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中东的战略举措和阿拉伯世界的反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阿拉伯论文,中东论文,美国论文,举措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阿拉伯世界公众反对美国和以色列的情绪高涨,阿拉伯世界独立自主力量增强,欧盟及俄罗斯等大国在中东的影响扩大。中东形势向多极化发展,对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提出了挑战。
一、美国在中东的战略举措
针对近年来阿拉伯世界独立自主力量的增强,美国为维护其在中东的战略利益,遏制阿拉伯民族主义,在中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举措。
(一)同以色列和土耳其一起构筑针对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新战略联盟。早在1979年和1980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就曾说过:伊朗国王巴列维倒台后,以色列成了美国在中东“最后的主要战略资产”(注:《华盛顿邮报》,1979年8月15日。),“在中东……唯一坚定地站在我们一边的国家是以色列”(注:1980年7 月里根对意大利《时代》周刊记者的谈话。)。80年代,里根政府同以色列签署美以战略合作协议,宣布以色列是“美国的一个主要的非北约成员国盟国”。1993年3月,又达成全面加强美以联盟的协议。1998年10月底,即美、以、巴达成怀伊协议后,克林顿政府又同以色列签署两国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面和加强战略领域合作的新协议。土耳其是美国的北约盟国。美国在80年代就设想要使土耳其成为中东地区仅次于以色列的“美国最亲密伙伴”。90年代以来美国更倚重土耳其,并要使土耳其在中东地区发挥更大作用。1995年11月5日,克林顿参加以色列总理拉宾的葬礼后, 在耶路撒冷西区一家旅馆同当时的以色列代总理佩雷斯、土耳其总理奇莱尔和约旦国王侯赛因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谈。《华尔街日报》载文称,这次会谈标志着美、以、土、约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战略组合”(注:《华尔街日报》,1996年5月30日。)。1996年2月,美国促成以土签订军事合作协议。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土以关系将是地区的防御轴心”(注:《耶路撒冷邮报》,1998年9月19日。)。1998年1月,美、以、土在以色列海岸以西的地中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美国《洛杉矶时报》载文称:“这次演习表明中东出现了一个新的战略联盟”(注:《洛杉矶时报》,1998年1月8日。)。美国还竭力争取约旦参加它在中东构筑的这一新战略联盟。1994年约以和约签订后,美国恢复向约旦提供武器。1996年4月, 约旦允许美国使用其军事基地对伊拉克进行空中巡逻。同年11月美国宣布约旦为“美国主要的非北约盟国”。1998年美国向约旦提供了2.25亿美元援助,并允诺1999年增至4亿美元。
(二)力促以巴达成怀伊协议。克林顿政府的意图除了想通过巴以达成协议,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撤出一小部分土地,从而改变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实行“双重标准”的看法,缓和阿拉伯国家反对美国和以色列的情绪,继续推进美国主导下的中东和平进程,克林顿政府更想把巴勒斯坦方面也纳入美国在中东的战略轨道,进一步分化阿拉伯国家。1998年12月克林顿访问加沙以示其“支持巴勒斯坦”的姿态。但是,克林顿并没有对以色列施加更强大的压力使其恢复履行撤军义务,也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建立巴勒斯坦国。
(三)悍然军事打击伊拉克,并公开宣布美国的政策目标是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国力求同有的阿拉伯国家在对伊拉克政策上取得某种共同点,分裂阿拉伯阵营。但是,美国采取和、战两手,试图用怀伊协议和军事打击伊拉克来建立它的“中东新秩序”是难以实现的。怀伊协议已被冻结,军事打击伊拉克激起阿拉伯世界公众的反美浪潮。
(四)加强打击恐怖活动和阿拉伯激进力量。1998年8月, 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发生爆炸事件后,美国导弹袭击了苏丹和阿富汗,并悬赏捉拿恐怖分子拉登。在美国力促达成的怀伊协议中,把以逐步撤军同巴方制定打击“恐怖组织”和“恐怖活动”的“详细时间表”与“具体行动计划”紧密联系起来。该协议中特别规定美国中央情报局进一步公开、深入地直接监督巴方履行安全保证,在巴以间充当仲裁人,其实质是美以企图控制巴当局,共同镇压巴勒斯坦抗以激进力量。
