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城市集中供热模式的思考论文_王秀玲

关于我国城市集中供热模式的思考论文_王秀玲

天津市静海区科慧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 301600

摘要:近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很大提升,城市集中供热需求量逐渐增多。随着信息化水平的逐渐推进,作为城市供热系统的设计人员,一定要积极探索,主动接受新事物、新方法、新设备、新软件,并将其快速应用到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设计当中。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时期城市集中供热的现状、供热模式、分析了未来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集中供热模式;思考

引言

为了满足环境保护、建筑节能和采暖制度改革等方面的要求,城镇能源供应结构日趋多元化,采暖供热方式也一改传统区域燃煤锅炉房一统天下的局面,形式越来越多。各种采暖方式的差别很大,燃料或能源不同,多种多样的供热设备,热系统规模由大到小,由集中到分散。多样化的供热方式,使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但同时,如何评价和选择如此众多,特点不一的采暖方式也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供热系统模式的比较和选择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问题,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不同的供暖模式有各自的特殊性和适用范围,能源结构、燃料价格、能耗大小、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等都相差很大,同时不同的燃料和燃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另外,气候条件、管理水平和政策因素对其影响十分显著。对各地区大量的实际调研与测试数据为依据,综合全面的考虑每种供热系统模式的各自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论证,对每种供热模式均给出定性的适用性和定量的能耗水平、经济性和环境影响。每种供热模式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能耗水平包括耗热量、能量转换效率EEC和折算标煤耗量,经济性包括初投资和运行费,环境影响包括直接污染物排放和间接污染物排放。

1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现状解读

(1)集中供热能耗较高。热能效率与成本消耗不成正比,使得集中供热成本较高,造成了不必要的财政损失,增加了财政负担,是我国集中供热运行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直观问题。由于长期的设备落后和缺乏管理等原因,使得热能在转换过程中就白白流失掉许多,更遑论在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流失。在每一年的市政财政收支结算中,在供热供暖这一块,往往是入不敷出、收不抵支,这些问题,都对城市的经济持续增长和建设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2)集中供热效率偏低。热集中供热效率偏低问题是制约着当前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现状的一个根本症结,因为实际的热能运行工作中,供热到户时的热量往往远远低于标准设置中额定热量,使得热能消费者存在着被欺诈消费的心理。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加热环节的区域单位收费虽然是一致的,但是对于各个区域的供热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流失消耗却缺乏控制,导致供热质量始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使得消费者蒙受了损失。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城市集中供热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落后以及集中供热工作管理制度未落实等,多个细节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城市集中供热的运行效率偏低。

2供热系统类型

2.1设置混水泵的直连供热模式

设置混水泵的直连供热模式在集中供热中发展较慢,其原因主要是一次网的压力太高,采用混水直连,一次网压力超过用户系统内管道构件及散热设备的承压能力。故在大型集中供热系统中难以普遍应用。但是这种连接方式相对于间接连接方式来说,主要优点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初投资费用低。因混水泵连接工艺结构上没有换热器,那么也减少除污器过滤器、管道以及一些管道附件等设备,同时减少了热源循环水泵的扬程,因为不需要克服换热器、过滤器以及除污器等的阻力损失;不需要软化水系统以及补水定压系统,同时还省去了一些控制设备,因为在间连网中,由于一次、二次网的水力工况互相独立,故需分别在一次、二次网上设置控制点和变频泵来进行调节控制。

(2)热损耗较小,维护费用低。

(3)混水泵可以克服一部分阻力。整个系统的阻力主要由热源循环泵克服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混水泵分担。

(4)可以拉大一次网供回水温差,减少系统输送流量,减少系统能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降低输配电耗。混水直供方式一次网的富余压差可以保留在二次网中,在二次网中转化为循环动力将热水送往各热用户。

2.2设置换热站的间接供热模式

热汽由热源出发,经由换热站输送向城市的这个环节之中,由于水泵和换热设备等的技术落后或者运行效率差,常常使得此环节中的热量流失严重,使得工热管道中的热汽质量无法保障,因此,需要使用创新技术对换热站进行技术优化和创新升级,以确保其工作性能,促进其节能减排效用。换热站中的循环水泵是其热量流失严重的主要症结之一,对于循环水泵,其应用价值还是存在的,所以应当从其他方面着手,例如通过对换热水循环泵的运行方式进行调节,使其流量效率与工作运行效率一致。

2.3单管供热模式

(1)采用单管供热系统以后,管网的压力有所降低,而且主干线越长即主干线的阻力损失越大时,单管供热系统的运行压力相比于双管供热系统下降的越多,这样就拓宽了混水泵直接连接的应用场合。

(2)单管多热源除具有双管多热源的一般优势以外,因为单管系统沿程管径不变,管径本身就具备了环状管网的特点,只要在两个热源的干线上的适当位置处增加一个等径的连通管就构成了环状管网,可靠性比较高,运行调节也比较简单。

(3)在单管供热系统中,总流量沿程不发生变化,系统中任意一个用户流量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其它用户的流量,供热信息网了解到这样就有利于分户计量供热系统的实现,用户按照自己的用热量进行交费,如果关断不交费用户也不会对其它用户造成影响,这对分户计量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带来很大的方便。

(4)单管系统对扩网的适应性更强,单双管虽然均可对供水进行再热,但是双管的再热源位置比较固定,就是在主热源之后。而单管再热源的位置比较灵活,只要是供水温度有再热的必要就可马上串联一个热源,热源个数也没什么限制。

3未来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供热事业在“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方针指引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根据统计可以知道我国东北地区的供热普及率从2%增加到12%,2006年集中供热面积已达26.58亿平方米之多。我国集中供热事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便已实施,1980年基本确立了集中供热和联网供热的供热方法和技术路线。国家发改委将发展热电联产作为我国“十一五”供热系统节能的重点措施。“十一五规划纲要”将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能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国实现节能改造的方法包括调整能源结构,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量。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控制技术与集中供热系统相结合,通过标准工业串行通信方式将管网的关键数据进行收集后反馈至控制中心,并采用价格低廉的传输介质,实现控制系统的物美价廉。未来在我国供热中应大力发展供暖系统能源节约技术,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源使用率。科学管理:应学习发达国家供热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和先进的管理体制,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可以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率。供热系统的改进应包括完善的供热系统的管理系统。

结语

未来,随着信息化水平的逐渐推进,作为城市供热系统的设计人员,一定要积极探索,主动接受新事物、新方法、新设备、新软件,并将其快速应用到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设计当中。

参考文献:

[1]冉春雨,王杨洋.集中供热系统的环保节能控制与关键技术分析[J].节能与环保,2019,2:70-71.

[2]张博.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的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

[3]李妍昕,冯哲愚,徐凯,等.长春市集中供热管网系统节能评价研究[J].供热制冷,2017,2:21-23.

论文作者:王秀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关于我国城市集中供热模式的思考论文_王秀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