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学数学”锻炼学生的思维论文_赖红云

在体验中“学数学”锻炼学生的思维论文_赖红云

辽宁省北票市黑城子镇中心小学 122100

摘 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过程,更重要是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感等直接地感受、体验、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关键词:解决问题 合作交流 实践操作

体验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工具实物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亲历亲为某件事,学生从不断地“体验”中获得新知识、发展新能力。这里学生不仅仅是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过程,更重要是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感等直接地感受、体验、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笔者就自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数学,领悟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自主探索找数学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实践中的确如此,如果学生不能自主经历发现问题,甚至于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那么学生对学习内容就难以领悟。比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图片:铅笔每枝0.5元,钢笔2.5元,文具盒2元。让学生模拟买东西,提出问题并且解答。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对学习内容有了感知,后面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就是对数学问题的再创造。

二、实践操作做数学

在学习中,学生只有做了才能学会,“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比如学习圆锥体积时,我先让学生做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两者要求等底等高;然后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沙子,让学生做实验:用空圆锥装沙子向圆柱里倒,刚好倒三次圆柱就满了;尔后又让学生演示自己的实验,学生们很兴奋,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样的动手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动作思维能力,学生很容易得出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合作交流说数学

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首先回忆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的数。接看教师点明课题,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问: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呢?如果教师直接去分析或者告诉学生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的思维始终在跟随教师转,表情木讷思维僵化,这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呢?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是哪些数?是不是和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一样?是不是和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相似,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学生略一沉思,有学生说能被3整除的数的就是3的约数,立即就有学生反驳:“能被3整除的数肯定是3的倍数,不会是3的约数。”另有学生说:“我知道3的倍数有3、6、9……”一个学生好像发现重大问题站起来说:“哦,我知道了能被3整除的数,是像3、6、9……这些数。”一个学生说:“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只说出几个也不成啊!”于是有学生提议,写出30以内3的倍数。让学生观察3的倍数:3、6、9、12、15、18、21、24、27……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一学生说,3的倍数前3个是3、6、9,后面的倍数12、15、18以及21、24、27等好像也和3、6、9有什么关系……看起来他距离真理已经不远了。教师点拨:12、21这俩数和3有什么联系?学生经此一问小手举起一片,一名学生回答:“3可组成1和2,也可组成2和1,1和2相加等于3”学生们都大笑起来,他把学前班的数的组成用上了。不过他带动了其他同学,类似得到1+5=6、2+4=6,15和24这俩数字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加都得6。一学生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个数只要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加得3、6、9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教师这时要表现得有些疑问的样子,说我们能不能验证一下:39能被3整除吗?一些学生用笔算,发现39能被3整除。教师乘机问:3+9=12,69的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加得12,刚才那个说法要不要修改一下?有学生可能课前预习了,回答说:“一个数只要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加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有学生提出疑问:如果是个三位数、四位数或者位数更多的数呢?学生之间讨论得出:不管几位数只要所有数位上数字相加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整个过程,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和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四、成功体验学数学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进取精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不少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本身又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学习成绩就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诸如此类原因,教师在课时设计或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分散难点,按照学生现有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分层进行教学,作业也可分层布置,分“必做”和“选做”,必做题面向全部学生,重在练习、巩固基础知识,达到教学要求;选做题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重在培养学生运用和创造性学习,这样就能保护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总之,“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都倾注了教师的心血和学生的认知体验,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提倡学生在实践中学,既重结果又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既锻炼了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体验生活中学数学的快乐。

论文作者:赖红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  ;  ;  ;  ;  ;  ;  ;  

在体验中“学数学”锻炼学生的思维论文_赖红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