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李市幼儿园 402274
摘 要:文章分析了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家长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实现家园共育积极互动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幼儿教育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工作; 问题;家园共育
1 引言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幼儿教育水平对于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良好发展,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享受了幼儿教育的机会,幼儿教育质量也得到提高,但幼儿教育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必要性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 3岁-6岁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人生接受熏陶感染的开始,幼儿的许多能力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包括语言表达、基本动作、生活习惯等。而且这个阶段是幼儿性格和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家长在这一时期实施的家庭教育观念会是影响幼儿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幼儿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家庭中,持续性接受家长的影响,家长一直在用自身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幼儿的言行,对幼儿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家庭形成的抚养关系、亲属关系等导致幼儿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强,家长对子女有较大的约束力,因此如果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正确,可能会导致幼儿形成怯懦、内向、自卑等不良心理,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具有天然性和密切性,所以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因此出于对幼儿健康发展的考虑,幼儿园需要开展家长工作。
3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分析
3.1家长方面
第一,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在幼儿园中就归老师管,在家中归家长管,没有认识到家长教育对于幼儿教育的深刻意义,缺乏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家长教育的认知存在误区,因此也不乐意参加幼儿园的活动。
第二,现在家长很多都不了解教育资讯,对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和学习不够了解,但又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当幼儿出现不尽人意的表现时认为是幼儿园教师的错。
第三,还有家长受过去接受教育时期的影响,过于认可教师的权威地位,认为幼儿教育只依靠教师就足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参与幼儿教育工作,特别是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来说,对于开展家长教育没有自信,更希望接受教师的指导。
第四,还有部分家长则是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活动或面对面与教师沟通,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大幅度减少,虽然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的生活和教育质量,但并没有时间开展家长教育。大部分家庭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保姆负责接送孩子和看管孩子,这样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特别少,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生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2幼儿园方面
一是很多幼儿园盲目迎合家长的需求,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很多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开展珠心算、英语、钢琴等兴趣班,为幼儿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出现很严重的小学化现象。幼儿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灌溉和技能训练,忽视对幼儿主体意识和兴趣的培养,也没有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家长工作也是过于重视幼儿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是幼儿园开展的家长工作的表面化形式严重,家长工作形式多样,有家长会、园务委员会、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家园联系网站等形式,还有与家长之间的园内沟通和家访等。虽然形式多样,但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表面化和形式化严重,比如家园手册的持续性不高、家园网站难以维护或内容简单,家长会变成家长定期听取孩子表现情况的汇报等等,浪费了时间和资源,活动却流于形式。
三是忽视了家长作用的发挥,开展家长工作,本质上讲是借助家长的主观能动性,配合幼儿教育,更好地培养幼儿。而幼儿园在开办家长工作时,忽视了家长的主体地位,导致很多家长对于家长工作活动的参与可有可无,在进行活动时态度也不够认真,影响了家长工作的积极性和合作性。
四是家园沟通存在问题,很多教师感觉与家长沟通有困难,而家长在面对教师时也比较拘束,导致双方沟通存在问题,无法顺利交流幼儿的情况。而且家园沟通时重点放在了幼儿的突出表现或犯错误或幼儿园教育要求方面,比较片面,交流层次也比较浅显,无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4家园共育积极互动的有效策略
4.1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对于孩子的心愿,但很多家长在具体的教育理念上存在误区。要想实现家园共育的积极互动,幼儿园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需要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使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幼儿的智力。针对家长表现出来的错误的教育观念进行授课教育,开展“幼儿期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等教育活动,逐渐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大班家长重点进行幼小衔接的教育,对小班家长做好培养良好的卫生和行为习惯、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还要增加家长之间育儿经验的交流活动,交流每一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优势和不足,形成家园共育的共享资源。
4.2创新家园互动形式
一是要提高家长参与家园活动的积极性,在家长会的基础上,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不定期召开家园会议,邀请家长轮流参与幼儿的安全指导工作,以及晨检、实践活动、亲子户外活动等,或者亲自参加,或者担任评委,共同搭建家园合作的平台。二是优化家长开放日的内容,在实施家长开放日之前,将整个活动目标、流程、内容、方法和做法向家长说明,并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差别;向家长发放观察记录反馈表,指导家长观察和评价孩子的活动情况,从中发现孩子的进步;将部分家长开放日的活动转变成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加作为助教,由教师进行指导;最后开展座谈会,加强家长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三是创新家长会形式,邀请家长进行教学问题讨论、情感研究、亲身体验活动、互相之间分享经验以及进行集体反思和经验总结等,让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体,更好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热情。
4.3加强家园沟通
首先是通过多样化的渠道,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借助新媒体技术,微博、微信群、QQ群、网站等,以及传统的宣传栏、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加强家长对幼儿园的了解,对幼儿学习情况的了解;组织家长参与亲子俱乐部、亲子志愿者俱乐部、亲子远足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监管。其次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了解家长的兴趣、爱好、特长、工作等,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日常工作中去,并邀请家长前往幼儿园扮演助教角色,比如请当医生的家长进行眼睛保健教育;请开花店的家长进行插花教育等,不仅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也对幼儿产生教育意义。最后是结合节日开展特色活动,比如在端午节邀请家长和孩子进行赛龙舟,在植树节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种树,在春季邀请家长参与春游等。在活动中发挥家长的作用,进行不同家庭之间的分工和合作,以及家长和幼儿对抗等形式,提高家长和幼儿的积极性。
5结语
幼儿园要重视对家长工作的开展,从幼儿园和家长双方面加强家园共育积极互动,促进家园融合和交流,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王洪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实施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3,(65):169-170.
论文作者:罗林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家长论文; 幼儿论文; 幼儿园论文; 工作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家园论文; 孩子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