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外科综合 上海 200940
关键词:骨折;外固定支架;负压封闭引流;护理
开放性尺桡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创伤之一。开放的尺桡骨骨折多为粉碎性且常合并软组织缺损,严重者甚至截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用于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经久不愈的溃疡创面等的治疗。骨折外固定器是骨折复位后,通过穿插在骨上的钢针和体外装置的连接达到固定、加压、牵引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近年来常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我科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应用外固定器加VSD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3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平均40岁。创伤原因有车祸伤、机器绞炸伤、滚筒碾压伤、坠落伤等等,均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治疗。
2 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开放性骨折多是意外伤,病人伤前多数身体状况良好,骨折后情绪变化大,会产生焦虑、恐惧,易激惹现象,护士应耐心给予疏导,对患者说话要和气,言语适当,向患者简单说明手术的方式和外固定支架联合VSD的治疗效果,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信心[1]。
2.1.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末梢血运情况及伤口出血情况,防止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术前准备:急查血常规、凝血机制、血型、心电图、胸片等检查。做好常规皮肤准备,以利术后生物透膜的紧密黏贴,防止皮肤毛孔内的细菌繁殖引起感染[2]。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术后按全麻常规护理,保持病房安静、舒适、空气流通,做好皮肤护理,防止骶尾部受压过久引起压疮。
2.2.2.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运动,注意有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的症状,警惕骨筋膜综合征的发生。如出现肢体末端温度降低、淤紫、麻木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处理。
2.2.3患肢护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10cm,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与疼痛。患肢勿受压,注意保暖。为避免盖被压迫患肢或碰撞外固定支架,可用支架被支撑盖被。
2.2.4营养支持:伤口每天吸出的渗出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必要时可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血浆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2.2.5 VSD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折叠,扭曲或受压引起引流管堵塞,同时注意患者翻身或进行操作时防止引流管脱落。密切观察创面的敷料情况,如创面的敷料隆起,引流管内无液体流动,说明引流管堵塞,可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保持负压在300-500mmhg之间,创面敷料明显干瘪,表面可看到明显的管型负压引流管内有液体流向引流瓶为有效吸引。?定时更换引流瓶,引流瓶的位置要低于创面60cm,更换时先关闭负压源,双钳反方向夹闭靠近伤口的引流管,保证无菌操作,当引流瓶内的液体超过二分之一时,应及时更换引流瓶。以防造成逆行性感染。
2.2.6外固定支架的护理:护理的重点在于保持局部干燥。2-3天更换无菌辅料,更换时用0.5%碘伏消毒液消毒针孔并消除分泌物。,若针孔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时,则加强局部换药。嘱患者及家属不可自行去除针孔处痂皮。
2.2.7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时骨折愈合的一个重要环节。术后早期活动、早期功能锻炼能使伤肢循环旺盛,骨折局部代谢加速,骨折愈合加速,可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在骨折1-2周内,主要指导病人做肌肉自主收缩和放松活动,原则上是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暂不活动,其余关节均可活动。在3-6周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肢的上下关节活动。
3.小结
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固定骨折和修复软组织创面是治疗的中心环节。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使骨折能够早期固定同时又可进行功能锻炼,VSD又能同时减压消肿,刺激肉芽生长,减少感染机会。而加强临床观察,做好负压封闭引流护理及外固定支架护理对于治疗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欣,蔡林,胡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10):692-693.
[2]任志兰,吴变梅.负压闭式引流术治疗上肢前臂开放性骨折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2):3411
论文作者:沈玉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支架论文; 软组织论文; 创面论文; 负压论文; 患者论文; 固定器论文; 桡骨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