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东恐怖主义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东论文,恐怖主义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11以来,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恐怖主义危害的严重性,而中东地区则是当代国际
恐怖主义主要的孽生与泛滥之地。中东恐怖主义不仅危害当地,也波及西方大国,非洲
、中亚、东南亚都受到影响,同时还伸展到我国的新疆,新疆的“东突”分子就与中东
恐怖组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中东恐怖主义的持续性
中东的恐怖主义历史悠久,早在一世纪前后,犹太人在反对罗马人的侵略与统治中,
就出现了一些激进分子,采用暗杀、投毒等恐怖方式。其中用短刀专门从事暗杀、行刺
者被称为“西卡尼(意为持短刀的人)”。11世纪,从伊斯玛仪派中分裂出主张暗杀的“
阿萨辛”派。1952年,伊朗国王纳赛尔丁(1848~1896)遭巴布教徒行刺,1896年被民族
主义分子刺死……古往今来,中东地区发生的大大小小恐怖事件就无法统计了。
在战后的50多年的各个阶段中,中东地区的恐怖主义持续不断,高潮迭起。1945~196
7年间,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建国过程中,中东一些国家的激进分子采用恐怖手段,如犹
太复国主义的秘密组织“伊尔贡”、“哈加纳”等都曾采用过恐怖手段,特别是伊尔贡
在1946年制造的针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大卫王饭店”爆炸事件。轰动一时。犹太复国主
义组织“斯特干帮被认为是最后一个公开宣称实施恐怖主义的组织”(注:Bruce
Hoffmam,Inside Terroris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8,P.P.28—29.)。从1948年起,犹太复国主义极端分子制造了一系列恐怖事件,企图以此迫使阿拉伯人出逃,单在迪尔·亚辛村就屠杀了245名巴勒斯坦人。同一时期,在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等地也频繁地发生暗杀、爆炸等恐怖事件。
1968~1991年是中东恐怖主义的第二阶段。1968年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国际恐怖主义
的始点。在1967年的六五战争中阿拉伯人战败,使许多阿拉伯人在失望之余倾向于采用
极端方式,“人阵”、“民阵”等组织制造了多起劫机事件。(注:Christopher
Dobson and Ronald Pyne,The Never-ending war,Facts On File,Inc.1982.p.307.The Terrorist,Facts On File,Inc.1989,p.29.)1972年,巴勒斯坦激进分子绑架杀害了以色列参加奥运会运动员事件、1981年埃及总统萨达特遇刺身亡事件、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持续的恐怖绑架与袭击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
1991年至今,中东和平进程启动及海湾战争结束以来,是中东恐怖主义活动的第三个
阶段。海湾战争后,本·拉丹开始反美,组织流亡的反美反沙特恐怖组织。1991年,中
东和平进程启动极大地抑制了恐怖主义活动,但恐怖事件仍未曾中断过,1995年以总理
拉宾遇刺、希伯伦惨案是最典型例子。随后的强硬派内塔尼亚胡上台、2000年9月沙龙
强行进入阿克萨清真寺等事件不断激起恐怖主义浪潮,埃及、沙特、土耳其等国都面临恐怖主义的严重威胁。自90年代初以来,在土耳其发生的政治谋杀恐怖事件就有20多起,土甚至成为中东与中亚恐怖分子的交通要道。在阿富汗,恐怖事件也频频发生,副总统遇刺身亡,总统多次遇险。科威特、也门等国也都有恐怖袭击事件发生。
伊拉克战争以来,“基地”组织仍在伊拉克活动。目前,伊拉克天天发生的游击袭击
战有转化为恐怖袭击的潜在可能。“路线图”计划实施以来,几经周折,巴方激进组织