从历史发展看,美国要确立其在中东地区的霸主地位,削弱与分裂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受到多方面因素特别是地区因素的制约。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美国在中东丧失伊朗这根支柱后,一直在该地区寻找新的支柱。美国曾谋求通过签订戴维营协议和埃以和约,在中东形成美、以、埃、约和沙特阵线。但是,戴维营协议和埃以和约遭到叙利亚、沙特和约旦等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反对。1991年海湾战争时,美国把埃及、沙特和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纳入了反伊拉克联盟。但海湾战争后,美国在中东建立北约式的地区安全结构的企图未能成功。 1998年3月,美国《波士顿环球报》载文认为:“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美国在中东的影响以惊人的速度下降”,“美国在中东日益孤立”(注:《波士顿环球报》,1998年3月1日。)。为了保持在中东的地位,美国改而构筑美、以、土新联盟。
从较长期看,美国在中东的基本政策使它不可避免地站到了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对立面。美国采取的旨在维护其战略利益的举措,将只会或快或慢地促使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起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加强联合抗衡力量。
美国推行的中东政策,同美国国内因素有密切关系。美国实行偏袒和支持以色列的政策,既是由于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最可靠盟国”,也是由于美国内存在着有影响的犹太人势力。
美国内存在主张对外实行强硬政策的强大势力,鼓吹要运用美国在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经济及其他实力,维护和加强美国的霸权地位。对于中东,美国内强硬势力主张,要用军事打击、颠覆、制裁等一切手段来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要遏制、打击美国在海湾的“最大威胁”伊朗,要严厉打击阿拉伯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激进力量。
当然,美国内也有牵制其中东政策的因素。1998年初美国策划和部署连续轰炸伊拉克的过程中,美国公众反对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呼声增高。2月中旬,奥尔布赖特等政要在同公众对话集会上解释美国政策时,听众纷纷质询和谴责,集会上响起“反对战争”、“不要鲜血换取石油”的口号。奥尔布赖特在同公众对话中承认,对伊拉克动武是“下策”,把萨达姆“关进笼子里”是“下策中的上策”。
另一种国内因素是,当克林顿陷入性丑闻和面临被弹劾审判困境时,为了改善处境,转移视线,他会竭力在对外事务中取得某种成就(如以巴新协议等),甚至会采取强硬冒险行动(如袭击苏丹和阿富汗以及军事打击伊拉克等)。
二、阿拉伯世界的新动向
美国在中东实施新战略举措的结果是,阿拉伯世界公众反对美国和以色列的情绪高涨。1998年初美国策划军事打击伊拉克时,据民意调查,79%的埃及人和90%的沙特人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94%的巴勒斯坦人同情伊拉克人民。1998年2 月《纽约时报》载文说:“这场危机使美国的威信受到了打击。”(注:《纽约时报》,1998年2月27日。)
1998年12月美英空袭伊拉克,激起阿拉伯世界抗议示威浪潮。叙、埃、约、摩等许多国家爆发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叙利亚示威群众冲击了美英大使馆。埃及示威群众称美英袭击伊拉克是“一级谋杀”。大约1.5万巴勒斯坦群众在加沙的抗议活动中焚烧了美国国旗。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至少5万人上街示威,高呼反美口号,并焚烧了美国国旗。 在约旦首都安曼,也有数千人举行抗议活动。与此同时,阿联酋、约旦、也门、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卡塔尔以及伊朗等国政府纷纷发表声明或讲话,指出美英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将加深伊拉克人民的苦难,并将加剧海湾地区的不稳定,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危机。阿拉伯议会联盟理事会在安曼开会,也强烈谴责美英军事行动,敦促阿拉伯国家努力促使联合国取消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
