农业技术;改革;创新
前言:
作为基础性产业的农业,如果其发展缓慢方向错乱,那么我国各项经济产业将同样止步不前,过去传统的农业技术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农业产业的需要,为了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效率,在发展需求的强压之下,机械一体化等农业技术诞生了,各种农业新模式的产生也使得我们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有了更大的挑战,本文对此提出合理的方法建议,以促进我国的农业更好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概述
农业要是想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之所以有推广体系的产生,就是因为科教兴农这个概念,农民们只靠辛苦劳作来创收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吸收农业科技,将农业和科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我国之所以建立一套这样的体系,就是为了将它更完善的推广给广大的农民朋友们。
在我国农业方面的科研机构人员和技术推广体系人员的合作下,新的体系不断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人员与农民之间更好的合作,在我国固有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之下建立了新的科学体系,使得传统与科技相结合,不仅更好的保护了传统的农作创收,也增加了新型体系下的农业产业额[1]。农业技术员将各种农业技术通过授课、指导、实战培训等方式传递给农民,以便于他们更好的应用于生产中,在实践操作中,将科学技术和传统方式结合运用于生产的前中后三个阶段。
在推广技术的同时,由于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类型的不同,技术人员需要实地勘查,根据不同地区所适应的农业类型来制定科学技术推广计划,根据合适的科学体系来将技术传授给农民,做到因地适宜,推广的过程中也不能盲目灌输知识,虽然推广的目的是利于农业发展,也要充分给予农业工作者尊重,如若科学体系不能得到农业工作者的支持和接纳,那么推广工作将难以进行下去,如果管理体制和沟通方式有误,科学体系操作不顺都必将阻碍推广工作的进行。
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历史发展走向
(一)农技推广体系的初始形成时期
一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农业的兴起是大势所趋,国家如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新中国的国民经济将难以稳固,于是我党当即采取措施,制定了一系列可实施的农业计划,并且颁布了《中央中共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协议》,为了试验,全国各地各县都设立了国营的农场,尽最大可能为全国各地的农村合作社提供帮助和技术上的支持,在实验中摸索正确的农业模式,初步建立了一套可行的农业技术方案,在农民群众逐渐适应农业技术的前提下,推广体系应运而生,有了技术就需要推广,组织刻不容缓的在全国各县成立了技术推广小组,教授农民群众如何实操耕种,辨别农作物,如何饲养牲畜,如何培育农作物,灌溉农作物的水分控制,如何培育土壤,施肥等。在50年代末的时候,推广体系的雏形初步产生了。农科领域的努力初见成效[2]。
(二)农技推广体系萧条时期
众所周知,在我国农业刚刚走向稳定,“三年自然灾害”给我国的农业发展打上一记重拳,我国的经济由于农业方面的不景气严重下滑,经济缩减直接导致各职能机构的缩减,经济困难情况下为了减少支出,我国精简了农业推广机构,这次精简导致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大量流失,农业发展队伍急缩,人力短缺,有效组织基本解散,农业推广工作基本止步不前,随着八字方针在我国经济方面的实行,农业刚刚出于冷冻复苏阶段,逐步摆脱困境,可好景不长,又一记重拳悄无声息打来,文革期间的到来导致大量人才下放,技术员全部下放到农村,这时的情况无疑给我国的农业发展更添难题,农业想要发展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此时的农业工作者迫切需要农业知识,于是智慧的劳动人民自发组织,向各地农村下放技术员学习,学习农业技术,力求带动农业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农技推广体系复兴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提出主抓经济建设,农业当然首当其冲,我国农业发展迎来了新一个春天,作为一个伟大的转折,农业工作者所期待的农业模式终于到来,农民自发农业工作组基本解散,新的正式农业机构逐步建立,各地区农业试点又重新建立,农民群众期待的农技小组重新在各级各县出现。在此期间逐步整合我国农业缺失,为了更好的管控农技系统,我国农业部正式成立了农技推广站,为了让广大农技人员更好更全面的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推广站发布了条例,设置了完善的奖惩制度。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各种模式的农技互助小组被建立起来,服务的范围更加广阔,队伍逐渐稳定,农技推广的业务也愈发完善。
(四)农技推广体系飞速发展时期
随着体系的稳定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步入新的阶段是大势所趋,计划经济已经不再适用,我国迫切需要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农业方面的快速发展,人才的补充尤为迫切,国家鼓励文化人才深入农村,加入我国的农业建设当中,提高基层农业组织待遇,为引进的人才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人员的引进和稳固标志着农技队伍的壮大和稳定,农技工作走向更正规更快速的发展轨道,我国所追求的的依法,有序,稳步提升农业发展的目标正初步实现。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标志着农业事业的不断进步。
(五)农技推广体系改头换面时期
新的时期新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进,新世纪的到来,意味着农技推广不得不面临新的改革,不匹配的工作方式已经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农产业的脚步,如果想更好的推广农技,必须加大投入,国家鼓励多方加入,农民群众也应该自发加入农技推广活动当中去,各个企业积极加入扶持项目[3]。除了无偿农技推广服务,建立经营性服务,企业可将国家农技组织接手经营。由此扩大农技推广公共服务面,建立不同种类的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大面积提供农业服务和帮助。
(六)农技推广体系稳步推进时期
农技推广经过多年的发展改革,经历多种模式变迁,保留其利农利国本质,在飞速发展的道路上越发稳固。各个层面的农技管理站都已成立,成立了一个完善高效的推广体系。
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建议
(一)多种的推广方式
我国的农业领域庞大广阔,其推广方式不能过于单一,在试验中总结经验,鼓励农业工作者多方面参与,为方式提供建议,不同的推广方式可为农技工作增添新的生命力,同时提高农民群众关于农业问题的处理解决能力。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新兴推广模式进行推广。
(二)农技组织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
为了加强农技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一定要保证一个健全合理的工作制度,对农技方面人才进行严格筛选培训,全面提高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综合工作素养,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全面的作用,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三)各方产业无缝连接
农业是我国经济产业重要一环,国家的经济产业链环环相扣,农业研究要和推广还有教育产业密不可分,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多方产业的高密度合作可以避免产业发展中产业链断裂问题,使得农技推广更稳定的行进。
结论: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农业模式多种多样,在农技推广的发展道路中,我们不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还要结合自身国家的优劣进行整合,虽然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但今后的改革创新道路依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赵海军.农业专家大院—新型农业推广模式的探索[J].陕西农业大学,2016(04):97-108.
[2]杨志.区县级农业推广机构的改革[J].天津农林科技,2015(03):112-114.
[3]王林.农业推广的国际比较[J].中国农技推广,2017(02):156-171.
作者简介:
张丽华(1974-7)女,大专,农艺师。
论文作者:张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农技论文; 农业论文; 体系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我国论文; 技术推广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