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_张筱萌

教学改革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_张筱萌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支持,建筑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升高,尤其是关乎企业经济效益的工程造价人才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受市场需求和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展和加深,高职院校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老化、教学理念陈旧的现象,培养出的工程造价人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前言: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合理与否事关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成为职业教育结构理论的基本问题。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研究的目的在于阐述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构成因素之间的合理关系,助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体系,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现状与对策;

1.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现状

1.1专业定位不准确

自高职院校开设工程造价专业以来,全国范围内的院校对此专业的定位有三个方向,第一,在土木工程类专业基础上建立,偏向于技术;第二,在管理类专业基础上建立,偏向于管理;第三,在财经类专业基础上建立,偏向于投资和财务。高职院校没有将工程造价专业的定位理解全面,仅偏向于一个方向培养人才,无法融合建筑技术、财务、管理三方面的教育,或仅是将三个方面培养堆叠,囿于时间限制和自身实力无法进一步融合。

1.2课程设置比较封闭

在高职工程造价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环节显得比较封闭、落后和保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导课程设置固定。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专业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推出,若不及时更新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仅对原有科目所含知识的学习难以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这就使得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较难占有竞争优势。若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职业技能,则与高职院校以“应用型”为主的教学宗旨相悖,从而使得高职教育陷入尴尬的境地。这样看来,在课程设置上需要一场改革。

1.3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

在高职工程造价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依附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普遍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将所有的知识一股脑儿全部强加给学生,而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没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消化,使其成为自己的知识,只是囫囵吞枣的学习,这样在教学效果上大打折扣。如此看来,不改变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的发展。

1.4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的薄弱几乎是限制所有高职院校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原因,专业教师、辅导员和校企合作教师不能通力合作,自身专业水平或实践经验有所欠缺,成为培养学生的上限。由于工程造价专业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相结合的一个专业,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各课程既呈现一定的独立性,又呈现一定的相互融合性,若这种独立和融合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调配,必将导致专业培养目标无法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的治理对策

2.1重视市场调研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想要立准专业定位、更新教学内容、对接领域先进技术必须要重视对市场的关注和调研,首先,对已毕业学生进行调研,侧重专业知识、技能的适用情况,和就业企业要求;其次,对合作企业进行调研,获取市场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最后,关注行业论坛等方向,获取行业动态,市场调研的结果要切实与院校专业发展联动,为专业建设提供依据。

2.2对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在工程造价领域,最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主要表现在造价审核方面,工程造价编制方面以及工程投资风险方面。要想掌握这方面的技能,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学习和锻炼,在这过程中离不开对工程造价软件的熟练运用,对工程造价编制的重复练习,配之以必要的典型案例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因此在设计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内容过程中,要关注到工程造价手工编制的问题,要将典型案例和工程造价编制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工程造价软件,这样一来就可以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教会学生清单定价和定额定价等专业技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工程造价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全面提高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其竞争力。

2.3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

在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摒弃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学生向来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进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工程造价专业教师要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计划,当然这得在进行小班教学的模式才可能实现。此外,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2.4完善“三师”信息库,建立全面科学的考评体系

长期以来,各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体系考察都采用平时分加期末考试成绩分,且测评的时候主要由校内老师测评,这就使学生的职业性与实践性脱钩,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我们在初步研究中拟定培养方式考评采用“三师”考评,即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和整体总学分采用企业老师(主要是有经验的工程师)、学校专业老师(主要是高学历的理论老师)和学校职业老师(主要是学校的年级辅导员或班主任)三者来评定,同时在评定中要相互沟通配合,这样才能真正衡量人才的优缺,也有利于企业的选拔。

3.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等相关市场的不断扩大,社会各行业如房地产公司、建筑安装企业、咨询公司等对造价人才(包括造价员和造价工程师)的需求会不断增加,造价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应当看到,随着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变化,未来造价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会提高,可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工程造价应与国际接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国力的增强和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很多工程、建筑企业开始在国外谋求发展,但由于我国工程造价专业起步较晚,法律和各种制度标准不健全,虽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一专多能综合性人才需求更为急迫。国内外市场的多样化会促使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就导致市场的不断扩大,进而也促使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比如工程造价目前不仅仅缺少土建造价、安装造价、装饰造价,也缺少仿古建筑造价、市政园林造价等类型的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不仅给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为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引发了更多的思考。造价人才教育与培养需要相应的学科及继续教育支持。近年来,国家对造价行业实行了执业资格制度,通过对建筑造价人员的统一考试,取得相关执行资格。但是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更高要求,造价人员除应具备工程师的技能素质以外,还应该在法律法规、管理、经济学理论、计算机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仅通过一次考试取得执业资格很显然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造价工程造价人员不断接交继续教育。

结语: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师资力量,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双向过关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对当前领域中常见和新技术有足够了解和认识的人才,为我国建筑行业培养急需的人才,这样才能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迎来发展空间,为建筑行业提供发展所需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秀云.初探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与专业定位[J].职业教育研究,2011(3).

[2]伍娇娇.浅谈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造价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02):58+60.

论文作者:张筱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教学改革高职工程造价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_张筱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