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中心医院;安徽马鞍山243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人员接受共情培训后对患者进行共情护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得分、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8%)和不良事件发生率(20%)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4%)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共情培训护理人员共情能力显著提升,能有效提升精神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共情能力;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326-01
精神疾病属于心理障碍疾病,患病后患者意志、认知、情感、认知均出现障碍,长时间保持高度紧张,易出现自残、自杀或攻击他人行为,护理难度更高。本研究旨在探讨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特收集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进入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4.5±4.5)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病程(4.7±0.8)年;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5.5±4.7)岁,病程4个月~8.5年,平均病程(4.4±0.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相近而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由未经共情培训的护理人员提供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心理及生理护理;观察组患者由接受共情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共情培训措施如下:①由医院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接受理论知识培训,护理人员必须详细了解精神病发病机制、护理方法、共情相关理论知识、人性护理理论、沟通理论知识、护理综合修养。②邀请经验丰富、优秀的医师分享精神科患者护理相关技巧,护理人员培训后需参与统一考核,理论与技巧考核合格后再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培训如下:①健康宣教。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可通过图片、视频演示,向患者详细讲解精神疾病发病原因,提醒患者不良情绪可能造成的危害,指导患者对不良情绪进行调整;让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临床医生、患者一起对患者病情进展进行分析,让患者保持放松,严格按照医嘱用药。②心理护理。多和患者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患者角度替患者考虑;交流过程中需注意文明用语;认真倾听患者心理诉求,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沟通过程中需注意患者情绪变化,通过微笑、肢体触摸给予患者安抚。③放松训练。详细了解患者兴趣爱好,开展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或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让患者全身肌肉保持放松,配合深呼吸法,保持呼吸放松,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1]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取杰弗逊共情量表对两组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含换位思考、情感护理、观点采择,评分总分为140分,≤60分为低水平,61~99分为中等水平,100分为高水平,>100分为高水平。采取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调查表总分为10分,≤5分为不满意,6~7分为满意,≥8分为非常满意,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对比
观察组换位思考、情感护理、观点采择、共情能力总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两组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对比( .分)
3讨论
精神科患者大多精神和行为存在一定的异常,表现为忧虑、挑剔、抑郁、暴躁等,易出现自残、自杀或对他人造成攻击等不良事件[2],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护理任务相对较为繁重,护理人员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较大。如护理人员不具备共情能力,则无法换位思考,无法站在患者角度,了解患者心理感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加剧护患矛盾。在精神科护理中,护理安全是护理重中之重,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多站在患者角度,了解患者心理想法,和患者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得患者信任,才能更深入的了解患者病情进展,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保证护理安全。共情属于沟通的一种技巧,主要指同情心、同理心、同感心,是建立良好呼唤关系重要纽带[3]。如护理人员具备高水平的共情能力,可更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抓住沟通中的重点,感知患者心理诉求,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在共情护理中,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及优质护理是共情护理的核心所在[4]。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对患者疾病痛苦及不幸遭遇要表示同情、理解,并给予更多的关怀。而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培训可从人文素养培训着手,在培训时,不仅要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还要加强道德品质、伦理修养培训,提醒护理人员护理时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充分应用沟通技巧和患者交流,表现出丰富的感情,和患者产生共鸣,得到患者信任和认可,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理解和爱护,让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温暖。本研究对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采取不同护理,结果显示,通过共情培训,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96%)明显比常规护理满意度(78%)更高,且不良事件发生率(4%)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护理中,医院应认识到共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加强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培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 邵翠萍,江敏,张守亚等.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6):959-961.
[2] 卢艳.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价值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7):92-93.
[3] 姜春娥.实施护理安全隐患评估,促进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5,24(1):114-115.
[4] 相淑芳,相法芳.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培训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0):142-144.
论文作者:柳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患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能力论文; 精神科论文; 满意度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