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无赖国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无赖论文,战略论文,国家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打击“无赖国家”。那么,何为“无赖国家 ”?美国确定“无赖国家”的标准是什么?“无赖国家”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据什么位置 ?
一、“无赖国家”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产物
“无赖国家”(Rogue States,也可译成“流氓国家”)在美国并不是一个新词语,它 源于美国特有的政治文化。在美国人看来,世界上存在着善良和邪恶两种势力,它们之 间会经常发生冲突;美国是善良势力的代表,那些邪恶势力则被冠以各种含贬义的称谓 ,“无赖国家”就是其中之一。里根曾经将苏联称为“邪恶帝国”,老布什经常使用“ 叛逆国家”一词,小布什一度将伊拉克、伊朗、朝鲜称为“邪恶轴心”。
美国人的善恶观深受其政治文化的影响并构成其重要内容。美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 成功使美国人深信,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是好东西,是上帝对美国的特殊恩典;同 时,美国还负有上帝赋予的特殊使命,即帮助世界各国都实行美国式的社会制度,信奉 美国人所信奉的价值观。按照这种逻辑,实行与美国相近社会制度的西方国家都是善良 势力,是美国联合的对象,而那些实行各种专制制度的国家都是邪恶势力,是美国打击 的对象。不过,美国出于策略上的考虑,对邪恶势力又区别对待,暂时联合那些亲美的 专制国家。美国在70年代前后使用“无赖国家”称谓时,就是指那些“内部统治令人憎 恶”的国家,实际上就是没有实行西方民主制度的国家。
由此可见,美国在使用“无赖国家”概念时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必然会实行双重 标准。实际上,美国确定“无赖国家”的首要标准就是同美国的关系,只有那些专制独 裁而又反美的国家才会成为“无赖国家”。
二、“无赖国家”是冷战后美国诸多战略利益的汇合点
冷战结束之前,“无赖国家”一词使用得并不频繁,而且既没有确切的含义,也没有 固定的对象,80年代主要指利比亚,海湾战争后主要指伊拉克。当然,这时的“无赖国 家”并没有上升到美国全球战略的层次。
苏联解体后,美国开始调整全球战略,“无赖国家”才逐渐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有一 席之地,其含义也越来越明确。起初主要是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恐怖主义有关。 克林顿在谈欧洲安全问题时就提到“诸如伊朗和利比亚等‘无赖国家’的导弹”给欧洲 造成的威胁。以后,奥尔布莱特将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四类:国际体系内的国家、过渡国 家、失败国家和“无赖国家”;并且认为所谓“无赖国家”就是那些要摧毁国际体系的 国家。综合起来看,这时美国心目中“无赖国家”的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对内实行专 制独裁统治;二是谋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具有这种潜力;三是缺乏理性,会出人 意料地“大胆行事”,也就是不遵守国际秩序。到第二届克林顿政府任期内,“无赖国 家”的对象已经比较明确、固定,经常在名单上的国家主要是伊拉克、伊朗、朝鲜、利 比亚、叙利亚、古巴、苏丹、南斯拉夫等国。与此同时,“无赖国家”一词也开始出现 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文件中,意味着美国已经在战略层面上考虑“无赖国家”问题。 按照2002年9月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说法,“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少 量无赖国家”,(www.whitehouse.gov/nsc/nss.gtml.)表明“无赖国家”作为一个美国 全球战略中的概念,是冷战后的事情。
随着美国后冷战时代全球战略的形成,“无赖国家”问题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与 作用也逐渐明确。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框架是“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一个 中心就是以维护、巩固、加强美国的惟一超级大国地位,建立美国单极霸权为总目标; 三个基本点就是为维护一超地位所确立的三个具体目标或三大支柱,即维护美国及盟友 的安全,扩展美国的经济,在世界推进西方式的民主。在这三个目标上,“无赖国家” 都占有一定的位置。
首先,“无赖国家”是美国推进民主的障碍。被美国列在“无赖国家”名单上的都是 美国心目中的专制独裁国家,而且没有任何接受美国“帮助”进行民主改革的意向。只 要这些国家存在,美国的推进民主战略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其次,“无赖国家”是美国扩展经济的潜在威胁因素。由于“无赖国家”在作为发达 国家经济生命线的中东地区较为集中,如果它们“大胆行事”,搞地区扩张,就像1991 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那样,就会破坏地区稳定,进而影响发达国家的石油供应,威胁美 国的经济利益。