才同意停火,但袭击事件从没间断过。2003年8月3日停火的当天就发生了恐怖事件。同
日,“基地”二号人物说,若任何关在关塔那摩“基地”的成员被判死刑,美国将受到
报复。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东的恐怖主义还将持续下去。
二、中东恐怖主义的国际性
中东国际恐怖主义受国际局势特别是大国关系和大国外交战略的影响很大,从其产生
根源、活动及影响范围都可看出其国际性。
二战结束前后,阿以都不满英国的中东政策,美国对中东事务的热切“关怀”使以色
列人选择了反英靠美的策略,采用恐怖手段对付英国殖民当局。如果没有英美在中东的
争夺与美的强力支持,以色列是不敢对先前的合作伙伴英国翻脸的,也决不敢制造“大
卫王饭店”那样有轰动效应的恐怖事件。
冷战期间,在中东进行争夺的是美苏两个大国。“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与这一地区的恐怖主义滋生和发展有什么联系呢?实践表明,这种联系不仅存在,而且相当紧密。”(注:王逸舟主编:《恐怖主义溯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25、70页。)那时期的极左恐怖主义组织“红军派”中的很多人在中东伊斯兰激进组织训练营地受过训练。在特拉维夫制造了“卢德机场事件”的日本极左恐怖组织“赤军”的主要资金就来源于中东,其总部在黎巴嫩贝卡谷地。(注:王逸舟主编:《恐怖主义溯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25、70页。)美苏在中东的争夺使不少阿拉伯人认识到美苏都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转而向《古兰经》寻找自己民族的出路,从而使原教旨主义极端组织的产生有了沃土。美对以的公开偏袒,使阿拉伯人的正当权益长期得不到伸张,在失望与无奈之余,一些组织采取恐怖手段对抗以美。(注:Asaf Hussain,
Political Terrorism and the state,Mansell Publishing Ltd.1988,p.p.29—74.)
冷战后,美在中东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东政策顾忌更少,甚至直接卷入中东的一些恐
怖暗杀活动,如针对伊拉克萨达姆及其政权的恐怖暗杀活动等。因此,阿拉伯民众的反
美情绪更高涨,美国特别是其在中东的军事设施便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如1995~1996
年在沙特发生的三起针对美军的恐怖爆炸事件;2000年,恐怖分子在也门袭击了美国“
科尔号”驱逐舰等。1998年,本·拉丹表示,要有组织地杀死美国人和他们的同盟军,
把美国人从所有穆斯林的土地上赶走。(注:金宜久:《国际政论中的“宗教因素”》
,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9期。)
中东的恐怖主义组织常跨越国境,突破地区范围,9·11事件就是典型。中东的许多恐
怖分子都曾在中东以外地区进行暗杀绑架活动,1968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一股劫
机绑架高潮。本·拉丹基地组织的网络遍及世界各地,在50多个国家都有其网络组织。
2000年,新西兰警方发现一个与本·拉丹关系密切的流亡团体准备在悉尼奥运会期间将
黑手伸向悉尼核反应堆。(注:金鑫主编:《世界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19页。)
中东的许多恐怖主义组织具有跨国性,即越出国境,互相联络,跨境作案。
三、中东恐怖主义的宗教特征
中东恐怖主义大多以宗教的名义进行组织、宣传与活动。由于中东是三大宗教发源地
,复杂的民族矛盾、现实矛盾常常通过宗教反映出来,因此“宗教因素”便成了了解中
东历史、政治、社会甚至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注:Mark Clayton,“Scholars Get
Religion”,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Feb.26,2002.)
