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范式转换与当代中国经济学新范式的形成_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范式转换与当代中国经济学新范式的形成_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的范式转换与当代中国经济学新范式的形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式论文,经济学论文,当代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5293 (1999)01-0045-(04)

一、经济学范式转换的历史分析

范式概念属于科学哲学范畴。库恩的范式论对于经济学的范式和范式转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库恩所说的范式,是指人们观察世界和实践科学的方法,也就是一门科学中一般研究人员所共同掌握的信念、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等等的综合体。

与库恩所界定的范式概念的一般含义相一致,经济学的范式通常被认为是某一门类的经济学科研究人员对该门学科所研究的基本问题,共同掌握的信念、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等的理论体系。经济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经济学思想的基本观念、基本理论或见解相关的性质规范问题,叫作规范性经济学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经济学最核心的问题。在逻辑上,规范性问题的解释和认定多具有公理的属性。另一类基本问题是与经济学基本对象所包含的各种实际经济关系相互关系的分析问题,称为分析性问题。在逻辑上,分析性问题的研究一般在背景上受规范性问题的制约。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规范性问题的研究多为定性的思辩性和批评性的争论。而进行分析性问题研究的方法多为理论和实证的分析。因此,从对经济学基本问题的分类和属性区别的分析中可以进一步得出经济学范式的具体概念,即经济学范式是关于经济学规范性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论体系。

经济学范式也同其他科学学科的公理性命题一样,它所构成的基本理论或观点,不仅为范式中的经济学学者普遍认同和接受,更重要的是它一旦形成,便规定着一定时期内的特定的经济学思想体系历史发展的逻辑空间。在一定范式中,经济学者对经济学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无形中会受到一个统一的思想框架的支配和引导。因此,经济学范式理论必须具有:在经济学思想发展的某个历史时期是唯一的关于基本经济问题规范性的,同时在逻辑上蕴含着该历史时期中总的经济学思想方法和分析方法的,具有公理性的理论特征。

用范式理论分析经济学思想的发展历史,我们会看到经济学的发展同其他科学发展有着相同的发展规律,遵循着相同的发展模式:前科学(原始时期范式形成)→常规科学(范式危机)→科学革命(范式转换)→新常规科学……。让我们作以简单的回顾:前科学时期,是人们的经济思想的原始时期,也是经济学范式以及系统的经济学说尚未形成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思想家通常只对规范性的经济问题感兴趣,他们根据直觉和经验对当时规范性的经济问题产生各种观点。因观点不同又形成不同的思想流派。原始时期是一个相当长的经济思想发展时期。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这个时期是指18世纪初叶重农学派先驱之前的经济思想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对于财富或者价值虽然有一些直觉的观点和经验的论述,但并没有真正涉及经济学涵义的价值形成问题。例如,重商学派虽然将货币看作是唯一的财富,但却是以金银的自然属性为依据的。威廉·配第凭直觉和生活经验得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但价值的来源及其形成,却没有完整的理论论述。因此,这个时期只是各个流派观点纷争、经济学范式尚未形成的时期。

在前科学时期的后期,在纷繁众多的关于规范性经济学问题观点的论争中,最终会有一个流派的规范性理论为大多数同行们所认同,成为最早的关于规范性经济学问题的科学范式。经济学范式的形成标志着系统而科学的经济学说开始。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就是从重农学派到亚当·斯密,再到萨伊和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范式的形成时期和常规经济学发展时期。之所以将这一时期划归为古典范式形成时期,是因为这一时期从重农学派到亚当·斯密,对价值的形成问题已经形成了清楚的、规范的概念和系统的论证,已经有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古典经济学范式形成后,其基础命题所提供的逻辑空间和理论空间,带来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古典经济学的常规发展时期。萨伊定律、供给分析、货币数量论和货币生产成本论等等理论,都是在这个时期发展和完备起来的。

随着常规经济学过程的持续,原有范式所提供的逻辑空间会越来越小。而经济生活却不断向前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而在原有范式的逻辑空间和理论空间中又很难获得合理的解释,原有范式的理论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下降,对未来的预测能力也日渐衰退。这时,范式危机出现了。这表明常规经济学的发展已走到尽头,范式转换的经济思想革命即将来临。在科学革命时期,规范性经济学问题又重新被提到争议的中心位置上。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不同理论观点的论争,最终,仍是由一种较其他观点更优越的被学科界普遍认同的观点和理论上升为新的经济学范式。

