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论文_高阿丹

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论文_高阿丹

浙江城市空间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性和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美好图景,而且赋予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定位、新希望、新方向、新动力、新部署,是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动力源泉。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

引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1乡村振兴是厚植中华文明根基、发展现代文明的需要

中国是农业大国,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农业文明时代的巅峰,有别于欧洲游牧文化的中华文明,农耕文明的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赋予了中华文化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基因和厚重感,农耕文明所蕴含的精华思想和文化品格十分优秀,是中华现代文明的根基,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

1.2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区域和人的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蕴育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的中国发展到今天,经历了现代化的洗礼,分享着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带来的红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3乡村振兴是推动新型城市化、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只有通过乡村的振兴,将城市和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统筹考虑和安排,实现城乡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按照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把城乡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在全国兴起的特色小镇建设,就是结合新型城市化和振兴乡村两大战略的探索性实践。同时,通过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产业开发,有效解决大量的人员就业,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走出一条更贴近现实的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

1.4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充分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分工越来越细,人们的工作变得越来越专业化,每个人在各自的精细分工范围内生活,技能越来越单一,与大自然的接触,甚至与周边的人的接触都越来越少。乡村振兴不仅是中国城乡平衡发展的要求,也是城乡居民充分发展的需要。乡村振兴了,城乡互动活跃起来,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社会整合效率,使城市人在闲暇时忘却辛苦,到乡村去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美丽的花草,发现快乐的田间野趣,寻找先祖农耕文化的气息,享受悠然自得、令人流连忘返的高品质生活。因此,乡村振兴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增添精神慰藉,带来全面充分的发展。

2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

2.1通过深化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来实现乡村振兴

改革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引擎和动力源。深化乡村改革,增加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制度性供给,激活主体、要素和市场的活力,提升农村的市场化程度,重点是提高“土地”这一农村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的市场活力,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市场格局,放活经营权,使土地成为农村、农民最活跃、回报丰厚的要素,有效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2.2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来实现乡村振兴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大数据、互联网+等广泛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将这些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将现代生物技术、基因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喷灌技术等注入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构建起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延长产业链,融入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2.3注入先进文化活化乡村精气神建设现代乡村文明实现乡村振兴

文化是乡村振兴之魂,山川秀美的乡村注入先进文化才能显现出精气神,没有文化的乡村注定会死气沉沉。因此,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的单纯的对乡村文化输血向文化造血转变,使中华文化中的和谐、孝道、五伦等在乡村中展现出时代风采,寻回乡村文化基因,重构乡村的伦理秩序和文化生态,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美德重新归附到乡村之体上,回归到广大乡民的生活当中。

2.4打破城乡经济社会二元体制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来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不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只是一句空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首先要去除市民与农民的身份差异,摆脱束缚在农民身上的种种枷锁,按照统一的标准实施上学、就业、就医、养老和保险,城乡居民享受同样的公共服务。其次是政府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标准在乡村进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农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享受城市居民所享受到的各种现代文明,真正使城乡结成命运共同体。

2.5通过建立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来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必须有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作保证。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于建立起乡村治理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结合的善治模式。法治化就是要提高村民法治认识水平和法律保护意识,教育农民牢固树立学法、懂法、爱法、护法、用法的思想观念,厚植法治文化,奠定坚实的农民法律保护基础。

3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策略

3.1要创新实施理念

实现乡村复兴必须以全新的理念,不能用传统的方式,单纯地给点钱物、安排几个项目、派几个干部就能解决问题,而是必须从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角度来统筹考虑,强调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社会进步,只有这样乡村才能真正振兴。

3.2精心谋划精准试策

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干净整洁,有文化品味和内涵,因此,在富裕起来的基础上,要进行环境整治,加强文化传承。

3.3建设田园综合体

建设田园综合体,就是以农民为主体,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田园社区有机结合,四位一体,宜居宜业宜游,是美丽乡村新形态,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是乡村振兴的标志,是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一种尝试和创新。

3.4加强乡村振兴的制度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从法律、制度建设上加以规范,做好“人”“地”“钱”“组织”“文化”五个方面的文章,才能保证这一战略实施的可持续性。既要在法律上进行约束,又要在组织上要使“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真正落在实处,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人人真刀真枪地干,要素真金白银地投入,乡村振兴战略时间表才能如期实现。

结语

只有加强资金投入,从各个方面入手,才有利于开展农村新时代振兴。同时加大政府的关注力度,乡村人也要转变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落实好新时代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等,2017,《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

[2]习近平等,2017,《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3]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14页。

论文作者:高阿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论文_高阿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