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23022619720410xxxx;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232
摘要: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背景下,技能劳动者总量不足、技能水平不高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日益凸显。十九大党中央提出了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作为培育技能型人才孵化池的高职院校与企业,要形成供需联动机制,共同探索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新时期下,延承传统企业师傅带徒这一模式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技能工人综合素养与技艺,助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举措。进一步拓展了职业培训工作领域,创新职业培训模式,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本文以企业作为立足点,就企业新型学徒制与传统师徒带教的区别,以及在技能队伍建设中的实践与成效,阐述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职能与重要性。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校企联合;师徒带教;技能人才;工学结合
一、实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战略背景
学徒是从事学习的人,一般用“弟子、学生、学徒”等称谓,从学徒的产生而言,泛指培养特定的工匠,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技能和相关知识,从参与简单工序活动,以感官、认知为主,再经师傅指点,反复模仿、训练,最终掌握所学技艺。从其培养过程和方法来看,属于职业培训类的活动。
中国目前已步入信息时代,大力发展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成为主要趋势,但强大的信息智能背后,必须依托人工去实现和掌控,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才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制造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我国近年来制造业领域出现技能人员严重供给不足现象,仅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达百万名,鉴于人口红利的消失,10年后中国进入工业强国行列,这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工人主要培养阵地,就目前而言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和成果。然而传统职业教育仍然无法解决目前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和制造业技能人员短缺问题。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新时期诞生的技能人才培养新举措,突破传统师带徒培养方式,更注重学徒内在价值追求,精准定位职业教育与市场企业的供需点,化解招工用工难的结构性矛盾,激发企业培训的内在动力,为员工技能储备与提升构筑平台。
二、企业新型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
传统学徒制是在实践生产过程中,徒弟通过“看、问、练”,在师傅示范指点和影响下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徒弟从最基本技能学起,经过反复训练达到独立操作要求,训练过程普遍存在带教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乏味、刻板,重模范无创新,学技与就业脱离等问题。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的突破和改良,形式上改变单一的师带徒,把职业教育理念和传统学徒制有机结合,立足依托以企业为主导,实行企校联合、工学一体培养模式,企业成为学徒制实施主体,学徒经过培训获得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学习的技能适应、符合市场、企业需求,使技能学习成为一种就业赋能行为。
三、一线代表城市技能工人队伍现状
2017年上海抽样统计的455.20万户籍从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有190.1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为32.08%,但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围绕两大方面:
1.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不平衡
在沪中央企业、市属主要控股集团高端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占劳动者比重高于50%,远超平均水平,但传统行业和低端制造业内的技能人才队伍发展还是比较缓慢。队伍结构老龄化、技能等级低端化、技能教育碎片化是主要问题。
2.技能人才队伍发展不理想
一是“看不远”,调研表明技能劳动者明显缺乏自我提升的动力。二是“跑不动”,低技能劳动者的技能水平长期处于止步不前的状态,很难得到提升。三是“跳不高”,提升技能等级、考取技师、高级技师等又需动脑背又需动手做难度很高。
3.职教培训项目与企业岗位要求脱离
许多职业培训项目与企业实践生产存在脱离现象,学生校内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工作岗位无法得到应用,学无致用成为当前职教培训和企业用工的困惑。
四、企业推行新型学徒制的探索与成效
对企业而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解决企业用工难,储蓄持续发展力,提升人力资源综合能力,完成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推行,就是为企业在技能队伍建设注入强心剂,通过政府扶持、院校服务,为企业培养高质量技能工人队伍降本增效。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隧道)始建于1965年,是中国最早开展盾构法隧道技术研发和施工应用的专业公司,也是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基地。公司以“全球一流的隧道及地下空间建设总集成商”为愿景,志在为城市功能提升提供多类型的地下空间领域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国内78%大直径越江隧道建设由隧道公司承建,上海 85%轨道交通工程由上海隧道建设。近5年公司先后承担53项国家及地方重大科研课题,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6项,形成自主知识产权285项,编制国家级工法20项,其中高技能人才参与研发申报的专利技术21项,个人主创命名的工艺工法有11项。企业现有职工4000余名,其中产业工人1100多名,高级及以上技能等级员工439名,占产业工人总数37%。