新范式的逻辑系统必须能够覆盖更加宽阔的现实经济内容。新范式取代旧范式必然为经济学新的常规发展带来更广阔的逻辑空间和理论空间,使经济学的发展进入新的常规发展时期。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古典经济学范式,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就经历了严重的危机。与此同时,完成了由古典经济学范式向现代经济学范式的转换。这场范式危机和范式转换是以19世纪70年代的价值论思想革命为开端的,从“边际革命”到马歇尔,再到凯恩斯,历时60余年,最终形成了以经济学价值形成问题新基本规范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学范式。现代范式为现代经济学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带来了战后西方现代经济学发展的辉煌时期。

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学范式的形成,对于一定时期的经济学科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对经济实践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一定时期的经济学的发展必然会受到既定范式的支配。经济学范式的确定和存在必须符合一个国家的经济生活实际的需求。经济学范式的危机和范式转换的原动力来源于客观经济生活实践的发展和变革。范式的转换不仅是社会实践对经济理论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思想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中国经济学面临的范式危机及新范式形成

回顾一部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我国古代曾产生过诸多思想大家,其中也不乏精深的经济思想,然而,近代中国的衰败、频繁的战乱、经济的落后,使得中国始终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期,自然也无法形成一个经济学范式。

新中国诞生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由于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以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为基本特征的苏联经济学范式,自然成为我国经济学的范式。苏联经济学范式对社会主义经济性质、所有制形式、基本经济规律、产品生产形式、分配规律、运行机制等一些基本规范性的经济学问题,都作出了系统的、规范性的理论论证。直到改革开放前,这一范式,作为“公理”不容置疑地一直统治着中国的经济学界。经济学学者们大多只在范式所提供的基本理论框架和逻辑空间中对计划经济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步伐,并迈出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划时代的一步。许多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摆在了中国经济学家的面前。然而,从苏联经济学范式中无法找到答案,也无法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提供理论基础和逻辑空间,苏联经济学范式必然出现严重危机。中国经济和理论发展的现实都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学范式。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大量的西方经济学说引入了中国。西方现代经济学范式能否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学范式?哪一种经济学范式适应于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不少经济学者试图将西方现代经济学范式作为中国的经济学范式,使其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经济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不可否认,西方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并且始终紧随西方市场经济的实践发展,符合其学科的发展规律,经过几个周期的科学革命和范式转换,经济学范式趋于成熟。它既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又对发达的市场经济有很强的解释力,并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广泛地思维逻辑空间和方法论空间。现代西方经济范式在对现代市场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的研究、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探索,以及学科发展过程中显现出的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成果,无疑对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现代西方经济学范式形成的历史背景、国情、经济条件以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都与中国不同。西方现代经济学范式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建立在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发达的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之上的。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为何以及如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特点,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经济起飞等等带有根本性的规范性的经济问题都不可能论及,既不可能从根本上解答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基本原因,也无法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特殊规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业已证明,现代西方经济学无法成为我国经济学的范式。

“苏联范式”和“现代西方经济学范式”都因其形成的历史条件、经济条件、国情条件不同,难以成为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学范式。于是,又有许多经济学者开始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说。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在揭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经济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这无疑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运行的理论基础。但是,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找出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大问题的答案是不可能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我国经济学的重要基础,但却不能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学的范式。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急需一个完整的理论指导,中国经济理论界长期以来的百家争鸣、众说纷纭的状态急需有一个理论上的根本性突破和规范,而世界上现有的经济学范式又难以适应中国国情。这些充分说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范式已是当务之急。笔者以为,当代中国的经济学范式,其理论必须是得到公众认同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性问题作出科学的公理性论证的理论。同时,这一理论能够为该阶段经济学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空间和逻辑空间。在当代中国, 具备上述理论特征的便是邓小平经济理论。邓小平经济理论中的关于社会主义阶段理论、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改革开放论等等,都是对我国现阶段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的科学论述。同时,这些问题也紧紧围绕着我国经济学者多年来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不仅为我国加速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我国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邓小平的经济理论从它一形成便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得到了经济学界的广泛认同。它在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系列规范性的经济学命题,为中国经济学者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论前提和理论依据,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和逻辑空间。邓小平的经济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不仅对我国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它为当代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范式。

我们相信,以邓小平经济理论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范式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得到完善。这一范式的形成和完善也必将带来中国经济学的繁荣迅速发展。

收稿日期:1998-03-05

标签:;  ;  ;  ;  ;  ;  ;  ;  ;  

经济学范式转换与当代中国经济学新范式的形成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