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艰苦奋斗教育效果方法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艰苦奋斗论文,效果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形势下如何使艰苦奋斗教育做到入耳、入脑、入理?实践表明,正确得当的教育方法是我们达到教育目的的基本手段,而方法是否灵活有效,又与教育者是否具有全方位的教育方法有很大关系。根据笔者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体会,有下列“七法”可借鉴。
一、调频法
这里所说的“调频”,就是指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艰苦奋斗教育“音频”的高低,是直接关系到教育能否入耳的首要问题。“音频”过高,调子拔得很尖,发出的声音就容易失真,被教育者听了就会感到刺耳,不乐意欣赏,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音频”过低,格调低下,只能暂时满足部分人的低层次心理的需要,即是入了他们的耳,但却不入理,同样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教育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教育的“调子”,既不能提出超越现实的过高要求,唱高八度,又不能违背基本准则,入情而背理。应以适中的“赫兹”求得共鸣。
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调子”或高或低的现象仍然存在。艰苦奋斗教育要克服这种现象,关键是要把教育的“音键”调至适中的位置,即寻找出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结合点,引导人们既要艰苦;更要奋斗。具体应从以下三点去调试:
(一)调出远目标和近目标的汇合点,激励人们艰苦奋斗的斗志。我们应在树立远大目标的前提下,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有自己的前途。教育者必须把它指点给人们,使他们由“小”看到“大”,由“近”看到“远”,激发他们为实现远大目标而从点滴做起的热情。(二)调正公利和私利的平衡点,增强人们艰苦奋斗的决心。(三)调准要求与给予的结合点,坚定人们艰苦奋斗的信心。教育者要善于对最现实、最基本、最需要的问题进行调整,以适应人们的“饭量”,适他们的“胃口”才会被人们消化、吸收。
二、调幅法
振幅是指物体振动范围的幅度。调幅就是要调节艰苦奋斗教育的范围、模式和层次。(一)适应人们要求,扩大教育范围。改革浪潮的冲击,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定势、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思维方式从单向的求同的模式向主体的、求异的方式发展。生活中,他们既习惯于今古纵向对比,更喜欢内外横向比较;既想听听正面的道理,又想听听反面的评价。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客观上要求我们在艰苦奋斗的教育中,注意走出狭小的封闭圈,思想要宽,教育的内容要丰富,教育的形式要活。(二)适应时代特点,改变教育模式。教育者要搞好艰苦奋斗教育就要善于因地因人适时地调节“波幅”,在充分理解艰苦奋斗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编写出符合教育对象实际、特点,体现自己独立思维的教案来,和大家共同交流。这样,他们就会感到你不是在简单说教,而是在交流思想,听起来才有味。(三)分清层次,分类施教。在教育中,要区分团以上干部和机关干部;营以下基层干部;战士(学员)等三个层次。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对应调出“短波”、“中波”、“长波”等不同的“波段”,切忌大范围的“一层听”、“一锅煮”。
三、调焦法
焦距是指由透镜的中心到主焦的距离。现实生活中用普通玻璃聚太阳光于火柴上,就能使其点燃的现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焦距调得准,就能产生明显的聚光效应。艰苦奋斗教育效果如何?与教育者的调距能力有很大关系。
我们知道,艰苦奋斗教育的内容和对象都是动态物象,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根据物象的变化,经常调整集中,聚集光源,照射于教育对象,才会产生聚光效应,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者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社会散光源中聚焦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重点施教。调距中,应注意把教育的内容调节得离现行政策更近点,离大家的思想更近点,离大家的切身利益更近点,对准一个热点,集中一束强光,解决一个问题。这样,就可始终保持教育内容的准确性、清晰度,保持聚光效应的实现。
四、调阻法
