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国际联盟_工人阶级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国际联盟_工人阶级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国际联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82(2001)02-0008-06

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一步创造前提、条件。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全世界无产者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国际联合,共同奋斗。因此,在新形势下怎样重组和加强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联合,不但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是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提出的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本文试图对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力量国际联合的紧迫性、范围与基础、实现形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这个方面研究的专家和学者。

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际联合的紧迫性

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世界无产者及广大劳动群众的事业,这项事业的国际性要求全世界无产者及广大劳动群众实行国际联合,共同奋斗。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就响亮地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504页。)后来,列宁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思想,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注:《列宁全集》第31卷,第412页。)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联合,就不仅具有一般的重要性,而且具有特殊的紧迫性。

首先,因为资本对劳动展开了全球性的新进攻。由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经济全球化,其现阶段是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实质是一种资本的全球扩张过程。垄断资产阶级利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开展了一场对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群众全球化性的新进攻。

在资本主义统治的中心地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广泛采用新技术,加强对工人及广大劳动群众的剥削。新技术的采用,虽然劳动力价值所包含的物质内容改变并扩大了,但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价值在降低,相对剩余价值却增加,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更高了。垄断资产阶级还利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实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造成了大量失业,而且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失业的时间长,重新就业困难。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国家的资方打着“就业灵活性”的旗号,在工资、工时、福利待遇等问题上,改变和压低劳工法令的规定,妄图取消劳动立法和集体谈判达成的协议对资本家的一切约束。各国资产阶级政府也支持和配合资方向工人发动进攻。它们普遍采取冻结工资、削减福利、制定新的反劳工立法、制造各种欺骗舆论等手段,削弱工运力量、败坏工会威信。在垄断资本的新进攻下,工人相对贫困化进一步加剧,生活在贫困线下的穷人日益增加,工人运动处境艰难。

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边缘地带,垄断资产阶级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模式和价值观念渗透到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实行资本剥削的全球化。与此同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仗它们资金和技术的优势,利用对它们有利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掠夺和剥削。例如,它们在国际贸易中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使发展中国家蒙受巨大损失;又如,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资本输出,获取暴利,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再如,它们把劳动密集型企、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危害这些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所有这些,给发展中国家的广大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灾难,南北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贫富两极分化加剧。

面对资本剥削、压迫的全球化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新进攻,世界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坚决的反击。而这种反击靠各国人民各自为战,那是软弱无力的。只有全世界无产者和广大劳动群众联合起来,共同奋斗,才能打退垄断资本的联合进攻,为人类解放开辟前进道路。

其次,因为新的一股反共反社会主义恶浪席卷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引起了国际资产阶级的极大恐慌,他们重新集结起来维护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1947年4月在英国牛津建立了自由党国际,宗旨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自由发展,坚决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1983年6月在伦敦还建立了国际资产阶级的另一个国际组织,即国际民主联盟,目的也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抵制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资产阶级的基督教民主党也于1982年11月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建立了基督教民主党国际,力图使各党在捍卫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消除社会主义影响方面增强合作,强调为处于“独裁统治下”的国家建立民主制而斗争。此外,还有各种地区性的资产阶级政党联合组织。

重新联合起来的国际资产阶级,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又一股的反共反社会主义的狂风恶浪。首先是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妄图用武力消灭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镇压各国共产党。当他们的这个企图失败后,就采用以武力为后盾,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1989年至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国际资产阶级的“和平演变”得手。苏东剧变后,世界上新的一轮否定社会主义的喧声更是甚嚣尘上。西方媒体大肆叫嚷,说苏东剧变是“我们的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共产主义的灭亡”和“马克思主义的破产”。他们断言,从此以后将恢复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21世纪不会有共产主义一席之位”。与此同时,国际资产阶级开展了一场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新进攻。对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和平演变”的攻势,并实行各种“制裁”及武力威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明目张胆地提出了挑衅。美帝国主义还在策划所谓“导弹防御系统”,妄图在亚洲以武力包围中国,以便最后消除这个世界社会主义的坚强堡垒。对其他国家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资产阶级采用分化互解、政治迫害和暴力镇压等手段,妄图一举扑灭社会主义的火种。

社会主义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力量只有联合起来,坚持斗争,才能打败国际资产阶级的联合进攻,振兴和发展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再次,因为社会主义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战后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不少新现象。怎样正确地认识这些变化和新现象,这是有亟待研究的新课题。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受到严重挫折。怎样正确认识这种挫折,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又是一个有待研究的新课题。二战以后,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如何,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是一个重大的新课题。当代世界错综复杂,变化迅速,怎样根据新的形势制定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策略,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怎样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更是一个十分迫切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如此等等新课题的解决,需要各国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人的国际合作和党际合作,共同探讨。通过相互交流看法,交流经验,逐步达到共认,以便采取必要的协调行动,争取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二、新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国际联合的范围和基础

