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40年的回顾与展望论文

中国教育改革40年的回顾与展望论文

中国教育改革40年的回顾与展望

孙继宏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摘 要] 中国教育改革经历了40年的风雨,从教育改革初不断摸索,试图寻找更符合国情的教育方式,到现在形成既有总体统筹也具有各自特色的新时代教育模式,在之后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浪潮中,中国教育改革的未来也必将更加光明。

[关 键 词] 教育改革;回顾;成就;展望

1978年到2018年,这40年来通过持续不断地深化教育改革,国家的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甚至是里程碑式的成果。影响深刻的教育改革也需要不断总结和吸取经验,在不断改革过程中也需要再接再厉,创造新佳绩。

一、教育改革的光辉历程

教育事业是国家的基础事业,教育的发展决定着国家发展的后继动力,而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过程就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对传统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出适合国家国情的新教育模式。教育的改革并不是表层制度上的改弦更张,而是对国家教育事业长久发展具有实际功效的改革,为建设中国特色教育事业而起到重要作用的改革[1]。教育改革的回顾要从源头开始,任何改革都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教育问题迫使国家需要对教育事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并不是完全否认之前的历史与功绩,是要对当前形势进行研究,寻找问题进而为解决问题提出方法与策略,而当时在教育事业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师教育方式与教育资源并不能和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上学期望所匹配。教育改革以来,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校数量增多,规模扩大,格局合理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数量不断增多,办学规模逐渐扩大,满足了更多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同时,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推进下,城乡学校的数量、条件和配套的教育资源都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正在一步步缩小。

(二)教育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在教育改革初期,教育管理机制相对比较滞后,没有融入现代化管理观念,学校缺乏自主办学权,落后的管理方式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办学活力不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育管理机制得到了有效完善。

(三)素质教育理念深化落实

过去的应试教育促成了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够。从素质教育的提出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再到“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化落实,教学活动逐渐全面化、合理化,教育质量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学生和教师的权益得到了保障。在教育改革的同时,我国社会经济也在快速发展。近年来,教育经费不断加大,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不断提高,各种教学硬件也得到了更新,为学生和教师的权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得到认真贯彻落实,使义务教育在我国全面普及,入学率和升学率不断上升,群众普遍认可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实现了受教育的愿望。由于某些地理、经济等原因,各地区的教育发展并不均衡,而教育改革通过公平分配教育资源,促进入学机会平等等措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之间教育水平差距过大的问题。

二、教育事业在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成就

(一)教育体制逐步完善

教育体制是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教育体制的滞后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经过多年来中央的统一调控、地方的协调合作,确定了以国务院为领导,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国家管理体制,改善了教育体制中责任模糊、主体不清的问题。在国家管理体制下逐步建立起依法治学、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学校教育体制,同时学校内部完善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至此教育体制的改革使教育体制更加统筹有力,权责分明。

(二)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公平教育得到明显促进

40年的教育改革从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改革起步期,教育事业开始进行改革,通过一系列措施,最大程度上弥补教育事业所走的弯路。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面向”之后,为教育领域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方向,在攻坚克难的教育改革初期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摸索出更适合新时期教育方法的教育界新人。(2)改革初期后的发展期,国家在法律方面对教育领域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帮助,先后出台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法规,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在教育体制的改革道路上是至关重要的,范围从普及义务教育到推广素质教育再到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2]。(3)深化教育改革时期,教育领域又迈入了新的阶段,更进一步强调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提出教育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加快现代化教育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而通过教育改革,教育事业也从之前的横向宽领域发展转向纵向深层次的发展。

ROC曲线分析显示:IL-6、IL-8、IL-1β、CRP对脓毒症儿童G-6-PD缺乏症恶化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知识产权法定主义的法政策目的在于:一方面实现法律的安定性和交易安全;另一方面也保护公众的自由。㉙ 同注释⑪。诚然,知识产权法定主义原则,要求司法裁判者只有在遵循这一原则下的前提,才存在适用兜底条款的空间。但是,知识产权法定主义与法官适用兜底条款进行“法官造法”乃是一种原则与例外的关系。因此,正如该条文的表述“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如果一行为满足该条款的“应当”要件,法官适用这一条款,创设一种新的权利时,并非违背著作权法定主义,而是基于法律的授权,是法定主义的例外。当然,这种例外应当具备合理性基础。从既有的判例分析,我国法院对兜底条款适用的合理性基础应为以下几个方面。

(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在“十二五”后,我国教育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总体而言,强调知识传授、重视知识水平还是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观念。在不少学校,考试仍是评价学生的主要甚至唯一方式。虽然这种人才培养体制能够保证大范围地实现基本教育质量,但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人才培养体制的发展与创新,需要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坚持顶层规划与基层实践相结合的准则,既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又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教育自由发展的空间,从而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体制。

三、教育改革的未来展望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媒介信息传播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在信息传播格局深刻变化的新时代,网络媒介信息宣传工作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着力打造行业特色信息传播平台,通过多种媒介语言讲好文化故事。网络编辑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将新技术、新手段运用于媒介信息宣传工作的创新实践中,才能为优化信息传播工作提供更便捷、更实用、更有效的载体。

(一)构建“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体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德育的地位不断上升,现代的教育应当是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教育,而随着“立德树人”被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的理念进一步得到推广和落实。具体来说,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以及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入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通过教育改革,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国家大力投入教育经费,不断整顿教师行业,使教师素质不断提升,教育的理论形态与实验形态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教育事业的改革不能仅满足现状,而更应以发展的眼光着眼于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未来的目标是确保人人都可以获得终生学习的机会,基于此我国在教育事业上的改革应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针对目前仍然存留下来的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校与校之间师资不平衡等问题,集中力量去解决,要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争取教育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现代化教育强国。完成这一目标不仅是一代人的责任,更是教育改革40年以来几代人的追求[3]。在未来的追求中更应探索适合的新型教育、新型学校、新型教师等。

(三)构建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系统。

从大众化阶段转向普及化阶段是我国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目前来说,这一工作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在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应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协调性,保证能够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和多元化的学习空间。(1)构建现代高等教育系统,引导高校进行合理分层,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办出本校的教育特色,以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应对社会需求的多样化。(2)形成面向人人的个性化、多类型、可交叉的高等教育制度。(3)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现代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政府职能到位,高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参与兴办、管理、监督、评价。

“学为中心”首先要营造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这就必须打破教师的话语“霸权”,放松教师的“控制力”。

适合未来形势的新型教育是指教育要适合未来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大背景下的教育方式,未来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适合兴趣特长的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才。未来教育改革的重点更应注重学校方面,新型学校的办学思路要清晰,根据学校当前发展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注重培养学校的教育价值观念,在决策、执行、监督三个方面都能做到自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创造出有活力能创新的校园氛围。教师资源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新型教师在思想上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吃苦耐劳,品德高尚,有自己的学习主张和风格,善于学习新型事物,能够引领学生。

教育改革历经40年风风雨雨,更加历久弥新,从初期的重重险阻到现在的一片坦途,在普及义务教育、促进公平教育、更新教育体制方面更是有着突出成就,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改革的未来并不仅是展望,更是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的事实。

参考文献:

[1]田印红,王中华.近40年来终身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中国知网的分析[J].成人教育,2016,36(3):12-15.

[2]杜占元.高校科技改革发展40年回顾与展望:纪念“科学的春天”40 周年[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4):374-378.

[3]孙霄兵,翟刚学.中国教育法治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7(5):6-16.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196-02

◎编辑 赵瑞峰

标签:;  ;  ;  ;  ;  

中国教育改革40年的回顾与展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