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义、耻、德的终结--关于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点思考_社会风气论文

荣、义、耻、德的终结--关于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点思考_社会风气论文

荣义知耻,德之大端——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端论文,荣辱观论文,几点思考论文,知耻论文,荣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06)05-0004-04

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这里我想作三个层面的思考:

一、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思想。正是在全党全国人民为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思想的时代背景下,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显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1] 并概括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2006年3月4日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中,则进一步在道德价值观的高度上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八荣八耻”,从而在思想道德建设领域树立起一面鲜明的旗帜。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必须。“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显然,如果没有“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共同信念,“以人为本”只能是一句空话,科学发展观也就没有了灵魂。没有“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德行与操守,不仅不能实现社会和谐,而且还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人文精神失落,社会资源浪费,也将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总之,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但是,尽管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还是应该看到,现实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社会风气与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毕竟还不相适应,甚至可以说,现实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社会风气正严重地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一句话,影响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一个突出的现象是,由于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市场关系的不断扩张和泛化,商品交换原则侵蚀了非市场交往关系的领域,造成“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日趋泛滥,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唯富为荣”,“唯势为贵”,甚至“唯利无义”;并在价值相对主义思潮的支配下,混淆“所欲”与“可欲”的界限,使人丧失了是非、善恶、美丑的鉴别能力,荣辱不分,甚至以耻为荣,使得某些领域在某些问题上荣辱观出现了大面积的消解。凡此种种,败坏了社会风气,冲击着思想道德建设,尤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就很难在全社会得到普遍的践行。胡锦涛同志审时度势,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相结合,及时地提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切中时弊,激奋人心,这必将对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产生巨大的作用,必将促进“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和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发展的关系

古人说:“耻者,百行所从出也。”又说:“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加以概括就是“荣义知耻,德之大端。”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提到“观”的高度,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深化与发展。

“荣辱观”是行为主体的道德信念和价值取向,属于道德人格和良心范畴,古人所谓“人而无耻,果何以为人哉?”即视“荣辱观”为人格构成。其基本界定是“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体现为荣义知耻的人格结构,成为为善祛恶的心理机制和内驱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质,就是以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荣,而以违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耻,并以此为内在的道德信念和价值取向,其基本内涵就是胡锦涛同志所概括的“八荣八耻”;用传统荣辱观的价值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提到了“观”即人生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的高度。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显然,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深化。荣辱观与道德规范相对于行为主体而言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道德规范是社会对行为主体的要求,荣辱观则是主体内在的道德信念,是主体自觉践行道德规范的心理机制和内驱力。“耻不从枉”,知耻而后正。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从而“好荣恶辱”,荣义知耻,这样才能自觉地践行道德规范。因此,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作为一种价值观,也不同于某种道德认知。事实上,如同知法犯法一样,在道德领域也存在“非不知也,实不为也”的情况。只是懂得何为应当的道德规范(这并不难),却不一定就会自觉地践行道德规范,相反在私利的驱使下,有可能成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道德虚伪者,成为借道德之名而行贪利之实的假道学,道德规范成为“禽贪者器。”[2] 这种现象,自古以来何其多也!究其原因,正如古贤陆九渊所言:“不善之不可为,非有所甚难知也,人亦未必不知,而至于甘为不善而不之改者,是无耻也”。[3] 即在于没有树立作为内在道德信念的荣辱观。所以,“耻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如知耻,则洁己励行,思学正人,所为皆光明正大。凡污贱淫恶,不肖下流之事,决不肯为”。[4] 反之,“如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也”。[5] 有学者把荣义知耻的荣辱观形象地比喻为一道构筑于人们内心的道德堤防,一旦这一堤防决口,丧失了羞耻之心,人将肆无忌惮,无所不为,就会无视一切社会规范,无恶不作。总之,“耻者,百行所从出也”,[6] 而“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7] 一句话,“荣义知耻,德之大端”。从中可以体会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切用意和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康有为曾经指出:“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8] 这就是说,树立荣义知耻的荣辱观,不仅是社会成员个人的“德之大端”,而且还是良好社会风气之“大端”。风俗之美,其根本在于使人皆有明分荣辱的羞耻之心。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要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更要使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各利益群体、各社会阶层所普遍认同而成为共同的道德信念,成为社会评价其成员行为的共同的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就是说,在何为“荣”、何为“辱”的问题面前,无分贫富贵贱,当一视同仁。为此,就要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特别要抵制“唯富为荣”、“唯势为贵”的社会风气,批判价值相对主义及道德虚无主义,崇尚“义荣”,羞恶“义辱”,旗帜鲜明地贵义恶辱,扶正祛邪,崇尚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以造成善行义举众人夸,恶行陋习众人贬的局面,从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顾炎武还认为:“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9] 换一种说法就是,知识分子是民族的荣誉和良知,保持知识分子的道德良心和正确的荣辱观,既是一个民族的社会风气的支柱,又是一个民族的社会风气的底气。顾氏之说很有见地,反思现实值得玩味。当然,这样说并无忽视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之意。