近几年,伊斯兰激进势力的影响继续增长。在巴勒斯坦内部,哈马斯的影响上升。据以巴双方估计,1997年下半年,哈巴斯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获得40%~50%巴勒斯坦人的支持,而阿拉法特获得的支持率则在下降,怀伊会谈前夕降到了34%(最低点)。1998年2~6月,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经埃及到伊朗、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也门和苏丹访问,受到伊朗、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国家领导人或宗教领袖的接见,并据说获得几千万美元的援助保证。就在亚辛访问沙特后不久,阿拉法特也访问了沙特,但在阿拉法特离开沙特不久,沙特《利雅得报》发表社论说,我们敬佩阿拉法特的经历,但他已不再适合进行一场需要有远见、首创精神、坚定信心和持有一贯方针的人来进行的斗争。(注:参见沙特《利雅得报》,1998年5月26日。)巴勒斯坦当局曾在怀伊协议签署后软禁了哈马斯,但不久迫于内部压力,不得不予释放。
近年,阿拉伯国家与伊朗的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1997年12月在德黑兰举行伊斯兰会议组织首脑会议期间,沙特王储阿卜杜拉与伊朗总统哈塔米举行了单独会谈,伊拉克副总统、科威特埃米尔、叙利亚总统以及埃及外长等都分别同伊朗领导人举行了会谈。1998年,伊朗同其他海湾国家尤其是同沙特的关系明显改善。是年2月, 伊朗前总统拉夫桑贾尼率领高级代表团访问沙特,双方一致同意建立部长级共同委员会。5月,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访问伊朗,双方签署了经贸、科技、文教等方面合作协议。1998年,叙利亚、伊朗、埃及以及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同伊拉克的关系也有一定改善。
但是,1998年12月美英军事打击伊拉克后,阿拉伯国家关系出现新变化,埃及、沙特等国同伊拉克公开反目,相互攻击。埃及、沙特等指责伊拉克政权是“所有问题的根源”。萨达姆则指责有的阿拉伯国家不支持伊拉克,号召阿拉伯人民起来反对那些同美英一个鼻孔出气的阿拉伯领导人,并公开谴责沙特和科威特为美英袭击伊拉克提供基地和领空。对于埃及、沙特等对待伊拉克的政策和做法,其他阿拉伯国家也有不同意见。1999年1月24日在开罗举行的阿拉伯联盟外长会议上,经过 10个多小时的紧张讨论,会议最后公报对美英军事行动深表忧虑,要求通过外交途径和按照联合国决议解决危机。公报支持伊拉克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别国干涉伊拉克内政,并呼吁联合国早日解除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由于这次会议没有满足伊拉克关于强烈谴责美英、立即解除制裁等要求,且公报草案中又有要伊拉克承认1990年入侵科威特的错误并以此作为实现阿拉伯团结的必要条件的条款,伊拉克外长退出了会议。随后,会议在最后公报中删除了伊拉克反对的这些条款。显然,此次外长会议达成了要求政治解决伊拉克危机等共识,却也暴露出一些阿拉伯国家在对待美英袭击伊拉克以及对萨达姆政权的态度问题上存在着分歧。
阿拉伯世界出现上述局面,有其复杂的历史和政治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一些阿拉伯国家间存有历史和现实的矛盾与分歧。科威特同伊拉克积怨甚深,沙特、埃及等国不赞成萨达姆一再引发危机,怕冲突扩大使地区陷入混乱,危及本国的稳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美国采取了新的战略举措,在实施军事威慑战略的同时,对一些阿拉伯国家施加了巨大外交压力,分裂阿拉伯世界。
然而,美国同阿拉伯世界存在的根本矛盾并未消失。美国敌视与压制阿拉伯民族主义以及偏袒和支持以色列的基本政策一天不改变,这个矛盾就不会消失。尽管阿拉伯各国有不同的利益考虑,但阿拉伯民族有共同的利益,阿拉伯公众中反对美以的强烈情绪不容低估。
阿拉伯国家既有复杂的分离因素,也有深刻的凝聚因素。1978年戴维营协议和1979年埃以和约后,阿拉伯世界严重分裂,埃及被孤立在阿拉伯联盟之外。80年代,中东局势发生巨大变化:1981年埃及总统萨达特遇刺,1982年以色列侵略黎巴嫩战争,1987年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人民发动反占领起义斗争,地区局势激烈动荡。阿拉伯国家经历10年曲折艰难的努力,终于弥合裂痕,埃及于1989年重返阿拉伯联盟。但是,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1991年海湾战争后,阿拉伯国家又严重分裂。随着美国为加强其在中东海湾地区的霸主地位,竭力支持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推行强硬政策,阿拉伯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又在进行艰难的政策调整。
