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课堂教学的隐性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隐性论文,课堂教学论文,试论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的隐性管理,就是指教师依据课时计划进行教学目标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和教学的效果控制之外的,间接影响学生心理状态和行为的种种控制方法。在课堂上,语文教师的隐性管理运用得恰到好处,对学生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实施的。一般地说,语文课堂教学的隐性管理的主要方式有情感交流、动作启示、语气导航、视觉暗示和环境渲染等。
1、情感交流法。长时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不少中学生对语文课或多或少都有厌学情绪。在课堂上往往以搞小动作、看课外读物、低声讲话和睡觉等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情绪产生,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在讲课时缺乏一个“情”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和种子就播在这块土地上。”一个教师冷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没有情感交流是上不好课的。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通过情感交流,去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譬如,当课文的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就必须以愉悦欢快的讲授心情去感染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哀怨悱恻时,教师就必须以沉郁凄凉的讲授心情去影响学生。又如,说明文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清晰的条理性,教师的心情则应平正、舒快;议论文的思维逻辑严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师的心情也必须随之或严肃,或振奋。教师的这些情感借助教材,通过形象的意境语言,传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2、动作启示法。语文教师的手势、表情及走动等能传递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相互感知到的各种意识信号。语文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传情的特殊本领,当它被“引进”语文课堂领域后,就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对学生作意识上的导向,可以把课文的表现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自己所启示的思路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发明。语文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调控作用,表现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和喜爱,可以收到移情传神之功效。语文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
3、语气导航法。听觉信号输入是语文课堂管理信息输入的重要形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把声音的声、色、情三者融为一体并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在上课时的问题行为产生迅速的诱导性影响。学生“耳闻”教师的“弦外之音”,从而领悟到教师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应,及时改正自己的误解行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讲话时,应该抑扬顿挫,不应该喊一堂课或说一堂课,该舒缓则舒缓,该加快则加快,该拔高则拔高,该降低则降低。有时对于重点语句可以通过反复加重语气来“导航”。有时说到激昂处,语调铿锵;说到悲伤处,语气低沉。如果是朗读课文,声调更是关键的了。同是诗歌,《回延安》与《一月的哀思》的朗读是不相同的,一个心情激动,因而激扬;一个心情悲痛,因而低沉。用声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用声调感染学生,并使他们和作者发生共鸣,进入一种思想感情的境界中,其效果不言而喻。语气导读还体现在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停顿,来达到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声停“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境界。有一位教师讲《为了忘却的记念》时,对文中第四节“原来如此!……”的感叹号和省略号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先用饱含感情的语气分析课文,讲解鲁迅先生对烈士的担心、关切和惦念的不能自抑的心情,紧接着充满感情地诵读:“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原来如此!……”随着诵读,教者的感情越来越炽烈,尤其是“原来如此”四个字,读音更为缓重。教师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以至教师读完之后,教室静悄悄的。这位教师没有立刻往下讲,而是留下了“停顿”,让学生体味。当然,“停顿”不能太久。教者不失时机地抓住这机会,说:“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这么安静?为什么沉默无语?因为你们的心此时也是多么不平静!(就象这感叹号)因为你们也有多少话要倾诉!(就象这省略号)。”然后,引导到这两个标点的含义上。至此,学生思路已开,纷纷发言,且能抓住本意。这就是运用“停顿”这一隐性管理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4、视觉暗示性。视觉信号输入是语文课堂管理信息输入的主要形式。讲课前,学生从室外蜂拥地跑进教室。这时,他们的心情激荡,很不平静。有的还沉浸在刚才的嬉笑追逐之中,有的则陶醉在课间休息时的趣谈而未清醒,具有这些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到课堂中来,正如奔腾的激流,一下遇到挡住去路的闸门一样,会出现反激的浪花和一股回旋的倒流。在这时,教师必须用眼神扫视全班一周,形成一种引力,把他们“散放的心”吸引到课堂语文学习的目标上来。讲读时,也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地去平视和环顾大多数,切不可老是两手着案,猫着腰,视线紧盯着课本或前几排学生,其余则视而不见;切不可站在讲台的一侧而使视野顾此失彼。教师不论分析课文、范读,还是提问、解答问题,都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要给予满腔热忱的关注。教师的视野所及,以目传神,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个别学生面朝窗口,思想“开小差”,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的办法,通过目光把教师想要表达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地送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眼传神,使学生对课堂上教师讲读的东西自始至终都能保持浓厚的兴味。
5、环境渲染法。环境可以作用于无意识或者非理性的心理,进而孕育出某种倾向来。环境暗示的影响是无声的,然而又是有力的。环境暗示可以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易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具有软约束力。教室自然环境的布置要注意颜色的选择和光线的处理。自然适度的光线有助于师生在教学中情感的交流,促进师生的心理相容。教室空间的合理布局和课堂桌椅的美观排列不仅消除了“教学死角”,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处于教师的视野中心区域之内,从客观上提高课堂管理效果。此外,对四、五十名学生来讲,教师的服饰打扮也属特定的环境,同样具有潜在的影响力。如浅色的服饰给学生以亲切感,艳色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深色则给学生以“权威”印象。一般说来,语文教师的服饰和其他教师一样,应该讲求朴素、大方、整洁,既不求“土”,也不求“洋”。衣服的色调尽量以淡雅、鲜明为宜。如果穿西装要尽可能地系上领带,以显示其气度;如果穿中山装要尽量系好风纪扣,以显示其恭谨。此外,班级理想的社会心理以外显的或内隐的组织气氛潜在地影响着群体中的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以一种无形的力量非强制性地规范着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班级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良好的班风、学风,使学生一进教室门,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心理趋向。这样,更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高效能。
在课堂上,教师主要是通过有声语言来传递思想和知识信息的。语文课也不例外。而情感、动作、语气、视觉和环境等无声的、无形的调控影响潜在纠正着课堂上出现的偏离现象,防止教学进程的断续和有声语言信息传递的中断,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顺畅进行。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不应该忽视课堂教学中的隐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