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结合学科特点,以问题意识的激发,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使其在局限的课堂中获取更多,将学科价值尽显出来。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语文 创新意识 培养
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充分地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借助问题意识的激发,来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生成、提升,使教学效果得以升华,保障教学目标得以一一完成。由此可见,在当前,以此为话题加以分析、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营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
陶行知先生曾激情澎湃地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固然离不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但如果不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一些的创新机遇,那么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按照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创造力的表现和发展要求有相应的环境。总的来看,适宜于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应该是宽松、民主、自由的,只有这样的环境才会容忍甚至鼓励多样性、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独特性和个性,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才敢于甚至乐于想象、批判和创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主动活动,自由地探索知识和交流体验。还包括创建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即以民主平等型的师生关系代替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对与己不同、与众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尊重、宽容、鼓励的态度,而不是强制、苟求、压制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得到发挥,创新能力才能充分展现。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态度,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在足够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激发学习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指导学生大胆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源于问题。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20世纪初,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豪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上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这故事说明了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是多么的重要。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有主动探究的愿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学生的疑问往往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遇到问题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顺其童心,投其所好”,积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从而发现事物的奥妙。语文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热情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引导大胆提出疑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在组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活动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实践活动中接受磨炼。通过亲身的操作、感受,积累直接经验,体会科学的精神、体会学习方法、体会做人的道理,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因材施教,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由于家庭成长环境、智力条件、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形成各自的思维定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学会创新,想方设法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作为教师就应该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创造性地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培育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就一定能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乐华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发明与创新:小学生(C),2017,(7),18-20。
[2]陈茂莉 康爱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10),53-54。
论文作者:杨继芬 何枝寿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学生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维特根斯坦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罗素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