最后,也是美国最为重视的,“无赖国家”成为美国及盟友安全的重要威胁。由于苏 联威胁的消失,冷战后的美国已经不存在国家生存层面上的安全威胁,其注意力一方面 转到对付潜在战略竞争对手的崛起,即潜在安全威胁,另一方面转到美国驻海外机构、 人员、设施的安全以及盟友的安全,即现实的安全威胁。现实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大规 模杀伤性武器、恐怖主义、国际犯罪组织和“无赖国家”。其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排在 首位。2000年1月公布的《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指出:“大规模杀伤性武 器对全球稳定与安全构成最大的潜在威胁。先进武器和技术的扩散有能向无赖国家、恐 怖分子和国际犯罪组织提供对美国、我们的盟国以及在国外的美国公民和军队造成严重 破坏的手段。”(新华社:《参考资料》,2000年1月25日,第4页)这里将“无赖国家” 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联系起来,主要还是将“无赖国家”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能的 使用者。当然,美国也认为某些“无赖国家”如伊拉克、朝鲜、伊朗一直在谋求开发、 掌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具有这方面的能力。此外,“无赖国家”对美国安全构成 威胁还在于它们一直在支持恐怖主义,比如利比亚。再者,“无赖国家”也有可能威胁 美国盟友的安全,如朝鲜对韩国、日本,伊拉克对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
当然,美国突出“无赖国家”的地位还有策略上考虑。一是为推行对外政策寻找道义 基础。由于美国的国家安全环境非常好,所以美国在推行对外政策时非常注意道义基础 ,以便得到国内公众的支持和国际社会的理解。在苏联这个“邪恶帝国”崩溃后,美国 要想再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以善良势力总代表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上,遏制、 打击“无赖国家”是最佳选择。用美国学者科姆斯基的说法就是:“尽管冷战结束了, 美国仍然要保卫世界。那么威胁在什么时候?”(Noam Chomsky,U.S.Policy:RogueStates,www.zmag.org/chomsky/articles/z9804-rogue.html.)能说得过去的就是“无 赖国家”的威胁。二是为强化军事同盟提供新的借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美日同盟都 是冷战的产物,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苏联。苏联解体后,这两个组织本应随之而消 亡。但是美国从全球战略考虑,需要将它们保存下来。美国的理由之一就是要对付“无 赖国家”的威胁。三是为扩充军事实力制造理由。美国建立单极霸权的重要手段就是提 高军事实力。美国已经拥有超越其他任何国家的军事力量,然而美国却要进一步拉大这 种差距。美国的理由之一就是对付“无赖国家”。比如对付朝鲜的导弹威胁就是美国要 在东北亚地区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理由。四是为其在某些地区的军事存在寻找依据 。美国声称要保护其在海外的公民以及一些盟友免受“无赖国家”的威胁,因此需要在 相应的地区维持、加强军事存在,如中东地区和东北亚地区。但真实意图是要加强对这 些地区的控制力,谋取地缘战略上的优势。
克林顿政府对待“无赖国家”的政策起初以遏制、孤立、打击为主,除了实施严厉的 制裁外,还对某些国家进行军事打击,比如对南斯拉夫、伊拉克,试图通过“大棒政策 ”影响这些国家的国民心理,最终促使它们垮台。然而,“大棒政策”并未收到明显的 效果。到了90年代末,克林顿政府调整了对“无赖国家”的政策,由遏制转为遏制加接 触,加强了接触的一面,比如缓和同伊朗、利比亚、朝鲜和古巴的关系,部分解除对它 们的制裁,试图通过接触来逐渐演变这些国家。2000年6月,克林顿政府正式宣布将用 “需要关注的国家”来取代“无赖国家”的称谓。美国做出这种调整,一方面如美国所 说,这些国家出现了一些“有利于美国的变化”,美国需要通过接触来促进这种变化; 另一方面在于,美国认识到,没有其他国家的有效配合,对“无赖国家”的遏制不可能 达到目的。
三、“无赖国家”在美国反恐防扩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布什政府上台初期,“全盘否定”克林顿政府的对外政策,对“无赖国家”的政策转 为强硬。同时,布什政府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调整,一是突出了三大支柱中的安 全这根支柱,二是在安全中又突出了对付潜在战略竞争对手的崛起。如此,“无赖国家 ”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又相应降低。
然而,“9·11”事件打断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这一调整进程。恐怖袭击事件表明, 是国际恐怖主义而不是所谓战略竞争对手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了现实的威胁。正如约瑟 夫·奈所说的:“9月11日使一切都变了”,“美国的军事优势并不能保护我们免遭敌 人在美国本土上对我们进行攻击”。(Joseph S.Nye Jr,The Paradox of AmericanPower: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Oxford Universitypress,2002,preface x.)冷战结束后,美国战略家们就一直在为美国寻找对手,并为此 而争吵、烦恼,“9·11”事件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一难题。新的安全形势促使布什政府 对国家安全战略作出新的调整。
2002年9月,布什政府公布了它上台以后的第一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美国 的全球战略进行大调整。新国家安全战略的最大变化是:将反恐作为第一要务。布什政 府不仅将“打击遍及全球的恐怖分子的斗争”看成是一场战争,要“利用拥有的一切手 段”来打赢这场战争,而且还认为反恐“是一项长期的全球性任务”。(www.