社会主义国际联合,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是适应当时历史条件的要求。今天,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历史条件下,要重组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社会主义国际联合应当具有更大的范围和新的内容。面对垄断资本的全球联合进攻,一切反对垄断资本统治、向往社会主义和追求社会进步的力量应该联合起来,实现全世界无产者、劳动大众和进步人类的大联合。

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联合,归根到底是由国际社会的阶级关系决定的。战后以来,新科技革命、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引起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进一步集中到垄断资产阶级手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受到垄断资本更加深重的剥削和压迫,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贫困深渊;一般的资产阶级也受到垄断资产阶级的排挤和打击,时刻面临着破产的威胁。这样,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广大劳动人民以及包括一般资产阶级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就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的主要矛盾。

西方垄断资产阶级不但剥削本国人民,而且剥削广大亚非拉国家的人民。他们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推行新殖民主义,转嫁经济危机,继续控制、剥削和掠夺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和文化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汇集着资本主义的弊病和灾难。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同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了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矛盾。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依仗自己的经济、军事优势,在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充当国际宪兵。他们到处扩张侵略,肆意侵犯别国的主权,屠杀群众;他们大搞军备竞赛,在世界各地挑起冲突和战争,制造国际紧张局势,搞得世界很不安宁;他们唆使和支持垄断资本向全球扩张,搞掠夺性经营,造成全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同全世界人民的矛盾,成了当代国际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从上可见,垄断资产阶级及其总代表是现阶段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全世界无产者、劳动大众及一切进步人类必须联合起来,同这个敌人作斗争。只有战胜这个敌人,才能为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进步创造条件。

在当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国际联合应当比以往有更大的范围,但又必须以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联合为基础。因为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工人阶级的人数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如意大利工人阶级就大约占就业人口的65%,法国占80%,日本约占63.3%,而且,工人阶级日趋知识化、白领化和阶层化。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里,工人阶级仍然是雇佣劳动者,受到垄断资本更深重的剥削和压迫,处于社会的最低层,最具有革命的特性。当代的工人阶级仍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前途的阶级。因此,只有全世界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把其他劳动大众和进步力量团结在工人阶级的周围,社会主义的广泛联合才能形成、巩固和发展。

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领导核心,没有这个核心,工人群众就不可能形成阶级的力量,更不可能形成工人阶级国际联合。因此,社会主义的国际联合在政党关系上,要以工人阶级政党为核心,团结各民主党派,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社会主义国际联合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国际联合的广泛性,决定了在思想理论上不可能是单一的。各个政党、各种政治力量只有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围绕一定的共同目标实行联合。但对于工人阶级政党来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工人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工人运动的实践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的有效性,它仍然是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的行动指南。关于这一点,世界共产党人已形成共识。例如,1993年5月5-7日,由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倡议在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达召开了“当代世界形势和马克思主义有效性”国际研讨会,来自世界五大洲20个国家的21个工人政党和组织派出了42名代表出席,未参加会议的3个党提交了论文,中国共产党等8个党向会议发了贺电。印共(马)总书记苏吉特在总结中归纳了与会者取得一致的基本原则,第一条就是: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至今仍保持着初创时的有效性,仍然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注:肖枫主编《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第1048页。)因此,工人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国际联合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联合与共同斗争中,工人阶级政党通过与其他党派的思想交锋,相互探讨,定能逐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扩大,它必将成为社会主义国际联合的主导思想。

在政治上,社会主义国际联合中各种政治力量的目标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有的只反对战争威胁,要求和平;有的是反对垄断寡头的统治和强权政治,要求平等和民主,维护国家主权;有的反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要求生态平衡,等等。工人阶级政党的目标是要消灭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政党的这个奋斗目标,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来确定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现象改变不了其必然灭亡的命运,苏联和东欧的演变也阻止不了社会主义向前发展。因此,工人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的国际联合中必须坚持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把这个目标与现阶段斗争的任务结合起来,把现阶段的斗争任务与各种政治力量的和平民主要求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联合斗争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三、新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国际联合的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对内容有巨大反作用,这是一条辩证法则。历史经验证明,社会主义国际联合的形式,要适应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不同条件和状况的要求,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经采用过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的联合形式。这三个国际都是适应当时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们能够存在和发展,说明它们是适应当时历史条件要求的形式;但它们最后被迫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又说明那些形式已不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

当代世界复杂多变,社会主义运动空前广泛,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而且,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政治组织的独立自主性大大加强了。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过去那种集中的国际组织形式,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要求。新的社会主义国际联合形式,必须既有利于发挥各国党和政治组织的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又能加强各国党和政治组织的相互联系与协调行动。

在当代世界的新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国际联合究竟采用什么具体形式,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从现有的实践经验来看,这种联合形式要有一个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发展过程。

