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会馆里看建筑美学论文_徐杨

湖广会馆里看建筑美学论文_徐杨

成都理工大学 610059

摘要:湖广会馆是重庆明清时期至今,保存以及修缮较为完整的一个建筑群落。其形态和空间在建筑美学上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独特的美学特征。山城的独特地理空间、会馆的独特建筑空间以及对民俗文化的体现交织出了不一样的建筑美学特点,成为它别具一格的精髓。

关键词:湖广会馆;建筑美学;空间;意境;审美

1引言

会馆建筑作为我国封建时代古典建筑中商业型建筑的代表,在中国古代建筑门类中占据着代表性的地位,其独特的建筑文化以及建筑形式,仍然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思想,以及封建社会晚期中出现的资产阶级对建筑审美情趣与意境的追求。所以,会馆建筑作为中国古典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在体现结合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独特建筑美学成就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湖广会馆

会馆又称公所,是一种客居、流寓外乡的官吏、商人或迁徙的移民群体为共同利益需要而建立的以地域同乡为纽带的民间组织形式。

重庆湖广会馆作为巴蜀地区古代会馆建筑的代表之一,坐落在渝中区下洪学巷(朝天门附近),修建于明清时期。当时的重庆就已经是长江上游的交通枢来自外地的商人纷纷在朝天门交易中心码头附近设立会馆。这一会馆建筑群组是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等籍人士的同乡聚会场所和驻渝工商行帮机构所在地,与当时的大规模移民“湖广填四川”密切相关。移民富商聚居兴建的重庆湖广会馆区域拥有3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8461平方米。包括湖广会馆、广东会所、齐安公所等建筑群及4个戏楼,可以说是重庆码头文化的产物和代表作。

3 湖广会馆选址上的美学考究

中国古代建筑的选址大多与场地风水有关,而风水术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玄思中所蕴含的美学法则息息相关。山体与建筑的环抱关系以及水体与建筑的承托关系,亦或是建筑选址中对应客观存在的自然实体的轴线关系,这些在建筑美学中最为基础的图形构成关系,都是风水学考虑的范畴。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曾指出,中国文化的关键词语是“秩序”(Order),尤其是“模式”(Pattern)和“有机主义”(Organism),这些正是建筑美学中所推崇的基本法则。所以说,风水术的使用,正是中国古典建筑在选址上的美学考究。

重庆是最为典型的山地城市,湖广会馆的选址在与山的关系上体现了相当程度的建筑美学基础。在风水中,代表“阳”的山在美学中是“刚”的象征,代表“阴”的水是美学中“柔”的象征。湖广会馆因借山城的地势高差,将建筑群落置于山之“阳”面。对于面水一方的处理,选址要求接近水源,故近水源处往往存在水患。为避水患,会馆选地选择在河岸的凸起段,不仅避开了河流冲刷,还因沉积缘故使园林基地逐年扩展。借助地形在美学上凸显了建筑本身高低错落,逐级下沉的形式感,同时在山与水的过渡地带建筑也体现了平和、有机的美感。

4 湖广会馆建筑组群的空间布局及审美意匠

湖广会馆建筑群落的空间布置技艺不同于江南私家院落,由于地形限制,空间布置没有那样自由灵活,但是结合重庆山地地形,建筑组群因地制宜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营造出了平地建筑群落难得的空间美。湖广会馆院落打破了传统院落前宅后院的布局模式,建筑空间与外部园林空间紧密结合,形成了宅中有院,院中有宅的美学构成特征。

湖广会馆的院落布局是注重空间美的典范。其布局属于标准的天井式毗连型,特点是天井尺度狭小,院落中围合出的天井大都不超过50平方米。正房与耳房毗连,人们跨入大门,见到的是天井空间及其周边围合的正房、耳房的内向立面。正房、耳房都不是以完整的三维体形呈现,而是以前檐的二维立面展现。建筑物的体形实际上是由正房、耳房的背立面、山墙面和大门的正立面组成的。外墙闭合、窗洞窄小,两侧屋顶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向心性很强。与敦厚、简朴的整体外观相比,湖广会馆更加注重内向立面檐部、梁头等的刻意装饰,明显地表现出重内不重外,重内庭空间景象,不重外观形体造型的设计意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湖广会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复合同样也是独具匠心。从构成方式上看,室内外化的复合空间主要是围绕着开放侧界面做文章。庭院式的布局形态,使得会馆的空间性格是内向的,面向庭院的侧界面则被加以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充分敞开、通透,也可以设置屏障欲盖弥彰……在湖广会馆中,主要是通过堂、台、檐廊、屋宇门等来突出体现复合空间层次美。

5 湖广会馆的审美情趣及美学意境

在总结了湖广会馆一些具体的美学特征后,我们不妨回到建筑美学的本源,人们为何对中国古典建筑的审美情趣追求尤甚?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为了追求建筑的美学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意境这一美学概念贯穿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成为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并以它作为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层次的艺术标准。

前面提到湖广会馆以内部空间的内聚性以及层次美而称道,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会馆的外立面与精细的内部装饰相对比,则显示出建筑的温婉含蓄。色彩柔和,微微出头的山墙构成了整个建筑圆融的外观轮廓线。整体建筑随着山势逐级向下,与所面对的水体的流动形态极其相似,在山与水的过渡地带显得非常大气又毫不突兀。会馆的整体外形在意境上恰恰体现了经商之人“气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胆欲大,心欲小”、“知欲圆,行欲方”的处事之道。也是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后,身处异乡、心怀远志的商人,欲在“乱世”中求得身家一份安稳的心态。

会馆内园林设置对美学意境的追求,主要是通过植物配置来实现的。山城会馆园林植物配置意蕴深深反映了移民落户重庆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园林里经常进行的“联嘉会”、“笃乡情”、“襄义举”与“繁荣昌盛”的石榴、“荣华富贵”的榕桂、“知恩图报”的玉兰等植物寓意不谋而合。在审美意境上,体现了浓厚的笃乡之情。

6 小结

湖广会馆作为明清时期的会馆建筑,不论是在建筑选址,院落规划,空间布居,还是细部处理上,都始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美高度的提炼和追求。中国独特的建筑审美,虽然与西方的建筑美学具有不同的体系与价值取向,但是通过对湖广会馆的分析可以看到,两者殊途同归的统一性。湖广会馆作为重庆古典建筑中的典范,其建筑中所蕴含的人文美学以及意境美学更是建筑美学在中国建筑中得以升华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钟灵毓秀. 当代地域建筑美学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法[D]. 天津大学, 2007.

[2]夏珍莉, 刘佳杰. 当代地域建筑美学观念探讨[J]. 建筑与文化:学术版, 2013.

[3]张楠木. 重庆吊脚楼民居建筑美学意义初探[J]. 民族艺术, 2012(1):103-105.

[4]杨俊俊. 基于重庆山地传统民居保护的相关产业开发研究[J]. 重庆建筑, 2017, 16(3):5-8.

[5]刘月.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D]. 复旦大学, 2004.

[6]冯维波, 胡大伟. 重庆山地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特征*--以中山镇龙塘村为例[J]. 中国名城, 2015(6):91-96.

[7]王朝霞. 四川盆地传统民居地域特质与形成[J]. 重庆建筑, 2004(s1):108-111.

[8]龙彬. 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研究[J]. 重庆建筑, 2002(3):46-51.

[9]周宝玲. 重庆湖广会馆的建筑特色分析[J]. 南方建筑, 2006, 7(8):11-13.

作者简介:徐杨,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学。

论文作者:徐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湖广会馆里看建筑美学论文_徐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