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珂信肿瘤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规范临床妇科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使用,以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1143例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病历记录,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其治疗效果以及抗菌药物运用的合理性。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这1143例妇科患者中共有607例(53.1%)接受了抗菌药物的治疗,单一用药的患者有151例,占总用药患者数的24.9%,其中有24例为不合理用药,占单一用药患者数的15.9%,联合用药的患者中,二联用药有379例,三联用药有77例,分别占总用药患者数的62.4%和12.7%,其中有17例不合理用药,占联合用药患者数的3.7%。结论:由于妇科细菌感染十分常见,加之目前抗菌药物在全国普遍都存在一定的滥用现象,因此,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十分必要,应提出合理的用药原则来指导实际的临床用药,从而避免耐药菌的广泛生成,进一步提升用药的合理性以及治疗效果。
【关键词】妇科疾病;药物治疗;抗菌药物
由于女性肩负着孕育后代的责任以及其生殖器官结构具有一定特殊性,这就使得女性十分容易患上一些妇科疾病,而细菌感染就是最为常见的原因。因此在临床妇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也就十分普遍了,这也就直接或间接的加重了临床上抗菌药物滥用的情况,使得细菌耐药性逐渐加强,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就逐渐降低。针对这一情况,作者对医院妇科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了相应的统计,现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的607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我院妇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并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在18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34±5.7岁。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原因有:行清宫术96例,行宫外孕手术6例,行剖宫产术63例,阴道炎193例,盆腔炎84例,宫颈疾病102例,子宫肌瘤47例,其他16例。患者约有75%为多重细菌的感染,个别患者(多为妇科炎症患者)在就诊前有过自行用药史,多为头孢类以及甲硝唑等药物。
1.2 方法
首先参照患者的病历记录,对607例患者所患疾病进行系统的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再结合血常规、细菌培养等一系列辅助检查手段判断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确定相应引起感染的菌种的类型,根据病原菌的种类以及药物敏感性等因素来进行抗菌药物的选择、配伍等,再与最初的诊断以及用药记录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出之前抗菌药物使用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同时详细记录患者的用药数量、种类、用药时间、治疗效果以及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发展变化情况进行的用药剂量或种类的具体调整情况等内容,并将具体统计数据内容整理并录入EXCEL软件进行逻辑对比、分析。
我院使用的药物主要有: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抗真菌药及复方制剂等。
1.3 诊断标准
根据针对患者用药的种类、时间以及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等信息的记录,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有关用药合理性以及治疗有效性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结果:
607例妇科患者中,单一用药的患者有151例,占总用药患者数的24.9%,其中有24例为不合理用药,占单一用药患者数的15.9%,联合用药的患者中,二联用药有379例,三联用药有77例,分别占总用药患者数的62.4%和12.7%,其中有17例不合理用药,占联合用药患者数的3.7%(详见表1)。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有35%的患者在使用了一个疗程的抗菌药物的治疗后病情就出现了好转,而通过3个疗程的抗菌药物治疗,约有92%的患者完全康复了,而其余的患者也在进一步治疗后逐渐恢复健康。
3、讨论
3.1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根据本文对妇科用药情况统计结果以及表1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临床上妇科治疗运用抗菌药物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在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中无指征用药占有很大一部分,甚至还存在着一部分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不对症的情况。尽管抗菌药物对于细菌感染的治疗有着十分显著的疗效,但前提是患者确实是细菌感染且使用的药物要对症。以阴道炎为例,尽管患者的临床表现都差不多,但实际上有的患者属于滴虫性的阴道炎,而有的患者则是细菌性的阴道炎,这样两类患者如果进行药物治疗时都是用一样的抗真菌药,那么治疗效果就会差之千里。因此,在进行妇科疾病的抗菌药物治疗前,首先应确定患者的确患有感染性疾病,然后进行菌种的鉴定,再结合菌种的类型、特点以及患者的并且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另一大问题就是药物的用量以及联合配伍。药物合理联合使用,能够互补药性,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联合错误,那么不仅对患者无益、反而可能削弱正确药物的疗效,适得其反。并且药物配伍各类药物比例、药量也十分重要,事实上对于抗菌药物而言,的确是药物用量越大、浓度越大,其治疗效果越迅速、明显,但相对也就可能导致产生药敏性极低细菌,使得同类、同量的药物在下次使用时就会完全失效,只能更换药力更强的药物,如此往复循环下去,最终只会给患者带来更大伤害。同样,过长时间的治疗也会造成此类结果出现。目前针对超疗程用药的问题,我国在《处方管理办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患者的急诊处方中不得开据超过3天的药量,普通患者的处方中不得开据超过7天的药量,如果是慢性病可适当的增加用药的时间,但应注明具体疾病、超疗程用药的原因等。因此,在临床妇科治疗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结合各类药物的特点,精准用药、合理联合、使用剂量不过多、治疗时间不过长,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3.2 临床上抗菌药物用于妇科治疗时的特点
对于女性的生殖道而言,其中寄生是细菌种类、数量繁多,主要分为需氧菌和厌氧菌两类,而其中能导致妇科感染疾病的多为厌氧菌,且大多是多重细菌导致的混合感染。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适量、适时的用药,但妇科的患者尤其特殊性,有时我们还应考虑更多,比如患者是否在妊娠期、哺乳期等。比如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考虑到胎儿的安全,应采用氨苄西林等能规避伤害的药物,例如金霉素、四环素等能通过胎盘屏障的药物就应严禁使用。如果患者为哺乳期的妇女,在用药时就应告知患者暂停哺乳以避免药物通过乳汁进入婴幼儿体内而对婴幼儿造成相应的损害。总之,对于女性患者抗菌药物的治疗一定要小心、仔细,确保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3.3妇产科合理运用抗菌药物的措施
3.3.1合理选择用药
对已经有医疗记录的病原菌按照之前的医疗方案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严谨的依据。当药物敏感性报告出来之后,因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所以应选择其中抗菌谱比较窄的,抗菌活性高的抗菌药物。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药物价格和不良反应现象的考虑。
3.3.2抗菌用药方案个体化
对于抗菌药物,其抗菌活性和各抗菌药物菌谱的相关性,是能否遏制或者消灭引起感染细菌的关键。还有就是药物在人体内吸收、排出的过程,可以让医护人员由此确定最好的个体化方案,减轻妇产科患者的不良反应及药物负担。这样才能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基础上,避免过度用药的发生。有时选药合理并不一定能用药合理,而制定方案个体化便是用药合理的一大措施。为了能够使得抗菌用药方案个体化,我们必须针对不同妇产科患者的病情有详细的了解,例如感染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是否对抗菌药物敏感等。除此之外,还需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像体重、年龄、女性患者是否哺乳期等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之前的抗菌药物的治疗使用情况,制定方案。明确用药名称、用药量、用药频率等。
参考文献:
[1]张敏.浅议妇科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6,7(26).
[2]陈纯娟.抗菌药物在妇科门诊中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综合医学.2015,6.
[3]刘伟华.2016年10月妇科门诊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业.2016,21(10).
论文作者:陈庆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药物论文; 患者论文; 妇科论文; 细菌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不合理论文; 情况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