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教育中国文化与形象传播的价值及实践研究论文

留学生教育中国文化与形象传播的价值及实践研究论文

留学生教育中国文化与形象传播的价值及实践研究

郑立新1,刘宇会2

(1. 佳木斯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2. 佳木斯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摘 要: 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留学生感知、认识与思考中国优秀文化和当下中国的发展应成为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从而他们会带着对中国文化与中国印象的切身观感回到自己的祖国友善传播,这是其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无法替代的;出国留学生更是所在国家认识、了解与感知中国的一个个真实的样本,从视觉、听觉与理性的判断上接受一个鲜活的中国,这是对中国调研的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 来华留学;出国留学;中国故事;人际沟通;形象传播

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来华留学与出国留学人数呈现出双向增长的态势,从国家层面促进了双边与多边文化与文明的碰撞、互鉴互赏,当年的留学生,都成了各自国家的建设者与领导者,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国际社会的进步。作为留学生个体,当他们离开自己国家的时候,祖国的概念才变得格外的强烈,离开他们最热爱的父母的时候,也才强烈地感受到家的温馨。他们适应异域的习俗,克服语言的障碍与文化的不适,去挑战各种不曾遇到的困难,当他们以另外一种语言和思考顺利通过几年的求学生涯时,他们练就了一身本领,成为拥有国际视野与专业能力和家国情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留学生会以自己的所作所为与学业和生活上的全面的表现传递母国在留学所在国的形象,并把在留学目的国所感知的好的文化思想带回自己的祖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来华留学生和出国留学生他们客观上都发挥着传播与辐射中国文化与中国形象的神圣使命,只是这个庞大的群体与平台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的传播还停留在简单的开设相关的课程与组织大型的文艺演出或感知中国的参观式的游学活动。对于中国出国留学学生来说,他们在留学目的国的学习、生活更是中国形象的没有彩排的直播。

1.2.3 护理配合 ①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术后实施营养支持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患者营养支持过程中需注意配合的事项。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避免患者出现抵触情绪。②妥善固定和处理营养管,避免营养管出现扭曲、弯折、脱落。营养支持全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积极预防感染。严密观察管口堵塞问题,一旦出现则采取温开水压力冲洗和负压抽吸,用手对体外部分的管道进行捏挤,必要时使用尿激酶和碳酸氢钠溶解纤维凝块和蛋白质,保证管道畅通。

1.2.3 不同贮存状态解吸湿特性研究 贮存设备选择要考虑到贮存工序对在制品和成品烟丝含水率影响较大的工序和设备,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特点和环境温湿度影响,选择贮叶柜和烟丝立库。由于在实际生产中,环境温湿度和时间变化对烟草在制品表面含水率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测定不同厚度物料在不同时间下的含水率变化。物料厚度选择5、10 cm,时间选择 4、8、12、24、48 h。

一 留学生是重要的中国文化与形象的传播者

全球化时代,每个国家都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增加自己分量,也就是话语权,文化输出日益成为增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1]文化的输出也在随着媒体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数字化与网络化传播速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事件发生与消息传播几乎是同时的,全世界的人们几乎在第一时间了解了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

(一)留学生作为媒体区别于其他媒体的特点

媒体是指将信息传播给大众的工具,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物,又称媒介(Medium)。信息必须借助媒体,配合以图片、文字、色彩三种最有力量的传播符号互相补充说明,以视觉为接受基础。一般分为三大类: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和视听两用媒体。而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特点在于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之间,产业之间,社群之间的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和接收之间的边界。具有及时性、交互性与共享性。

能想象吗?闺密之间的下午茶订在风景优美的海边餐厅,远处是蓝天碧海,白云朵朵。我优雅地把果酱抹在刚烤好的面包上,试图送进嘴里——就在不远处,白花花的一坨“嗖”地飞起,几秒钟后“蓬”的一声落入海中,砸出巨大的水花。别慌张,面包不会掉的。等我把食物干掉大半,迟羽一边擦着湿漉漉的头发走过来,一边伸手过来抢我刚涂好果酱的面包,顺便笑眯眯地问我:“怎么样?刚刚悬崖跳水的姿势优美吗?”