whitehouse.gov/nsc/nss.gtml.)与反恐密切相关的是防扩散和推进民主。美国战略家 们深信,虽然“9·11”事件并未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如果恐怖分子掌握了它 们并用来袭击美国,所造成的损失会成百倍地增大,而且“现在的敌人把使用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当作他们的选择”,(www.whitehouse.gov/nsc/nss.gtml.)因此,必须将防扩 与反恐紧密结合起来。美国战略家们还将推进民主与反恐联系起来。他们认为,以反美 、反西方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国际恐怖主义之所以主要源于中东的伊斯兰国家,就是因为 这里没有实行民主制度。不民主是伊斯兰极端主义滋生的终极根源,而伊斯兰极端主义 则是现代国际恐怖主义的最主要源头。这样,由于推进民主与反恐这个第一要务密切相 关,其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参见Thomas Carothers,“
Promoting Democracy and Fighting Terror”,Foreign Affairs,Jan/Feb 2003,p.84- 97.)
美国将反恐作为第一要务,并不与原有的霸权战略相抵触。推进民主本来就是美国全 球战略的一大支柱;反恐防扩也一直是维护安全这根支柱中的重要内容。特别值得注意 的是,美国将反恐战略与霸权战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反恐之机进行海外扩张,并 增强军事实力。这正是美国霸权主义的新表现,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警觉。美国利用反 恐战争跻身中亚,加强了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特别是单边发动“倒萨”战争,将伊拉 克改造成亲美国家,从而大大加强了对中东的控制力。中东不仅是联结亚、非、欧三大 洲的枢纽,而且是世界最大石油供给地,美国要称霸世界,必须控制中东。特别是石油 ,作为不可再生的能源,至今仍是世界多数国家所用的主要能源。1973年的石油危机已 凸显出石油对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谁控制了中东的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经济的命脉 。同时,控制石油也有利于美国实现长期的经济扩展。
与全球战略调整相适应,布什政府突出了对“无赖国家”的关注。2001年12月,布什 在联合国大会上使用了“无赖国家”这个称谓,声称它们“最有可能向恐怖分子提供生 物、化学和核武器”。“逢克必反”(ABC,Anything but Clinton)的布什,却继承了克 林顿政府的“无赖国家”概念,而且美国国务院所公布的“无赖国家”名单也是伊朗、 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古巴、朝鲜和苏丹。(“Know thine ememy”,TheEconomist,February 2nd-8th 2002,p.24.)这7个国家,除伊拉克外,在“9·11”事件 后,都曾公开谴责对美国的恐怖袭击行为。在2002年1月29日的国情咨文中,布什总统 提出了“邪恶轴心”说,即伊拉克、伊朗和朝鲜这3个国家将成为美国为防止恐怖分子 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要打击的目标,它们是“邪恶轴心”。这里布什比较强调“邪 恶轴心”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并且试图用一个新的概念来取代“无赖国家” 这个克林顿政府的遗产。然而,此说一出就遭到国际社会及美国一些战略家的批评。用 “轴心”一词,意味着这三个国家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盟关系,就像二战时的德、日、意 轴心国那样,这明显与事实不符。同年5月6日,美国副国务卿约翰·博尔在一次讲话中 指责利比亚、叙利亚和古巴也在谋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它们列进了“邪恶轴心”名 单。然而,这样一来,又使人感到“邪恶轴心”与“无赖国家”基本上是一回事,还是 那几个国家。在9月份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又恢复使用了“无赖国家 ”一词。不过,在这里,“无赖国家”的含义更为明确了。“它们虽然在许多重要方面 有着不同之处,但是它们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这些共同特征是:(1)粗暴对待自己的 人民,统治者为得到个人利益不惜挥霍国家资源;(2)置国际法于不顾,威胁它们的邻 国并无情地践踏它们所参与制订的国际条约;(3)决心得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其他先 进军事技术,以此作为威胁或发动主动进攻来实现它们的政权所制定的侵略图谋;(4) 在全球范围内资助恐怖主义;(5)拒不接受基本的人权价值观念,憎恨美国及其所代表 的一切东西。(www.whitehouse.gov/nsc/nss.gtml.)可以看出,基本内容与克林顿政府 的定义相近,只不过是更加具体罢了。
与克林顿时期相比,“无赖国家”在美国新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得到提升。首先,“无 赖国家”与反恐这个第一要务直接相关,在美国眼中,“无赖国家”是国际恐怖主义的 坚强后盾。其次,“无赖国家”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重要实施者。第三,“无赖 国家”是美国整合伊斯兰世界的重要突破口,而整合伊斯兰世界,既涉及到反恐防扩和 推进民主这些战略目标,也关系到控制石油这样的传统地缘战略利益。由此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布什政府在阿富汗战争基本结束后,就将打击矛头指向了伊拉克并执意发动了 “倒萨”战争。
标签:伊拉克战争论文; 乔治·沃克·布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