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笔者在参加全国书法高峰论坛之后,有感于当代书法名家和书法理论家对当前书法教育的讨论,结合自己所在地区书法教育教学的现状,论述了中学书法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论述了中学生学习书法的方法和路径,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视,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书法教育。
关键词:书法教育 重要性 必要性 方法 路径 传承 传统文化 普及
笔者有幸于2016年11月受邀参加了“2016中国·荔波书法高峰论坛”。该论坛邀请了中国书法报执行主编胡传海先生、朱以撒先生等中国书法理论界颇有影响力的书法批评家们组成专家组,专家组就当前中国书法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当代中国书法艺术批评存在的问题组织了四场评论,与会专家们高屋建瓴、观点新颖,对中国书法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这次会议使笔者深受教益,感概良多。笔者作为一位从教多年的乡镇中学美术教师,对中国书法教育在乡镇中学的教育现状比较了解,现结合专家的建议与自己对中学书法教育的一些思考,谈一谈中学书法教育的有关问题及解决方案。笔者的观点也许尚未成熟,但笔者作为一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特别希望中国书法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之花能继续在中国大地盛开,这项国粹的传承将有赖于教育界与书法界的共同重视与倾力合作方可实现,笔者愿为中国书法的传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谈到书法的传承,我首先想到的是文化基因的问题。其实,中国书法在全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热爱书法的人数之众,实难计数。这个基础十分有利于中国书法的传承,中国书法的发展也依赖于中国书法的有序传承。但是,通过笔者的观察和反思,笔者认为,近几年来,随着书法创作观念的更新,全国书法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当代书法作品内涵更加丰富,意境更为深远。于是,自然形成了一种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喜欢书法的人很多,而“懂”书法、会欣赏书法作品的人却很少。也就是说,时代的发展向普通大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在书法领域来讲,笔者认为,中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热爱书法的情感和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常识以及具备一定的书写能力。换言之,要使书法传统文化得到有序传承,要提高全民素质,在中小学实施书法教育无疑是一条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
一、中学应加强书法文化教育,从本质上提高欣赏者的综合素质。
古语云“书为心画”,一件书法作品的诞生,无疑是作者情感、志趣的表露,或多或少,或显或隐。而任何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不同的人情趣不同,爱好不同,加之审美观的不同,导致了书法欣赏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很小,有时甚至很大。譬如一件看似粗头乱发、率意天真的行草书作品,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是草率杂乱的;而一件呆板僵死的楷书作品,在某些人看来却是端庄俏丽的;至于真正作为艺术欣赏的草书作品,一般的欣赏者更是看不出它更多的优劣。因此,笔者认为,中学书法教育的任务,在于不仅要夯实学生的书法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书法的创作水平和欣赏水平同步前进。
二、应强化中学书法师资队伍的建设,遵循书法教学的规律。
普及书法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目前,书法师资极度匮乏,当书法在中学普及之后,一方面要加强对师资的培训,不断增强师资力量,其次应组织资深专家编写一套全国通用的系统而实用的中学书法教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笔者认为,在中学进行书法教学,必须遵循书法发展与书法教学的规律,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书法基础训练;2.书法史;3.书法理论;4.书法欣赏;5.书法创作;6.书法评述。笔者之所以列出以上六点,是基于这样的书法观:中学书法教育虽然仍属于基础教育,在中学开设书法课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书法家,但是,在中学阶段却非常有必要让学生具备一些基本的书法技能,了解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过程,了解相关的书法理论。这样,学生在掌握了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才能进行书法欣赏,对书法美的感悟才能逐步深入;有了书法理论的指导,学生在进行书法作品的创作时才会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至于在创作过程中感到茫然和束手无策。在书法教学的较高级阶段,可以让学生对一件书法作品进行独立评述,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书法的认识,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书法理论素养……可以说,中学书法教学,是为一个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科学地安排好学习的内容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书法教学在每个阶段都要有新的内容,内容要循序渐进,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向更高层次发展。 书法教学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工作,其意义十分深远。尤其在书法创作水平和书法欣赏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今天,书法教学更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共识,以将书法教学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三、中学生学习书法的方法和路径。
中学的书法教学是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基础的,因此,教师的个人影响和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极其重要。这里,我想谈谈关于指导学生临帖的问题。临帖是书法学习的根本方法,我国现代书法名家林散之先生对如何临帖有独到的见解,他说:“临帖要先像后不像,先无我后有我,先熟后生,有静有动,意在笔先,抱得紧放得开。日久天长,就能达到瓜熟蒂落、熟能生巧的境界。要定时、定量、定帖。”我国古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也有类似的论述,他在《书谱》中说:”拟之者贵似,察之者尚精。”这就给我们的中学书法教学指明了方向,我认为,引导中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因此,作为书法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种楷书、隶书或篆书作为起步的基础训练,三种书体中尤其是篆书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笔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驾驭毛笔的能力。我的这个观点是让学生基于书法的魅力而主动地去学习、探讨,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是积极的、主动的和愉快的,学习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其次,指导学生临帖,先要追求形似,再求神似。在临帖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对照字帖的字形、位置、大小、正斜等仔细研读,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有由,所临写的字能酷似原帖,在酷似原帖的基础上再逐渐加入自我的一些元素。也就是说,在临帖过程中,要先“无我”,后“有我”。这种一丝不苟的严格的临帖方法也有助于学生从小养成严谨、认真、细心、负责的良好个性品质。再次,临帖时,要规定时间和数量,务必形成规律。简言之,就是要让书写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要告诉学生,书法技能的形成是要靠长期练习、刻苦钻研而逐渐获得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书法学习是没有终南捷径可寻的。虽说书法学习没有终南捷径,但我们却可以总结古人学习书法的经验,摸索出一些可供学生们参考的学习路径。譬如林散之先生就说过:“书法可以从魏晋六朝入手,先用方笔习《爨龙颜碑》,小字兼学《乐毅论》、《黄庭经》,严整不苟。再入唐人,写柳公权《破邪阵》。可以多读几家帖,有所选择。”散之先生主要强调了楷书学习的过程,他建议先从魏碑开始,练习方笔,以求字的厚重古拙。我认为,作为中学书法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遵循书法学习的一般规律,从魏晋楷书入手,待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旁涉篆、隶,逐渐过渡到行书的学习。在学习行书之前,可以指导学生先学习元代赵孟頫的楷书及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较容易入手。陈航先生在其编著的书法教材《书法》中强调了书法学习者要高度重视法则、规矩的学习,并看重理论与实践的不可分性。因此,中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同时要了解书法理论,在书法理论的指导下练习,才不至于“下意识”地进入书法学习的误区。
总之,中学书法普及教育是关系到传统文化能否有序传承的一件大事,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们的任务是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努力做一名“明师”,真正能指导学生有效、高效地学习,指引学生踏上正确的书法学习的路径。诚如此,则中学书法教师岗位虽平凡,而在传统文化承前启后的作用中却功莫大焉。
参考文献
[1]陆衡 整理 《林散之笔谈书法》.古吴轩出版社。
[2]陈航 编著 书法教材《书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叶朝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书法论文; 中学论文; 中国论文; 笔者论文; 学生论文; 书法作品论文; 楷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