(二)留学生人数巨大与来自国家的广泛性

综上所述,居住建筑的室内设计内容根据设计及装修的工种或步骤的分类比较重要,因此,本文将针对这种分类,将其余施工过程结合,进行第三部分的研究。

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目标的知华与友华性表明了要为未来中国双边与多变的国际关系营造友好的条件氛围,留学人才学成归来,多在自己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教等领域的国际交往层面的岗位工作,当这种超越国家界限而建立起特殊关系的工作主体是谙熟彼此文化的当年的来华留学生和出国留学生时,一种非常熟悉与融洽的跨文化沟通关系已经构成,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教育是在培育中国未来的国际关系,这是在用心浇灌、培育且润物无声。

(三)留学生是未被正式授权的文化交流的使者

中国有句俗语,叫“听其言,观其行”,我们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也常提及这样的话,并作为一种国际交往的一个准则之一。反过来,对方也会以这样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的言论,我们的主流媒体传播的内容,对他们而言,就是“听其言”,而“观其行”则是从自己国家的中国留学生那里去分析判断,以及从留学中国回国的学生中了解与验证,这也是“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我们知道,沟通系统例如语言和非语言沟通都是文化的产物,沟通的过程就是对语言以及非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的理解。留学生的身份就是学生,不是发言人,也不是官方派出的文化交流的使者,但是他们实实在在是自己国家的文化与行象的“代言人”,是未被授权的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的言行与着装、精神风貌是没有粉饰和准备的真实传播,具有眼见为实的可信度。

中国向来是以热情好客而著称于世,“有朋自远方来而不亦乐乎”,这是历史的明证,不仅体现在对远方亲属、朋友的招待上,这是一个家庭的热情;而来华留学生更是得到了礼遇在中国,尤其是得到政府奖学金资助的学生,其中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免去学费和住宿费,每月发给数量可观的生活费,有的贫困的学生还可以贴补点家用。事实上,来华留学生教育构成我国加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不断提高,我们的“软实力”建设是与中国40年改革开放在硬件环境上所取得的成就不相匹配的。而软实力在教育领域中,体现来华留学教育和文化的国际推广等方面,通过高等教育交流来提升我们的国际影响力,这是一个国家战略。只是如何更充分地发挥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激励作用,把好留学生的入口关,通过优化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活动,更好地做到知华、友华与支华的国际人文情怀体现在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以及回国后他(她)感念在中国期间获得的资助。

二 留学生作为文化与形象传播载体的价值与效果

当全世界都开始聚焦中国日新月异的外在变化时,从报纸、电视及其他数字媒体了解到这个曾经是古老而神秘的国度,其基建、造桥、盖楼的速度惊人、疯狂的扫货、中国大爷、中国大妈、中国的广场舞、电子支付、共享单车、中国的高铁等都是显著的映射当下中国的元素,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日益凸显在国际大都市的行列,有些留学生就是想要实际到这片土地上看看传奇中的中国,“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他们来华的留学的朴素动机,最后就会喜欢上这里,因为这块土地对外国人是友善的,这些留学生的所有感知都是丰富多彩与立体的,回国后的描述也是绘声绘色的,尤其是当她(他)带着中国的产品回去发布时,基本上是物美价廉,我们可以想见那时的情境。

(一)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教育也在培育中国未来的国际关系

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为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源国地位,留学目的国主要是欧美等94个国家。我国已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从发展的态势来看,我们的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一直会处于持续的增长状态,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的总体数量以及留学目的国的数量、来华生源国的数量以及留学生学习在不同大学的分布,都能说明这种国际交流的广度与深度,这样两个大的平台时刻都在上演与传播着中国的故事。

所有媒体发布的信息,无论是语言、语音、视频、图案都具有消息与新闻的及时性和一过性,而留学生本身这一特殊的媒体,无论是来华留学生还是出国留学生,他们时刻传播着与中华文化与形象有关的讯息,并自带更新。

(二)每一个出国留学生都是令人信服的中国故事的真人秀

每一个留学生的作为,如果在当地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有关他(她)的故事,就会蔓延开来,成为舆论的热点不断地发酵,引发更深层面的文化探究与关注。而留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实质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文化对话的过程。[2]

三 留学生中国文化与形象正面传播的案例研究

中国出国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在增加,留学生个体日益多元化,留学的院校的层次、国别也是日益多元,即使是在一个国家,留学生个体的表现也是多元的,有我们所说的官二代、富二代及寻常百姓家子弟,在留学生的课程以外,会有玩游戏的、购物的、飙车炫富的、图书馆学习的、做实验的、兼职打工的(part-time job),能够比较全面的反应当代中国年轻人的精神样貌,所以我们说,每个出国留学生都是令人信服的中国故事的真人秀,没有彩排没有包装。

