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因工程论文,教学设计论文,专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1“基因工程”中,主要内容包括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及基因工程的应用等。其中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基因工程专题的核心,上承“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一节,下接“基因工程的应用”。通过一轮复习课,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果采用常规方式进行知识梳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可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整节课以设计转基因抗虫棉研制过程为主线,让学生亲自设计和体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形成整体认识。同时,采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策略,通过问题串的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限制酶、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等重点知识。教学中可通过引入图片、视频等新的情景资料突破难点,由浅入深加强思维训练。通过新情景下的师生互动形成生物学概念,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简述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尝试设计转基因抗虫棉的研制过程。 2.能力目标 能通过资料阅读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构建知识体系;培养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体验科学设计严谨细致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1.利用视频,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观看关于转基因抗虫棉的新闻报道:转基因抗虫棉的广泛种植,有效地遏制了棉虫危害,提高了棉花产量,为我国农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大大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视频资料的呈现既体现了基因工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教师设疑:本节课我们一起尝试利用学习过的基因工程知识,设计转基因抗虫棉的研制过程。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可以分为哪四步?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答案。教师随机抽取一位学生作为代表展示答案: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设计意图:将重点落实在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上。让学生回忆总结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而后再进行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3.目的基因的获取 教师设疑:要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抗虫棉,需如何获得抗虫基因?学生针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小组合作思考得出结论(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化学方法人工合成)。教师引导:科学家就是通过建立苏云金杆菌的基因文库,从中筛选出杀虫基因Bt毒蛋白基因。要建立苏云金杆菌的基因文库,就必需使用限制酶对其基因组DNA进行切割。针对限制酶相关知识,设计探究问题串:①限制酶有什么作用特性?②磷酸二酯键如何形成?③所有限制酶都只能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么?④限制酶切点位置和切割后形成的末端有什么关系?学生进行分组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完善答案。教师随机抽取、展示4个小组问题的答案,师生一并针对错误答案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重点分析限制酶的相关知识,限制酶不但是目的基因获取的重要工具,而且在基因表达载体构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此重点分析限制酶的作用,也为下面内容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4.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教师引导:目的基因片段不能稳定的独立遗传,要选择适合的载体将其导入受体细胞,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限制酶来切割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和质粒。 设计问题1:图1、图2中,箭头表示EcoR Ⅰ的酶切位点,EcoR Ⅰ识别序列及切点为G/AATTC(PPT展示外源DNA和质粒上EcoR Ⅰ酶切位点的位置),若只使用EcoR Ⅰ一种限制酶切割外源DNA和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可以形成哪些连接产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得出结论(质粒和外源DNA的自身环化;分子间任意连接;质粒和目的基因反向连接;质粒和目的基因正向连接)。教师引导:使用一种限制酶切割,会产生这么多种连接产物,将大大降低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连接效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思考得出结论:选用两种限制酶进行切割) 设计问题2:图1、图2中,箭头表示两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EcoRⅠ和HindⅢ识别序列及切点分别为G/AATTC,A/AGCTT(PPT展示EcoR Ⅰ和Hind Ⅲ两种限制酶在外源DNA和质粒上的酶切位点),若选用EcoR Ⅰ和Hind Ⅲ两种限制酶切割外源DNA和质粒,可以形成哪些连接产物?学生分组探讨,得出结论(重组质粒、分子间任意连接)。 教师追问:选用两种限制酶切割外源DNA和质粒,与选用一种限制酶切割对比,有什么优点?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得出答案(避免了质粒和外源DNA的自身环化,不会出现质粒和目的基因的反向连接,降低了分子间任意连接的概率)。 难点突破:设计“真题演练”环节,让学生实战演练限制酶的选择过程。设问:请联系表中列出的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以及图1、图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回答:为了提高基因表达载体的连接效率,应选择哪两种限制酶切割外源DNA和质粒?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探究得出答案(选择BamH Ⅰ和Hind Ⅲ)。教师引导,设计问题串:①为什么不选择Sma Ⅰ切割?②若选择EcoR Ⅰ和Hind Ⅲ切割,会有哪些连接产物?③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在限制酶的选择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师生一起探讨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在基因表达载体构建过程中,对限制酶的选择又是重中之重。让学生探究一种限制酶切割外源DNA和质粒,与两种限制酶切割分别可以获得哪些连接产物,并将结果进行横向对比,了解选择两种限制酶切割的优点。通过真题演练环节,提高学生将现有知识向新情境中迁移的能力。 5.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教师设疑:构建了基因表达载体后,若要将其导入棉花细胞,理论上可以有哪些方法?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教师引导:农杆菌转化法是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现在成功转化的植物实例中有80%左右是通过农杆菌介导实现的,请同学思考回忆农杆菌转化法的大致过程。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归纳,教师随机抽取一位学生为代表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并引导,通过PPT播放视频资料,显示农杆菌遗传转换机制,说明农杆菌到底是如何介导实现遗传转化的。 设计意图:农杆菌转化法作为植物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观看农杆菌遗传转化机制的视频资料,使学生对转化过程有直观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农杆菌转化法过程的识记和理解。 6.留下思考,期待下节课 教师设疑:本节课我们尝试设计转基因抗虫棉的研制过程,重点学习了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那么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后,如何进行筛选和鉴定?获得转基因抗虫棉后,如何实现植株的纯化?通过让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留下困惑,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提高学生自主预习下节课的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通过问题引领激发学生思考,以设计转基因抗虫棉研制过程为主线,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恰当引入图片、视频等新的情景资料,可提高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在有效突破难点的同时,由浅入深加强学生思维训练。突出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围绕基因工程专题的核心概念,让学生联系具体的操作实例学习选择两种限制酶的方法,从而将限制酶概念的学习与实际方法结合起来,理解限制酶概念在基因工程概念框架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此外,应用多媒体显示农杆菌转化法导入目的基因到植物细胞中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转化过程,对实现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起到辅助作用。遗传工程专业复习教学设计_基因工程论文
遗传工程专业复习教学设计_基因工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