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电保护系统对于110kV智能变电站日常供电的影响十分大,与传统的自变电站相比较,智能变电站更加贴近时代发展的脚步,智能变电站中用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地方非常多,如计算机数字处理、自动检测等功能。在功能更加先进的同时也凸显出了很多弊端,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维护起来比较麻烦,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本文针对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运维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行维护
引言
在当前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只是针对其中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继电保护系统的相关工作人员仍需要不断地对日常运行维护中的其他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证变电站的供电工作能够稳定开展,促进智能变电站的可持续发展。
1.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简述
针对供电系统日常运行当中出现的故障点,为了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相关工作人员就必须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合理的继电保护工作。对于继电保护系统而言,自身也应该提高灵敏性,一旦发现系统运行当中存在质量隐患,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对隐患加以深入分析,整合全体工作人员的智慧,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及时的维修。而主要涵盖智能终端、电子互感器等部分的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当系统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分离电网以及保护装置两者之间的距离,同时还需要安排技术人员,时刻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全程的监控,确保故障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的维修管理。
基于变电站平台之上,一方面具有横向信息共享性能,;另一方面还具有纵向信息标准化性能。前者主要表现为管理系统中各种上层应用对信息获得的统一化,后者主要表现为各层对上层应用支撑的透明化(图1)。
图1.智能变电站:
2.系统的运维现状
2.1设备管理问题
前期的设备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计、计划、装置与测试等环节,后期则主要包括使用、维护、升级等方面。110kV智能变电站在对设备的管理上存在偏差,在设备使用期间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管理,但在后期的维护中却舍不得投资;还有一些110kV智能变电站在系统设计上也存在问题,继电设施与维修设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导致变电站对运维不够重视,变电站内的维修部门也仅仅是对故障进行维修或更换,不会积极的进行的创新和改造,长此以往,设备难以满足智能变电站快速发展的需要,对整个供电系统都造成影响。2.2在线检修不够准确
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在线检修功能应用于大量的110kV智能变电站,通过该功能可以对设备的故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但是该装置容易受到外界信号及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导致检修结果不够准确,难以对实际发生的故障进行精准检修。
2.3设备维修的时效性问题
110kV智能变电站的维修工作通常是在事故发生后进行,这也是常见的设备维修方式,但总体上来讲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事故已经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难以挽回,对于设备的维修也难以保证下次不会出现同样的故障,再加上智能变电站的环境比较特殊且复杂,导致了110kV智能变电站设备维修的时效性较差。110kV智能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对继电保护系统的依赖性较强,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系统的保养和维护还是没有做到位,无法消除潜在隐患。
3.故障分析
3.1开关拒合故障
随着智能变电站投入使用时间的增加,用电负荷和配变容量也不断随之增加,开关用久了就会出现拒合现象。引起开关拒合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因为承载该开关的线路出现相间短路问题;第二是因为开关的节点被焊死或合闸不能恢复位置而引起开关拒合。经研究发现,开关在合闸的瞬间电流较大,会对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智能变电站刚开始投入使用时,冲击电流和供电负荷都比较小,还没有到保护装置发挥作用的时候。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供电负荷也不断增大,导致冲击电流也随着加大。当冲击电流的电流值达到开启保护装置的临界点时,开关就会拒合。此时只需要对电流的运行方式稍做改变,冲击电流减少,不会出现拒合现象[1]。
3.2低压测近区故障
该故障是因为线路短路导致大电流对变压器进行冲刷,降低变压器的稳定性,最终导致变压器出现故障。低压侧近区出现故障还会对变压器内部造成损坏,因此为了保证电路稳定运行,需要对低压侧近区故障进行解决。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要在合适的位置添加过流保护装置,该装置具备限流速断的功能,能够有效进行低压出线速断,可以在断路器和速断保护都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的情况下,快速解决问题。
4.维护与管理
4.1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变电站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采购部门与维修部门的联系,两个部门要相互配合以完成继电保护设施的采购以及后期维护工作,从而有效提高继电保护设施的使用效率,延长该设施的使用寿命,提高变电站的经济效益。具体的执行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首先,要提高相关制度的精细化,将工作细分,做好各项协调工作,有效降低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情况;其次,要完善工作的分配情况,将责任明确到每个人,通过责任落实消除管理漏洞;最后,要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及考核制度,对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适当奖励,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确保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够稳定推进。
4.2日常维护定量化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尤其是后期的维护工作应作为培训的重点。对相关设备的操作流程进行严格规定,禁止违规操作,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因为变电站中的部分设备是需要24h不间断运行的,这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方案,在保证员工人身安全的基础上使检修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但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因为设备的复杂性以及相关制度不够完善,造成检修不及时,影响系统运行。这就需要员工认真细致地做好故障记录,通过对故障的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避免后期出现同样的问题,提升工作效率,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3]。
结论
简而言之,分析表明,智能变电站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继电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以往的经验以及实际情况,文章详细探讨了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运行维护。
参考文献:
[1]董立.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运行维护[J].通信电源技术,2019,34(6):225.
[2]杨子涛.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运行维护[J].低碳世界,2017(28):52-53.
[3]李毅.浅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思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0):11-12.
作者简介:
谢静,身份证号码:659001198611222422。
论文作者:谢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8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系统论文; 故障论文; 工作论文; 电流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