从国家人保部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至今,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建筑施工行业的领军企业,结合行业优势,坚持倡导“以人为本,以技育才”的理念,以培育中国地下工程施工特种工匠为目标,根据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要求,秉承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的原则,设计了“五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入手,赋予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新理念,整合行业内、企业内优质的技能人才培育资源,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双师教学”的培育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上海隧道新型学徒制生源主要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以及应届大学生,进入新型学徒制通道的学员通过为期2年的系统培养,完成学院生到企业人的转换,从新手到骨干的跨越,储备岗位胜任技能。
1、职能部门联动,健全管控体系。
科学严谨的体系是上海隧道新型学徒制工作的基本保障,公司首先运用专业测评工具对新进学徒进行个性化测评,获取个人特长、爱好、性格等方面信息后,配备带教师傅,确定带教目标,因材施教设计学徒技能培训方案。
2、“五位一体”创新培养模式,学以致用提升岗位技能。
上海隧道在新型学徒制试行中,注重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地下作业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从施工工艺、工序、操作规范着手,设计了“五位一体”的学徒制技能培养机制。
(1)从“学校”到“企业”,入职培训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培训内容主要涉及企业文化理念、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职业道德建设。期间为了激发学员团队合作意识,公司开设了拓展训练科目,通过户外团建活动,增进学徒间了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走出去,请进来”创新培训形式,激发学徒内在学习动力。
在传授学徒专业知识的同时,公司更注重培养学员系统思考能力和理论工具的应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观摩、交流的形式帮助学徒掌握地下结构施工的原理及规程,了解前沿装备操控,激发学徒学习技能内在兴趣与动力。
(3)从“课堂”到“工地”,岗位锻炼储蓄实战应对技能。
以工程项目为依托上海隧道借助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让学徒通过真机操控、模拟排故,进一步熟悉装备的性能、操作工序与工艺。企业聘请行业内大师级工匠担任实训操作导师,通过开设现场技艺公开课,面授绝技绝活。
“以赛促技”是学徒技能晋升的快速通道,公司每年坚持举行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竞技活动,通过同业务竞赛,选拔优秀选手纳入青年快速成长池,突破年龄限制,重技能,轻学历,与职业化通道接轨,技师可享受工程师待遇,高级技师享受高级工程师待遇。通过技能比武,有效检验学徒知识结构、操作技能。
(4)从“单一”到“多元”,传帮带传教解惑。
传帮带是学徒制的主要方法,2016年至今上海隧道已有40名学员与企业内高技能人才成功结对。带教方式上克服传统师徒带教相融性弱的弊端,采用课题式目标带教法,发挥师傅“传帮带”职能,以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作为带教内容,让学徒掌握岗位规范操作流程,获取专业技能等级的同时,提升现场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5)从“列兵”到“尖兵”,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在适应岗位知识结构、技能要求的基础上,上海隧道结合行业产业工人队伍特征与建设目标,在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中,进一步加强学徒的思想引导和综合素质提升。先后开展了匠心逐梦、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岗位标准、施工质量、安全管控、工艺创新等培训课程,通过学习鼓励学员立足本职岗位,开拓创新、敬业爱岗,树立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3、企校双制,工学一体,开启认知学习模式。
2017年上海隧道与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在塘湾技能实训基地启动认知专项培养活动。双方就学生技能培养与生源分配达成一致意见,学校每年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增设行业特有技能操作课程,企业每年在学校选择专业对口的优秀学生入企进行专项技能培训。通过定向培养,使学生将抽象的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关联,充分了解学习的目的与应用。
4、设计职业能力指数,量化培训成效考核。
为检验、评价学徒培训成效,上海隧道根据职业能力指数衡量标准,制定了学徒培养成效考核体系,设计百分制考核方法。带教期结束经过统一鉴定获取人保部技能证书占40%,学习过程中月度、年度综合考核占30%,考核内容涉及出勤率、日常学习情况、师傅评价等客观指标。师徒带教阶段性目标完成率占20%,学习过程中个人奖惩情况占10%。
5、导入“双师型”人才培养理念,赋予新型学徒制新内涵
在新型学徒制试点中,上海隧道引入了“双师(技师+工程师)”型人才培养理念,从应届大学毕业生着手,针对不同的专业,先后组织百名应届大学生参加钳工中级、电工高级、钢筋工、木工培训,其中80%学员通过技能等级鉴定,获得相应等级证书,成功为行业、企业首批会技能、懂技术的“双师型”人才。
五、结语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有效实现形式,也是一种校企联合培养企业所需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一种新举措。“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带教模式,不仅丰富了学徒培养形式,同时有效提高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技能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建立在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导向上,其关键是“双重身份、双元育人”,即学徒首先是企业的员工,同时是职业院校的学员,既接受学院课程教育,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让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在政府激励机制助力,降低了教育与企业的培训成本,实现“双赢”效应。由此可见,随着企业新型学徒制全面推行,将会促进校企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为经济发展培育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良、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让更多的能工巧匠为“中国智造”筑牢发展根基。
参考文献:
[1]《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2]《个人加速成长与组织人才培养的大师智慧》 机械工业出版社
[3]《职业素养提升》高等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宋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学徒论文; 技能论文; 企业论文; 隧道论文; 上海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岗位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