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娟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NICU 225300)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为开展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月~2015年1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NICU中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13.63%(74/543),将发生感染患儿纳入感染组,余者纳入对照组,调取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相关资料。结果:研究显示,感染与对照组早产比重、极低体重比重、剖宫产比重、5min Agpar≤3分比重、置管部位、置管时间≥7d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与早产、极低体重、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置管部位与时间密切相关,需做好风险等级管理,科学选择置管部位,积极缩短置管时间,加强护理集束化管理。【关键词】 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128-02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护理是新生儿护理重点、难点,感染是致NICU患儿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2]。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PICC)是一种长时间静脉输注手段,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高效、对血管损伤小、适应性强的优点,在NICU应用越来越普遍,但仍有部分患儿不可避免并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2012年1月~2015年1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NICU收治并应用PICC患儿543例,其中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74例,本次研究试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NICU收治并应用PICC未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患儿469例纳入对照组,发生感染74例纳入感染组。
1.2 方法
调取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资料包括:胎龄、体重、新生儿并发症、PICC留置时间、收治年份、置管部位等。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显示,感染组与对照组早产比重、极低体重比重、剖宫产比重、5min Agpar≤3分比重、置管部位、置管时间≥7d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感染组与对照组影响因素分析
3.讨论
本组患儿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13.63%,处于正常水平。新生儿皮肤粘膜屏障功能较差,免疫功能不健全,易被细菌入侵,是感染的高危人群,胎龄越小、日龄越小,免疫及局限感染能力越差[2]。本次研究显示,早产是PICC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除胎龄外,极低体重、剖宫产、5min Agpar、置管部位与PICC相关性感染密切相关,其中仅置管部位、置管时间是可控因素。贵要静脉血管条件相对较好,新生儿肘正中静脉常伴有缺如、头静脉过于细小,若选择肘正中静脉、头静置管发生导管相关不良事件风险较高,可能导致血管损伤、血肿、挛缩等不良事件,进而增加感染风险。置管时间与感染密切相关,置管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高,缩短置管时间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基本的护理措施应包括:①强化手部卫生及无菌操作质量,主要内容包括操作前紫外线空气消毒、药物擦拭、穿刺前肢体准备、七步洗手法、手部细菌监测;②强化无菌屏障,主要内容包括穿刺部位消毒、无菌布覆盖、穿刺次数控制、选择合适的静脉;③强化质控,主要内容监测穿刺部位状态、综合评估拔管条件[3]。
新生儿并无自护能力,感染防控完全依赖于护士护理,护士需需深刻意思到PICC相关性感染防控的重要性,落实集束化管理,了解危险因素,将细节管理理念落实在实际工作之中[4]。NICU应制定落实PICC置管及维护标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做好护士培训,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6-57.
[2] 陶连琴,朱婧,谢微微等.新生儿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2):102-105.
[3] 马坚,胡必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2011年版本(翻译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648-2650.
[4] 吴娟,刘小琴,许惠芬.强化ICU护士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知识培训的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621-1622.
论文作者:吉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相关性论文; 新生儿论文; 导管论文; 比重论文; 部位论文; 静脉论文; 患儿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