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军区总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周期为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并对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组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应用瑞舒伐他汀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药理作用;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R9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178-02
我国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是诱发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本研究选取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5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均符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50岁,平均年龄(57.68±12.74)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5,女性患者30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8岁,平均年龄(58.15±13.2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每天睡前口服,100mg/次,1次/天,治疗周期为6个月;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每天睡前口服,10mg/次,1次/天。治疗周期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并对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统计描述各组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两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
治疗后,对照组组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脂肪、血栓、结缔组织及碳酸钙在血管沉积,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失去弹性,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造成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瑞舒伐他汀是一种选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如下:(1)抗氧化、抗血栓形成:一方面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利于机体清楚自由基,显著抑制动脉斑块形成;另一方面可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血管内膜上脂质沉积量,减轻内皮细胞所受损害,降低血小板刺激。(2)改善内皮功能:瑞舒伐他汀可提高一氧化氮水平,并抑制Rho蛋白质异戊二烯化功能,激活一氧化氮合成酶,进一步提高一氧化氮水平,通过一氧化氮的调节作用,诱导患者内皮细胞发生增殖、迁移,减少血液平滑肌细胞增长,促进血管平滑肌舒张,发挥抗血栓的作用。(3)抗炎效果:①降低超敏反应蛋白水平:减少胆固醇和低密度蛋白水平,降低血管内膜上脂质沉积量,缓解巨噬细胞内膜的吞噬、浸润作用,控制炎性反应因素释放量;②阻止核转录因子表达过程:该药物可抑制核转录因子表达过程,避免增加血液中的自由基含量引发高胆固醇血症;③抑制白细胞介素表达过程: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来降低白细胞介素水平,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展现出保护内皮、抗炎性反应的效果。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治疗后,对照组组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综上所述,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应用瑞舒伐他汀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静.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2):121-122.
[2]吕亚新,罗蔓菲.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J].养生保健指南,2016(42):40-40.
论文作者:罗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动脉论文; 患者论文; 粥样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内膜论文; 内皮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