中东有许多著名宗教极端组织,如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50年代曾多政策划行刺
纳赛尔总统,70年代分化后,形成许多秘密组织,有的从事暗杀、劫持、爆炸等恐怖活
动,如赎罪与迁徙组织、圣战者组织、伊斯兰解放党(从其组织名称就可看出其浓厚的
宗教色彩)等。巴勒斯坦有哈马斯、人阵,阿布·尼达尔等组织,以色列有犹太教极端
恐怖主义组织卡契,沙特流亡海外的恐怖组织有基地、沙特阿拉伯伊斯兰改革运动等。
这些宗教极端组织的宗旨充满宗教极端色彩,如科汉集团的犹太教极端组织就声称:
根据犹太法典,获得最终救赎的最重要条件是驱逐巴勒斯坦地区的所有阿拉伯人。1980年,该组织要求以政府公开成立驱逐、消灭阿拉伯人的官方恐怖组织,其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以色列王国”。伊斯兰的一些激进组织公开宣称《古兰经》是宪法,要通过恐怖手段完成消灭犹太复国主义及以色列国,建立包括整个巴勒斯坦的伊斯兰共和国,其口号是“伊斯兰是我们的解决办法”。基地组织的宣言中以圣战的名义向伊斯兰的“终极敌人”——美国和以色列宣战。此外,本·拉丹的三大目标是:推翻伊斯兰国家的世俗政权,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促使伊斯兰组织更加“纯洁”极端化;支持世界各地的伊斯兰运动尤其是一些极端组织。1998年,本·拉丹发布的宗教判决书中列举出对美进行圣战的理由,第一条是美军在海湾(特别是麦加与麦地那)的驻军羞辱了穆斯林。在1981年刺杀萨达特总统的圣战组织的战略观念核心是圣战、消灭以色列异教徒。
中东的宗教极端组织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宗教宣传,使许多对中东现实绝望的人加入宗教极端组织,还有许多普通群众为这些组织募捐。
中东恐怖主义制造了一些轰动性事件,如刺杀萨达特、拉宾,制造沙特军事基地爆炸
案、卢克索古城事件、9·11事件等,其影响力在中东和平进程受阻的今天有增加趋势
。有专家说,中东和平进程掌握在双方极端分子手中。而这些极端分子大多有浓厚的宗
“对于完全受宗教影响的群众的感情来说,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
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51页。)宗教极端分子常借用宗教信仰为人们提供一整套人生哲学体系,较为容易地
对信徒进行精神控制和影响,这种极端性常使“宗教性恐怖主义显得极其残忍,并往往
置人于死地。”(注:肖宪主编:《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7页。)
四、围绕巴以冲突展开
中东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及打击目标多种多样,但大都与巴以冲突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由巴以冲突导致的恐怖活动不时轰动国际社会,如绑架以奥运运动员、希伯伦惨案、
刺杀拉宾等。在巴以双方内部都有一些为世人熟知的极端组织,对中东和平进程有相当
大的牵制作用。1995年,拉宾被极端分子阿米尔刺死,巴激进组织每年要清除数百名“
巴奸”,即说明了这一点。(注:《欧亚观察》2002年第1期,第27、26页。)统计数据
充分证明了“中东和平进程掌握在巴以双方的极端分子之手”这一说法,如1993年奥斯
陆协议签订时,受到61%以上以色列人支持,但1995年1月发生了炸死数十名以军的爆炸
事件后,该协议的支持率一下子降到35%。美国学者认为,激进分子的恐怖活动同巴以
双方和谈协议的执行有必然关联,特别是在重大破坏情况下。(注:T.Y.Ismaael,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Middle East in the 21[st] Century.Ashagate
Publishing Limited,2000,p.194.)