荣辱观是“德之大端”,也是良好社会风气之“大端”,倡导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三、如何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应该认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其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发展的现实意义。但最终还得落到如何树立上来。然而要回答这一问题,相当复杂,我的思路是,首先要深入分析在某些领域、某些问题上荣辱观大面积消解的原因。这里想结合一个典型实例提出几点看法。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医院开始大搞药品回扣,医生则利用开处方拿回扣,此风屡禁不止,愈演愈烈。2005年四川开江医疗回扣案是一个典型。凤凰电视台2006年3月23日“社会能见度”栏目所披露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生大搞药品回扣更为典型。售药成为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相应地也成为医生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一个医生每月拿回扣最高可达1万多元,最少也有1000多元。而一个医生拿回扣1万元,病人就得损失10万元。医生张曙思之心痛,为之感到羞耻,从而激发了他的正义感。于1996年写举报信给省卫生厅,但不见回音,石沉大海。1998年,他第二次举报。1999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医疗回扣为何屡禁不止》一文,但回扣之风依然。2002年,张曙第三次举报。国务院纠风办派出调查组进驻医院调查,除张曙一人上交回扣费45000元,800多名医生竟无一人在调查表上承认自己拿回扣,出现了1对800的局面,这给举报者张曙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处境困难,想换一家医院工作。

医疗领导机构为什么不整治回扣?张曙认为,一是他们已经对外宣布医院的医德医风良好;二是他们认为全国医院皆如此,无可能也无法整治。

张曙的正义行为,原于他有作为医生的强烈荣辱观。他说,一个好的医生开处方应做到三条:一是对病情要有效,疗效也好。二是药的副作用要小。三是药价不贵,最好是平一些,以降低病人的经济负担。他认为开处方拿回扣,有的医生为了拿回扣,甚至乱开药,损害了病人的利益,太过分了,这是做医生的耻辱。他很气愤,也为自己拿过回扣而感到羞耻,这才有举报义行,而且署名举报,说明他有很强的责任心。这是作为一个医生的人格所在,否则就没有资格做医生行医。所以卫生部规定,拿回扣超5000元的要处罚、退钱,超1万元的开除。

对于这个案例,我们所感兴趣的是,张曙三次举报,其结果是1对800,居然不了了之,而张曙这样一位好医生、好人却反而受到冷遇,处境困难,这是为什么?难道800多名医生都没有廉耻心吗?“廉耻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拿回扣不脸红,丧失了廉耻之心?其原因何在?

