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城市河流;污染;河流治理;探讨
引 言
河流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及环境载体,不但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而且是影响城市风格与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系统中的一种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生态建设意义也是各式各样的,包括为城市生活与生产提供就近水源,可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及洪涝灾害,为城市绿地的建设提供基地,为市民创造文体娱乐、亲近自然的空间。
一、河流污染主要原因
1、企业污水处理不彻底
有的企业未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污,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有的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也较低,物资消耗严重,因此单位产品的污染物排放量也就过高,而为了逃避治污方面的资金,部分企业就不购买污水处理装置,直接将污水排入附近河流中,或者有的企业污水处理装置治污不彻底,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这些均会导致河流污染。
2、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化肥以及农药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而化肥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也必然会造成部分化肥以及农药随着灌溉以及降水流入农田附近的河流中,在河流自我净化能力之外,将会造成河流的污染。
3、随意倾倒垃圾、排放污水
长久以来人们环保意识淡薄以及部门执法力度不够,随意向附近河流倾倒垃圾或排放污水等,也是造成污染扩大化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虽然我国拥有比较健全的监管制度,但由于执法力度不够,造成部分企业仍是知法犯法,不注重污水治理的问题。
二、关于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技术的探讨
1、“管理”技术的落实与提升
治理河流的污染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是“预防”;一方面是“治理”。所谓的预防就需要相关“管理”技术的落实。管理对策对控制河流污染的起着关键的作用。国家要出台相关的河流保护政策;各地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硬性管理措施来防治河流污染。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并设置专门的河流管理机构等。
就目前的现状看,国家已经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工厂、生活区逐步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污染源,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和纳污管网的建设,从根本上控制污染源。
2、利用化学技术处理污染物
化学处理技术主要是指采用各种化学药剂作为混凝剂和絮凝剂,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然后予以分离除去的技术。例如在治理磷超标的污水中加铁盐等促进磷的沉淀(化学固磷)等。常见的化学处理技术有化学氧化絮凝技术(简称COF 技术),是利用氧化协同絮凝来净化污水的处理方法。常见的药剂有明矾、硫酸亚铁、硫酸铝、聚丙烯酞胺、聚丙烯酸钠、氛化亚铁、碱式氯化铝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化学药剂的使用成本小,占地面积小, 操作方便,见效快,集氧化、絮凝、吸附和沉淀于一体,尤其是对于缓解河流内源污染,如去除水中的悬浮性和胶体性的污染物和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也被很多地方采用。
3、河道曝气技术
这是一种基本的物理治理方法,在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被广泛使用。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地也曾采用该技术进行河流治理。它是针对受到污染的河流在缺氧的情况下研发的一种技术。通过人工充氧,设立人工曝气装置等,加速水体复氧的方式, 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给水生植物提供充足的氧,促进微生物或者细菌的生长繁殖,加速污染物的降解,从而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并且这种方法利用水体中的溶解氧和黑臭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较好改善水质黑臭问题。同时,此技术对于处于厌氧状态的、比较松散的表层底泥还有帮助,曝气法可以补充溶解氧, 缓解底层污泥的污染物进一步污染水质。因此,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用在污染程度较轻,或者局部淤泥较多较重的河流。
4、底部淤泥清理技术
河流中的淤泥是污染水质的一大障碍,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河流之所以黑臭的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硫和氨。所谓淤泥清理就是将河流中的淤泥转移到别的地方或者就地改善,使水质得以改善。淤泥的利用价值也是不错的,比如利用淤泥、淤泥制砖、改良土壤等。
淤泥清理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技术就是挖掘疏通。比如排水挖泥或者带水作业。这种技术看似简单,但在实施前,需对污泥的情况做一个仔细的调查,例如对挖掘深度的把握,机器设备的选用和操作,挖出以后的输送和利用等,要制定相关的方案, 作详尽的分析等。这也是一种物理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治标不治本,耗费巨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泥污染的问题。
另一种方法就是“淤泥固化技术”,这种技术原理简单,就是将石灰投入污泥较多的地带,将淤泥固化。此技术由于会影响水体,效果不够明显,因此采用率不是很高。还有一种叫做“淤泥覆盖技术”,这种技术原理跟固化差不多,将沙子、粘土或者石头等覆盖在底部淤泥上,从而阻止淤泥中有害物质的释放。除了石灰、沙子等,还可以采用专业的高聚物材料,比如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氯乙稀等等。南京大学王学江等人,曾采用“悬浮填料移动床工艺”的方式来治理苏州河支流河水。该工艺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5h, 既能较好地去除BOD5,也能达到良好的硝化效果。这种方法又被称为“生物膜法”,是生物修复技术的一种。
5、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运用较为普遍,研究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主要是利用生物自身的特性来达到吸收或者分解有害物质的目的,由于其效果较好、成本较低,而被广泛地运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的各个方面。常见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种植水生生物或植物。简单理解,就是通过在河流中种植特定的生物或者植物, 达到吸收、转化或者清除有害物质的目的,从而净化水质,保证河流的良好环境。生物、植物其自身所具备的自然净化能力可以除去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N 和TP、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种植特定的水生生物和植物,还可以有效地抑制水中藻类的生长,逐步恢复水质。还有一种利用食藻鱼来除藻的技术,也是一种好的治理方法。食藻鱼可以将水中的氮、磷、藻类等危害物质转化为鱼肉蛋白,但在实际过程中,需要注意结合曝气技术来防治鱼粪构成的新的污染源。
另外,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人工浮岛技术。所谓人工浮岛技术,就是借助浮体上栽培的水生植物直接从水体中吸收营养物质和其它污染物,达到净水目的。人工浮岛上所栽培的水生植物和藻类构成竞争,能有效抑制藻类进行光和作用。此技术还可以美化水面景观、给生物提供生物栖息空间等。
6、生态修复技术
=所谓生态修复技术,就是通过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态系统来帮助城市河流实现生态平衡。这种生态修复主要包括陆地和水域的生态修复。城市河流沿岸的生态情况直接关系到河水的污染情况, 可以种植一定的森林植被,减少点源污染物的排放,建立一定的过渡带等来修复陆地生态系统。
三、结束语
城市河流作为城市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决定着城市的构造格局以及生态环境,而城市河流的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应适应时代发展的河流治理方针,以达到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得城市的河流可以促进城市发展。
论文作者:童幸福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河流论文; 技术论文; 淤泥论文; 城市论文; 污染物论文; 水质论文; 水体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