以色列常借助巴方激进分子制造巴内部不和,支持一派打击另一派进行,最近,沙龙
还借国际反恐压阿拉法特铲除巴激进组织,企图在巴内部制造不和,并扬言说阿拉法特有能力制止恐怖分子,但却故意纵容、支持恐怖分子的行为。(注:The Guardian,
December 15,2001.)这是以借反恐之名达到打压阿拉法特之实。有时,以方政治家直接诱导巴方的恐怖行为,以捞取政治资本,如沙龙有意强行进入阿克萨清真寺,故意引发恐怖行为,以提高自己的支持率。值得一提的是哈马斯在成立之初,曾受到以色列的默许和支持,希望其能与巴解竞争。(注:《欧亚观察》2002年第1期,第27、26页。)
诱发中东地区恐怖主义的直接、间接原因几乎都是巴以冲突,如50年代发生于埃及、
约旦的暗杀政变事件、1981年萨达特遇刺、沙特国内反对派的恐怖活动等都与本国的对
以政策有关,而黎巴嫩南部的恐怖事件更与巴以冲突直接有关。本·拉丹向美宣布圣战
的理由之一是美在巴以冲突中严重偏袒以色列。世界各地针对美以的恐怖袭击也大都与
巴勒斯坦问题有关。
由巴以冲突引发的历次中东战争无一例外地以阿拉伯世界的失利而告终,许多阿拉伯
人在对民族主义失望之后便向伊斯兰教义寻找精神支柱和希望。(注:Encyclopedia of
World Terrorism,Martha Crenshaw,1997 by M.E.Sharpe,1nc.p1298.)甚至纳赛尔总
统在六五战争后的广播讲话中也被迫承认是无形的“真主之手”之力使阿拉伯国家战败
。(注:吴云贵:《三大战事与恐怖主义》,参见王逸舟主编的《恐怖主义溯源》,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87页。)因此导致宗教原教旨主义势力大增,其中的“
圣战”思想被一些极端分子借用,成为使用恐怖斗争手段的宗教外衣。
五、恐怖主义的三大袭击目标
在当代中东恐怖事件中,恐怖袭击的目标主要有三:西方大国,主要是美国;巴以冲
突双方;中东的现行(世俗)政权。
二战后,中东恐怖主义袭击的首选目标是大国。最初,主要袭击对象是英、法,如194
6年的“大卫王饭店”事件,炸死包括司令官在内的英军许多高级军官。此后,中东恐
怖主义袭击的大国对象主要是美国。1968年后,采用劫持飞机及人质手段,选择人质时
,主要以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人为首选。90年代以来,中东恐怖主义将美国作为主要对
象更趋明显,如本·拉丹以宗教法令的名义号召伊斯兰世界的民众尽可能多地杀害、抢劫美国人,该组织制造的恐怖事件大都是针对美国的。中东仇美的恐怖主义组织具有普遍性,比本·拉丹早8年的世贸中心爆炸案也是仇美的恐怖分子干的,隶属埃及的圣战组织,其领袖扎瓦赫里曾宣称,有必要向美以发动圣战。(注:王国强,胡凡:《国际恐怖与反恐怖斗争》,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版,第154页。)
巴以冲突双方是许多中东恐怖主义组织的直接目标。巴激进组织宣称其目标是消灭犹
太复国主义和以色列,建立完全的巴勒斯坦国。科汉集团的犹太教极端组织则声称要驱
逐、消灭巴勒斯坦地区的所有阿拉伯人,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以色列王国。1948年,犹太复国主义极端分子制造了一系列针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恐怖事件,迫使阿拉伯人出逃。巴靳斯坦的人阵、阿布·尼达尔组织、圣战组织等都主张采用恐怖手段将以色列从被占阿拉伯领土赶走。(注:《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时事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258页。)而希伯伦惨案则是以色列极端分子制造的针对巴勒斯坦的恐怖事件。报复与反报复历来是巴以间暴力冲突、恐怖袭击升级的直接原因。2001年9月以来,新一轮巴
以冲突也没脱离这个恶性循环,双方间的报复与反报复没完没了,肯尼亚天堂饭店爆炸案针对的是以色列人,以色列特工则无情地暗杀巴方武装人员。
中东恐怖主义的第三大目标是中东地区的“现行政权”。自1992年以来,埃及的恐怖
组织“伊斯兰集团”的袭击目标是来埃及的游客,最为著名的是1997年11月的卢克索案,袭击的直接对象是外国游客,而真正打击的目标是埃及政府。(注:P.S.Link,Middle East Imbroglio,Nova Science Publishers,Inc.1996.P.13.)1981年11月28日,穆斯林兄弟会在大马士革制造了恐怖爆炸案,企图推翻阿萨德政权。(注:[美]哈里·亨德森:《全球恐怖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页。)以色列宗教恐怖极端分子的打击目标也包括以世俗政权,因为他们要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拉宾总理遇刺就是以极端分子向政府的直接挑战,犹太恐怖分子的目标主要在国内,对政府的政策施压。(注:Martha Crenshaw,Encyclopedia of World Terrorism.M.E.Sharpe,Inc.p.355.)