当前的美伊对抗危机涉及不同的方面。首先,是美国在海湾战争后继续用武力打击和削弱伊拉克,并不断利用危机来使美国保持和加强在海湾地区驻军,以控制海湾与中东战略资源石油的产地和运输通道。伊拉克为谋求生路,不得不同美国对抗。其次,是一些阿拉伯国家特别是科威特和沙特同伊拉克的矛盾,它们主张伊拉克应遵循国际法和阿拉伯国家间的准则行事,不对邻国和地区稳定造成威胁。这两种矛盾相互交织,使局势愈加复杂。而美国在推行其政策中则利用阿拉伯国家间的矛盾。但从根本上看,美国推行军事打击伊拉克的政策以及美国对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双重标准”政策,损害了阿拉伯世界的整体利益。阿拉伯国家将在中东新的激烈动荡的局势下继续调整政策,谋求缓和伊拉克危机,使危机得到妥善解决。
三、中东地区的多极化
中东地区的多极化发展,包括中东地区阿拉伯和伊斯兰独立自主力量的增强以及除美国外其他大国在中东影响的扩大。
1998年初,美国要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遭到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的反对。在美国的西方重要盟国中,只有英国支持。是年2月20日, 德国总理科尔表示,德国在军事上不会卷入对伊拉克实施的军事打击。2月25日,意大利总理普罗迪说,盟国“应继续对话, 不能一个大国说了算”。1998年8月美国导弹袭击苏丹和阿富汗后, 《纽约时报》载文说,这次美国采取“干脆单独行动”的新做法,是由于“美国在阿拉伯世界中的信誉已经下降”,也是由于美国政府“显然未能团结盟国一致支持美国使用武力”(注:《纽约时报》,1998年8月23日。)。
欧盟国家强烈抗议美国加强制裁伊朗和利比亚的《达马托法》,并同伊朗和利比亚发展关系,使美国只得同意不对欧盟国家在伊朗和利比亚的投资者实行制裁。欧盟国家不仅加紧从经济上同美国争夺中东市场,而且要介入中东和谈,打破美国包办中东和谈的垄断地位。法国在这方面更是走在前列。1998年中东和谈陷入严重僵局时, 法国和埃及在5月联合提出召开拯救中东和平国际会议的倡议,得到欧盟的支持。美国之所以力促达成巴以新协议,也是为了排除欧盟国家进一步介入中东和谈。
中东地区多极化发展也必然是一个充满矛盾斗争、曲折起伏的过程。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中东的主导地位,会采取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各种手段打击该地区的民族主义力量,所以,地区力量同美国的矛盾斗争会不断深化发展。美国也会用多种方法阻止地区外大国介入中东事务,以致这些同中东有利害关系的大国与美国的矛盾也会加剧。美国难以一统天下。1998年2月, 法国总统希拉克对法国《世界报》记者发表谈话说:“世界不是单极的”,“向多极化过渡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过程能够也应该是没有痉挛、没有侮辱、不带侵略性的”(注:法国《世界报》,1998年2月27日。)
当前,阿拉伯和伊斯兰力量还有待进一步联合与壮大。欧盟国家虽想积极介入中东事务,但还受到自身力量局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并且还要顾及它们和美国的共同利益。俄罗斯要重新在中东发挥作用,受到其国内经济困难和政局动荡的限制。在中东地区多极化发展的现阶段,以上这些力量虽能对美国有所牵制,但要真正改变美国的主导地位,还尚需时日和条件。然而,尽管如此,美国在苏联刚解体时一度在中东显现的辉煌态势已不易复现了。这是世界多极化加快发展在中东的显著标志。
总之,美国的中东政策本身加深着它同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矛盾。美国在中东构筑新的战略联盟和试图建立它的“中东新秩序”,不能不引起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警惕与抗衡。
面向21世纪,美国推行谋求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会继续其在中东的主导地位。但可预言:美国推行的中东政策将继续加深它同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矛盾,美国的主导地位将继续受到挑战与削弱。
标签:阿拉伯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中东历史论文; 沙特石油论文; 以色列总理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 中东论文; 伊朗革命论文; 伊朗经济论文; 伊朗伊斯兰革命论文; 伊朗石油论文; 伊朗政治论文; 军事论文; 海合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