首先是各政党和组织之间的平等双边联系。例如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路线之后,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党与党之间关系的四项原则,就是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按照这四项原则,中国共产党已经同一百多个兄弟党建立了双边交往关系。这种形式的关系比较单纯,容易行得通。各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相互勾通,调整关系,增进团结与合作。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建社会主义国际联合初期的一种比较好的形式。但这种形式也有局限性,范围小、相互交流和问题探讨有限,对重建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联合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不大。

其次是区域会议。苏东剧变后,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左翼力量连续召开各种地区性国际会议,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教训,商讨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共同性问题。

1994年12月9-11日,来自中东、地中海及欧亚地区的28个共产党和其他左翼政党,在塞浦路斯的拉纳卡举行了一次地区性国际研讨会。与会各党代表就当前国际形势、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和前景,以及加强左翼进步力量协作与团结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同时还就成立“宣传中心”以协调各党新闻宣传工作进行了具体磋商,会议发表了新闻公报。

苏东剧变以来,拉丁美洲的共产党和其他左翼政党频繁召开地区性会议,以交换观点、协调行动。1990年2月2-4日,南美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等国的共产党和巴拿马人民党在基多举行会议,商讨东欧局势与社会主义命运问题。1990年11月26-30日,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8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在墨西哥举行会议,研讨社会主义的现状及前景,发表了《墨西哥声明》。1992年3月17日,拉美19个共产党和组织在基多举行会议,重申对社会主义的信仰。1994年3月10-12日,美洲大陆15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又在墨西哥举行国际讨论会,就“当前的思想斗争及处于21世纪门槛的美洲人民”等题目进行了研讨,通过了一项声明。此外,1990年以来,拉丁美洲各左派党和组织,部分社会党国际成员党,邀请拉美及亚、欧、非、北美一些国家的政党的观察员举行一年一度的集会,主要目的是与会各党就所在国家的形势、拉美地区形势、世界形势交换看法,就各党的斗争及活动交换经验和对前景提出看法,通称为“圣保罗论坛”。这个论坛还出版了《自由美洲》杂志,不定期发行。

冷战结束以来,西欧共产党和其他左翼力量也不时召开各种类型的国际会议,交流经验,加强合作。1993年2月6日,西欧12个国家的左翼政党的34名代表与欧洲议会左翼联盟议员团主席聚会马德里,商讨左翼政党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行动。1993年5月8-9日,北欧共产党举行联席会议,相互通报情况,交流经验,讨论党报发行和党建工作的合作。1994年3月4-5日,葡萄牙共产党利用其建党73周年的纪念活动,邀请西欧一些共产党在里斯本举行会晤,商讨苏东剧变对欧洲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与对策。1995年6月,西欧4个国家的18个共产党和左翼党以及欧洲议会联合左翼党团在马德里举行国际会议,专门讨论欧盟问题。与此同时,西欧的共产党自1992年起创建和发展了“西欧左翼论坛”,至今已举行过10多次会议。该论坛已成为西欧各国共产党的一个非正式的国际组织。(注:资料引自肖枫主编《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第21章。)

共产党和其他左翼政党的区域性会议,是各党之间双边交往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是更高一级的社会主义国际联合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各政党和组织之间由双边交往扩大到多边联系,联合的范围大得多。各政党和组织的代表集中在一起,相互交流情况和经验,共同探讨一些问题,效果也会好得多,影响也更大。这种区域性会议,既可以针对各区域的不同情况,研讨本区域的社会主义运动,又在更大程度上涉及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问题。例如在这些会议中,虽然对问题的认识不尽一致,但还是形成了一些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只是社会主义一种僵化的具体模式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本身的失败,社会主义仍然代表着人类的未来。强调要加强国际联系,交流经验,协调行动,但没有必要成立过去那样的国际组织。各党要更加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探索有本国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些共识不但有利于各国、各区域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和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和发展。区域会议虽然也有其地区性的局限,但实践已证明,这是现在条件下一种重建社会主义国际联合行之有效的形式。

最后是世界会议。这种会议目前还不多。1992年4月朝鲜劳动党乘庆祝金日成80寿辰之机,邀请世界各国100多个工人阶级政党的代表团云集平壤,经过双边和多边接触,共同发表了《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平壤宣言》,这算是一个世界规模的会议。1993年5月,由印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倡议,在印度加尔各达召开的“当代世界形势和马克思主义有效性”理论研讨会,也具有一定的世界代表性质。此外,1995年5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世界各大洲15个共产党和左派国际研究会,也有一定的世界规模。这些会议从世界全局出发,研讨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些重大问题,站得高,看得远,但目前这种会议还不完全具有世界的性质。随着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复兴与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国际联合的加强,到了各种条件都成熟的时候,这种会议将会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社会主义代表会议,这是社会主义国际联合的更高形式。

收稿日期:2000-07-10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国际联盟_工人阶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