9·11事件对沙特的波及很大,使沙特政府和社会面临诸多潜在危机。沙特国内一些极
端组织主张通过包括恐怖手段在内的暴力来推翻沙特政府;而本·拉丹更是明目张胆要
推翻伊斯兰国家的现行(世俗)政权。
六、战乱与恐怖相伴
中东地区动荡多事,二战以来频频爆发战争,如由巴勒斯坦问题和阿犹冲突引发的五
次中东战争、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由苏美先后发动的两场阿富汗战争、两次伊拉克战
争等。值得注意的是,中东地区爆发的这些战争常与恐怖主义交织一起,相生相伴,使
人难以辨析何为因、何为果。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巴勒斯坦地区的恐怖主义就已盛行,其中以“大卫王饭店”
事件和“迪尔·亚辛”事件最为著名。其后,埃及总理(1948)、约旦国王(1951)遇刺都与这场战争有关。1954年,以色列在埃及制造的针对英、美炸弹袭击事件和101部队恐怖袭击案是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诱因。(注:赵国忠:《海湾战争后的中东格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09页。)阿拉伯世界在六五战争中的失败是诱导恐怖主义的重要因素,1968年7月28日人阵劫持以色列飞机,开辟了恐怖主义的新河。1982年,以入侵黎巴嫩的借口是其驻英大使遭恐怖暗杀,战争爆发后又掀起新一轮恐怖袭击浪潮。第一次巴勒斯坦起义和阿克萨起义都伴随着恐怖袭击高潮。
1979年爆发阿富汗战争后,美国训练了许多来自中东的志愿者抵抗苏军。1992年,喀
布尔亲苏政权倒台后,大部分志愿者返回家园,其中许多人成为当今伊斯兰宗教极端主
义和激进恐怖主义活动的骨干,被称为“阿富汗人”。(注:王塑:《“阿富汗人”恐
怖主义》,载《国际资料信息》2001年第5期,第5页。)本·拉丹是美国在阿富汗战争
中“培养、训练”出来的,却由于美的中东政策而成为美的敌人。
9·11后,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为争取阿拉伯世界支持美在阿富汗发动“反恐战争
”,2001年10月18日,以色列大规模入侵西岸巴控区,美向以提出严厉批评,要以立即撤军,今后不再侵入该地区。(注:Post Jerusalem,October 23,2001.)就在美军在阿富汗进展顺利时,布什政府却突然宣布撤回自己的中东特使。而当本·拉丹再次不知去向时,鲍威尔又急电以总理沙龙,要以巴立即恢复安全部门的对话。(注:宫少朋:《恐怖主义、全球化与中东》,载《西亚非洲》2002年第1期,第32页。)美对以的偏袒使中东地区的仇美情绪加深,亦使恐怖主义的沃土更深。
行刺阿富汗临时政府要员的恐怖事件不断发生,2002年副总统遇刺身亡,总统多次遇
险,去年6月又发生针对德国维和部队的自杀性爆炸事件。
第一次海湾战争引起伊斯兰世界广大穆斯林对美在巴以冲突中的“双重标准”更大的
不满,使阿拉伯世界分化,因此,这次战争就直接诱导或加剧了以宗教名义的恐怖活动
,本·拉丹的反美恐怖活动就是从这次战争后开始的。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说:“伊拉克战争将产生100个本·拉丹。”一位外国专家说:“这
场战争,不论结果如何,都很可能既增加恐怖活动的自发者,又增加有组织的恐怖活动
。”(注:安惠侯:《伊拉克战争与国际政治》,载《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第3期,第
5页。)伊拉克战争激化了许多矛盾,很可能诱发新一波恐怖主义浪潮。伊战以来,已发
生了宗教领袖遇刺、清真寺爆炸等事件。美国刚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不久,在沙特(去
年5月2日)、摩洛哥(5月12日)、巴勒斯坦(5月17、18、19日)连续发生针对美以的恐怖
爆炸和袭击。去年8月7日发生在约旦驻伊拉克使馆的恐怖爆炸案,伤亡近百人。
七、中东恐怖主义的现代化
