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D-二聚体在70例脓毒血症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_王辉

王辉

(浙江萧山医院急诊内科 浙江 杭州 31120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在脓毒血症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脓毒血症患者70例为病例组,非脓毒血症患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方法测定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脓毒血症组治疗前PCT、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水平和对照组水平,恢复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PCT和D-二聚体水平在脓毒血症患者中较高,两者起到互补作用,可作为脓毒血症患者早期诊断的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PCT; D-二聚体;脓毒血症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080-02

脓毒血症主要由于各种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在血流中繁殖播散,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脓毒血症的病情较重,且较复杂,早期评估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早期实施干预措施,是降低脓毒血症并发病及其病死率的关键[1]。PCT越来越被国际医疗界公认为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严重反应标志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后形成的特异性讲解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目前认为凝血、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在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本研究通过对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清PCT、D-二聚体的水平检测,探讨其在脓毒血症病情监测、预后评估方面的临床意义及指导抗生素使用[2]。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取2014.1~2015.4浙江萧山医院急诊内科住院患者90例,其诊断符合2003年国际脓毒血症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34例,女36例,年龄30~95岁,平均54.3±6.4岁。病例组: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微生物检查结果等确诊为脓毒血症的患者7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排除1周之内2次血培养结果前后不相符合,确诊为寄生虫疾病以及合并神经内分泌肿瘤、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及副肿瘤综合症患者。对照组:临床诊断病原菌感染,无微生物检查证实,经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病情好转的非脓毒血症患者20例。两组年龄、性别、主要病情资料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基线资料具有同质性、即基线一致。

1.2标本采集

所有受试者于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抽血6ml,3ml于枸橼酸盐抗凝管内立即充分混匀用于D-二聚体监测,另3ml用于普通试管内分离血清用于PCT检测。

1.3检测方法、仪器和试剂

PCT检测用于免疫化学发光法, D-二聚体检测用于免疫比浊法,两者均来自日本SYSMEX公司仪器及配套试剂盒。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两个指标在各组中浓度比较:

脓毒血症组治疗前PCT、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水平和对照组水平(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PCT是降钙素的前体,含11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约13000,可在甲状腺、肺、胰腺中形成降钙素、降钙蛋白、N-末端残基三种不同的蛋白分子,细菌脂多糖可诱导PCT的释放,通常在诱导后3-4小时PCT水平增加,6-24小时可达高峰,PCT降解由特定的蛋白酶分解,半衰期为25-30小时,PCT在严重细菌、寄生虫、真菌感染及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在病毒性感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自身免疫性或者是移植物宿主排斥反应等疾病时,其浓度不会增加或者轻微增加,只在细菌感染的病毒释放时才会明显增加[3],因此,PCT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在脓毒症时PCT会随疾病进展不同而不断的升高,和脓毒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能用于脓毒症的病程监测,可直接反应各种类型损害的严重程度。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提示脓毒血症组治疗前PCT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水平和对照组水平(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PCT可以作为危重患者的监测指标,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PCT明显增高的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病情恶化,且要积极寻找病原以便选择敏感抗菌药物,以提高浓度症的治愈率。

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后形成的特异性讲解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目前认为凝血、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在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提示脓毒血症组治疗前D-二具体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水平和对照组水平(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低可作为监测全身严重反应综合征的危重程度,预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1][4]。

综上所述,PCT和D-二聚体水平在脓毒血症患者中明显较非感染脓毒血症患者高,两者起到互补作用,可作为脓毒血症患者早期诊断的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劳庆禄,李卫东.血清降钙素原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危重症患儿感染时的临床探讨.中国艺术进修杂志,2013,36(6):9-11.

[2]石岩,刘大为.降钙素原在全身性感染诊治中的研究进展.中华内科杂志,2011,50():444-446.

[3]保勇,史梦,喻华等.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对感染性疾病及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1):94-96.

[4]张新逸.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48-49.

论文作者:王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  ;  ;  ;  ;  ;  ;  ;  

PCT、D-二聚体在70例脓毒血症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_王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