但是作为自媒体的留学生,无论是来华留学生,还是出国留学生,从传播意义上来说,他们既是自媒体,又是媒体人。当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农村的有机稻田和现代农业的大棚里,把一望无际的绿色稻田和各种新鲜的果蔬的照片发到自己的国家亲人那里或当地的媒体,再配以音频介绍,这个时候,他(她)就是自媒体与媒体人,所传递的内容具有无可争议的可信度,这就是真实的中国农村的样本。其传播效果超越中国的主流媒体或职业媒体人,因为主流媒体或职业媒体人都可以被认为“会对材料加工制作”,尤其是报导在中国有争议的问题时,不同国家的媒体有细微的差别,那么,来华留学生发布的信息就会因为是见证者或自己人而被认为更客观。

(一)入乡随俗的来华留学生——我是地道的“东北人”

2007年9月初一个加纳的小伙子艾伟华开始了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生涯,现在他已经开始了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的博士学习,期间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但是他名气在外的不是他的医学专业,而是他多次参加汉语大赛以及在中央电视台参加的“非常6+1”和“回声嘹亮”的演出以及对东北文化的了解,流畅的汉语表达“我爱东北,我是东北人”,他唱二人转很地道。在2017年硕士毕业的仪式上,作为留学生代表讲话时深情地表白了他对佳木斯大学的感情,国内的一流院校已经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是他还是要留在佳木斯大学继续读博:“我爱佳木斯大学,在我的心中佳木斯大学最好”,这时会场上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们的校长与党委书记在一旁自然听得很高兴。艾伟华最初因其对西游记的着迷而来到中国,走过了几个城市后,他发现东北人很热情豪爽,在佳木斯大学他最初的汉语得到老师精心的辅导与量身定做的教学,因而喜欢上了这里,临床医学专业学习的他,志愿成为一名妇科医生,他希望通过自己所学能更好的照顾妈妈和未来的妻子。这是不同文化的彼此认同的孝心,还有谁会比艾伟华更胜任对佳木斯这个城市和佳木斯大学的国际文化传播的代言人呢。

来华留学生是中国文化传播中的特殊群体,当他们深入的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中国通”的时候,他们就是中国文化与形象的潜在传播者,并具有无可比拟的生动、令人信服的优势。

(二)赴俄罗斯远东的留学生——他们是“中国留学生形象”的代言人

佳木斯大学赴俄留学基地是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授予的全国六个赴俄基地之一,生源是高中毕业的学生,在佳木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经过一年的俄语预科零起点的强化学习,参加俄方院校的入学考试后,就开始了为期4年的本科留学。2017年12月28号下午两点,在太平洋国立大学主楼三楼大厅,举行了一场名为“通往成功的学习之路”的学生俄语专业技能大赛,全校共11个队参加比赛,只有一支代表队是外国留学生,就是中国留学生,是佳木斯大学赴俄基地派出的留学生,比赛过程少不了才艺展示,还有与俄罗斯学生俄语词汇的竞争,他们击败很多对手,获得第三名,副校长和其他俄罗斯评委一致认为学生基础扎实,专业表现内容新颖,尤其单词量使他们惊讶。这是唯一参赛并获奖的中国留学生队,队名叫《厚博》,博之广学,厚积薄发。当地的电视、报纸也采访了我们的留学生代表。他们传播了佳木斯大学赴俄留学基地良好的国际形象,而在俄罗斯人眼里,他们就是中国留学生,他们的表现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

综上所述,路基沉降问题是当前影响我国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大力度进行沉降的监测和控制,选择合适的沉降监测点,对于沉降变化的数据和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合理预测沉降量,然后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且进行有效的加固处理,以全面提升路基的强度指标,避免出现严重的沉降问题而造成公路质量无法满足要求,进而可以为我国公路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来华留学生带着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出国留学生这个生动的中国形象的自媒体,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散播着中国的文化与形象。

参考文献

[1] 张袁月,栾凤池.高校留学生教育的文化传播价值与策略[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8):102-108.

[2] 王秀琳.“文化中国”多元性认识对留学生文学教学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8):91-94.

本文引用格式: 郑立新,等.留学生教育中国文化与形象传播的价值及实践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59):266-268.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9.097

基金项目: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省对俄延边开发开放战略升级研究(项目编号:15JYB15)、佳木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应用类重点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留学生跨境教育合作的战略意义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6JDYY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郑立新,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刘宇会,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标签:;  ;  ;  ;  ;  ;  ;  

留学生教育中国文化与形象传播的价值及实践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