全球的恐怖主义组织和活动都有网络现代化的趋势,这在中东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注
:Phil Williams,“The Nature of Drug-Trafficking Networks”,Current History.April 1988.P.P.154—159.)中东著名恐怖组织如基地、埃及的“伊斯兰集团”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网络,将决策权、行动权分散下放,各组织的网络点之间保持着松散和分散的联系。基地组织大多由当年到阿富汗抵抗苏军入侵的阿拉伯人组成,组织松散。(注:“Arab Afghans Said to Launch Worldwide Terrorist War”,Paris al-Watan al-‘Arab’,FBIS-TOT-96-010-L,December 1 1935,p.22—24.)各恐怖团体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国际恐怖互联网。有的激进组织,没有集中的行动指挥机构,却常通过清真寺和一些社会公益团体进行组织活动。这类组织的非中心化便于自保、发展和行动。以基地组织为例,其中心组织“基地”并不直接指挥、策划所有的恐怖行动,也不直接指挥下属所有的恐怖分子。本·拉丹及其核心组织“基地”在分散世界各地的恐怖组织及其活动中只起协调资助作用。这种网络优点在阿富汗战争中显示了出来,它的流动性、自保性极强,本·拉丹与奥马尔至今下落不明就是一例。这种网络组织可以迅速地迁移和组织行动,充分发挥蜂群式的行动优势。
网络式组织的联络基础是便利的信息技术和工具,特别是因特网(这一组织形式本身就
有因特网特性)。中东恐怖主义组织对高科技的青睐也使网络恐怖主义袭击的潜在可能
性增大,据报导,中东恐怖分子已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
注:《中国经营报——金周刊》2001年9月20日,第1版。)
中东恐怖分子的恐怖手段也在不断现代化,参与9·11事件的恐怖分子将生命与高科技技术产品(飞机)直接用作武器。“恐怖分子将死亡与现代武器结合,一切才发生了改变,他们将毁灭的潜力无限扩大”。(注:[法]让·博德里亚尔:《恐怖主义的思想理论》,载《恐怖主义与反恐怖理论探索》,时事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59页。)一旦中东地区的网络恐怖主义、核恐怖主义、生化恐怖主义成为现实,对国际社会带来的震荡无论怎样估计都是不过分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东恐怖主义的恐怖策略也在现代化,主要表现为战争策略、全球
策略、迂回策略等。
中东的许多恐怖主义组织以“圣战”来号召和宣传群众,本·拉丹多次向美国发出战
争宣言书,表示自己进行的是圣战。这种战争策略采用非对称手法,用一系列的恐怖袭
击来进行自己的“战争”。这种恐怖战争策略更注重对袭击目标造成破坏和损失,而不
是宣传效应,因此,具有更大的极端性。这种不对称恐怖战争策略是他们希望寄托之所
在,同时又易于在不同文明间制造隔阂,为恐怖分子拓展生存空间。
全球战略被中东恐怖主义组织运用得淋漓尽致。他们在西欧出击、东非出击、北非出
击、中亚出击、东南亚出击。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这一策略不仅越来越便利,也会造成
更大的影响。
最近发生在东南亚、非洲的一系列恐怖爆炸事件是中东恐怖主义迂回战略的运用,是对美国反恐战争的迂回打击。随着印尼巴厘岛、肯尼亚、摩洛哥爆炸案调查的深入,本·拉丹的组织与这些事件的关联越来越明显。
标签:恐怖主义论文; 中东历史论文; 美国宗教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 中东论文; 以色列总理论文; 巴以冲突论文; 沙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