电学中,可调电阻的作用就在于它能控制电流量的大小,如果把电阻调到最低值,就能保证所通过的电流达到最大值之效果。这里的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这个欧姆定律在艰苦奋斗教育中也同样适用。教育者的工作一定,其阻力干扰越小,教育的效果也就越好,两者亦成反比。因此,要搞好艰苦奋斗教育,调阻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艰苦奋斗教育的阻抗是来自多方面的,但主要来自于社会、家庭和部队本身这三个方面。社会大气候的风风雨雨,亲朋好友的一封书信,单位的一件不平之事,很可能使教育者千言万语付之东流。如何通过调阻来增强艰苦奋斗教育效果呢?第一,提高“导体”质量,增强对抗力。就是帮助人们掌握观察、分析事物的正确观点和立场,特别是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仅要告诉他们是什么,更要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满足于给大家“几条鱼”,更要教会他们抓鱼的方法,提高识别能力,使他们的机体具有很强的免疫力。第二,加大“电流”强度,增强穿透力。就是要加强正面教育,不断地向青年学员灌输无产阶级的思想,传播共产主义的思想,提高他们穿透干扰层的冲击力。第三,借助“电压”之力,减少外阻力。就是要利用部队以外的社会、家庭、亲朋好友的积极力量,形成“平行四边形”的合力,以此来改变正面教育和反面干扰的比差,增强教育效果。
五、分支法
要使艰苦奋斗的大道理有实体感,一般说来,还要采取分支法。一是把大道理分支化实。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引伸扩张,收到一滴水见太阳之功效。讲大道理,必须首先要善于将所要讲的课题进行分支,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然后根据教育的目的,从最有针对性的具体道理讲起,通过对具体道理的逐一理解形成对所讲课题的系统印象。二是赋予大道理以时代内容。革命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决不能搞几十年一贯制。一方面,要努力发掘,把过去讲片面了的讲全面;另一方面,要及时丰富,把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充填进去,丰富它的内涵。老道理讲出新内容,大家就会觉得更真实,更具体,更生动。当然,无论是分支还是赋新,都必须建立在对大道理的深刻、全面、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都必须符合大道理的基本精神。那种为了赶时髦,标新立异,扭曲革命理论的不良倾向必须予以防止。
六、求实法
用科学理论分析说明现实问题,帮助大家解扣子,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正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扣子的数量多少,程度如何,应是衡量效果好与否的重要尺度。
要把艰苦奋斗的道理讲到心坎上,扣子解到点子上,要注意做到,第一,明确立足点,不搪塞敷衍。第二,要注意调查,不闭门造车。要利用各种渠道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大家内心的奥妙,准确地掌握思想脉搏,才能把道理讲到大家心里。第三,要勇于涉险,不回避难题。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只讲上了本本的,定了调子的问题,对新的、敏感的问题则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尽量绕着走。事实上,大家最希望解决的正是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丢掉“余悸”,鼓足勇气去探索,去研究,不能只吃现成饭。第四,要摆正位置,不以教育者自居。教育者要实事求是,晓之以理,就有说服力,就能解开大家思想上的扣子。
七、联想法
讲大道理最忌照本宣科,干巴巴的几条,如清水煮白菜,只有善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系,多角度、多侧面地讲问题,使艰苦奋斗的道理纵横驰骋于知识的海洋里,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联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一是追根溯源法。就是查出处,查背景讲清来龙去脉。二是顺藤摸瓜法。就是要把与主题有关的事和理顺手牵来,通过一系列的联系把概念具体化,使道理通俗化,达到寓理于事的目的。三是类比联想法。正面攻不上侧面攻,这条路不通走那条,运用类似事理来说明大道理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四是假设联系法。从正反两方面假设种种情况,进行一番描写,引人遐想,启发大家的思路。五是随机联想法。就是根据课堂的气氛,环境的变化,随时增加话题。
除上述方法外,诸如:“级差法”(多层次)、“交汇法”(多侧面)、“位移法”(多角度)等等,在实践中也是行之有效的,本文就不再赘述了。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方法是无定势的,实践之树是常青的,笔者毫无倡导上述方法并拘泥于此之意。而是要抛砖引玉,使广大教育者更加注意科学的教育方法的研究与运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