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浅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见论文,修养论文,道德修养论文,礼仪论文,大学生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从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内容与作用看,大学生“两个修养”必须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从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内在关系看,思想道德修养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审美等素质的培养及学习成才、选择职业等方面的修养。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内容包括在人际交往中的礼节、礼貌和礼仪等知识的学习和训练。礼仪修养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学会表达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谦恭、大度、文明礼貌,从根本的意义上说,礼仪修养的作用、目的与思想道德修养的作用、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礼形于外,德诚于中”,即思想道德修养蕴蓄于中,礼仪修养形诸于外。在人际交往中,礼节、礼貌、礼仪形诸于外,交往对象可视读、感知和体悟蕴含其中的感情襟怀。人的礼节、礼貌、礼仪是受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支配的,蕴蓄于中的思想道德是礼貌、礼节、礼仪的基础和内驱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侧重点不同。礼仪修养侧重于礼仪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着重于人际交往中应该和如何正确表达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谦让、礼貌。思想道德修养则侧重于思想道德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着重于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一个思想道德境界高的人,应该是一个有礼仪修养的人。思想道德境界高的人在利益问题上能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关系,而礼仪则大量地表现在公共生活与人际交往中。礼仪学告诉我们,不同场景下对人的尊重、谦让、礼貌的表达是有区别的。礼仪的精髓在于宜人、适度。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礼仪的学习和训练提供了基础。讲究礼仪是人的一种美德。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过:“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凡是一个受到人家欢迎的人,他的动作不独要有力量,而且要优美。……无论什么事情,必须具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才能显得漂亮,得到别人的喜悦。”(傅任敢译:《约翰 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72页)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相结合,可以使他(她)们感受到大学生活的和谐与愉悦,有助于他们把握生活的目的、价值和意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实效。
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相结合,还体现了思想道德修养的实践性特征,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树立大学生主体形象联系在一起,增强了思想道德修养的亲和力。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需要通过礼仪修养得以显现,高水平的礼仪修养有赖于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作为支撑,二者共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从大学生思想和学习、生活实际看,加强礼仪修养对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水平不高。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很不相称,也与“礼仪之邦”的公民身份不相称。因为礼仪修养水平不高,势必影响人际交往的质量,影响大学生整体素质和整体形象,因而应提高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首先,加强礼仪修养是完善大学生人格的需要。人格是一个人的各个心理过程之特性的总和,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影响自身所有行为并与他人有区别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其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统一体。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主要是侧重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宏观教育,往往对人格教育落实不够。实践证明,思想教育成功的关键是与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的具体言谈举止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容易强化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心理和礼仪意识,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其次,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其人文精神,一直是高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目标。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认为,“大学是‘育人,非制器’,‘动于衷,形于外’”(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新华文摘》2001年第6期)。言行举止,是文明还是野蛮,是高雅还是粗俗,这是人的文化底蕴深浅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文教育效果的直接检验。一个文明的人,讲话应有文化内涵,用语文明,行为举止应合乎道德规范,行为文明。
大学生应通过对礼仪规则、礼仪态势和语言的学习、训练,习得高雅的礼节、礼仪,养成礼仪周全的交往风度,表现出谦恭礼让、动静有节的大家风范。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必然会从中汲取宝贵的人文营养,提升人文精神。
再次,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认同感对于当代大学生非常重要。失去民族文化认同感,将带来民族价值观的崩溃和大学生精神信仰无所依托等问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思想道德修养”课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就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需要多方面努力,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众所周知,中华礼仪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渊源于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作礼仪之邦,中华礼仪(包括礼俗、礼节、礼貌、礼仪)内容丰富,礼仪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大学生对礼仪理论和礼仪规范的学习和训练,必将促使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研习和思考,潜移默化之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最后,礼仪修养有助于大学生增强自信心。人无自信不能立。增强自信心是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任务。人们看到,有的大学生性格孤僻往往是由于不善人际交往造成的,而不善人际交往,又往往与不懂礼节礼貌有关。一些大学生由于不善于人际交往而形成的孤僻性格,使他们极易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感。他们不但在校期间生活缺乏愉快感,毕业后也因缺乏自信而就业困难。无疑,良好的礼仪修养会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改善,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从大学生“知”与“行”相统一的角度看,进一步认清加强礼仪修养是增强思想道德修养实效性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从多年的实践看,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关键是要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强调“知”与“行”相统一。如果只重视“知”而不重视“行”,那就完全失去了“知”的意义。
从理论上说,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机制一般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即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总是从知开始,然后沿着情、意、行的内在顺序进展。一般地说,只有将认识内化为信念,才能使人们产生与认识相适应的行为,否则,知与行之间的稳定的联系机制就难以建立。
但也不能把上述心理机制绝对化,实际上,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多端性特点。例如,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可以从“行”到“知”。如受教育者在生活中偶尔受到一次表扬,或受到一次称赞,就会接受到积极的思想道德修养信息,真切地感受到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所带来的愉悦的心理刺激,受教育者就会因此而加深对思想道德修养意义的认同,从而形成思想道德修养的正向认知系统,产生相应的思想道德行为。因此,思想道德修养结合礼仪修养,促进大学生“知”与“行”的统一,可以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实效性。
同时应该指出的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关键在创新。我们要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原理,在思想道德修养内容、方法、途径上不断创新,面向经济全球化,面向网络时代,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深入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不断深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规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