首先,就个人而言,主要是私欲膨胀。贪利之欲可以吞噬道义,消解廉耻之心。但就社会而言,其深层的根源,就是把医院推向了市场,使市场关系侵蚀了本来作为公共事业的医疗领域,使医患关系异化为市场关系,从而使本具人道品性的白衣天使成为一心为利的“经济人”。而“经济人”的品格可以得到经济学的正当辩护,于是在心理上就丧失了荣辱评价的良心机制,在私欲的驱使下成为一股人人可为、人人皆为的不良风气。

其次是拿回扣成了一种人皆为之的惯例和风气。一个不良行为如果成为一种惯例和风气,其结果会使行为者给自己不良的可耻行为找到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反正人人如此,从而在内心丧失了认错改过的愿望,又怕受罚,就更无认错改过的勇气,于是就会继续行无耻之事,这样又加强了不良风气和陋习。这种群体性的心理互动,造成一种恶性的从众现象,固化了潜规则,十分可怕。小则毁坏一个单位的风气,大则败坏整个社会的风气。

第三是领导的原因。有些领导只注重“势荣”,而漠视“义荣”,也丧失了作为领导的廉耻心。在他们心目中,只关心自己的权势地位,而无视病人的权益,哪里还有“以人为本”的信念?!因此就会知难而退,没有整治的决心和勇气。

第四是社会缺乏公平博弈的良性机制。对于病人来说,医院是强者,病人是弱者。医院的医药治疗成本不公开,信息不透明,病人不知内情,明明受害却不知怎样被损害了。因而也就不能也不知怎样与医院进行公平的博弈,只能忍受,这样很危险。

通过对这样一个“麻雀”的解剖,可以从中得到很多且深刻的启示。

由上述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可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绝不仅仅是表态问题、宣传问题、认识问题,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工作需要扎扎实实地去做。

毫无疑问,要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应加强社会舆论的作为和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氛围;要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为和作用,特别是教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道德人格形象;更重要的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起到表率作用。当然,这里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也十分重要,不过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另外两个问题。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在某些领域某些问题上会出现羞耻心的大面积消解?根据上例分析,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市场关系侵蚀了社会公共领域,使非市场交往关系异化为市场关系,其结果正如布坎南所说,市场关系的无限扩展和泛化,毁坏人类一切神圣的价值。必须指出,建设市场经济并非是要使社会成为“市场社会”,我们不可在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领域都搞“产业化”,否则的话,当教师与学生、医生与病人等人际关系都成了市场买卖关系,那么道德意义上的荣辱之辨也就化为乌有,还谈得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吗?!

另一个问题也值得讨论,即关于风气和习惯。上述医生拿回扣成风显然是不良风气和陋习。不良行为一旦形成风气,成为陋习,就会随着报酬的递增而形成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因此十分顽固。如果不从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入手进行整治,就不会有根本的改变,也就很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此同时,要十分重视存活于世俗生活中“由义为荣,背义为辱”的传统价值模式和荣辱观积淀,例如崇尚爱国爱家、父慈子孝、夫妻相敬如宾、尊老爱幼、朋友有信、同情弱者、互帮互助、勤俭节约,而厌恶卖国求荣、吃里扒外、恃强凌弱、六亲不认、损人利己、言而无信等。这就是说,对于善恶的荣辱评价,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正是这杆历经传承而积淀于民族心理的“秤”维系着家庭关系、乡里关系、朋友关系等社会基本的伦理关系和社会风俗,维系着对祖国、对社会、对民族文化的道德信念。而所谓中国人的“面子”观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耻心理,也不能完全否定。美国学者希尔斯把“传统”分为实质性传统和非实质性传统。“实质性传统”是指那些维系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模式,它们是“古今通理”,因而是不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消亡的。我们应该十分珍惜这些“实质性传统”。毫无疑问,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同样存在丰富的“实质性传统”。因此,要在全社会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应深入发掘和利用这些“实质性”的传统文化资源,并采用民间的话语形式使之与“八荣八耻”相结合,大力宣传和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以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道德虽非独立实体,它无所在而又无所不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涉及到一些社会深层次的问题,因而要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复杂、艰巨而长期的过程。

标签:;  ;  ;  ;  ;  ;  

荣、义、耻、德的终结--关于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点思考_社会风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