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分析论文_唐静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分析论文_唐静

摘要:为了有效的提高土木工程的应用安全性,使地震出现时所带来的灾害减少,现阶段在实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时候,已经把抗震作为了研究与分析的核心内容,借此来确保土木工程质量的提高,同时促进土木项目建设的发展。所以,要选取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法,提升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功能。本文关键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实施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实际工作供应一些借鉴。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

引言

在地震出现的时候,形成的冲击波会对建筑物的各部分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所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持续发展,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已渐渐变成项目质量的评价规范之一。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实施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时候要对抗震实施特别精密的计算,这项工作难度非常大,所以,设计人员要持续积累总结地震灾害出现后的数据,持续总结经验教训。这些年来,土木结构设计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抗震概念设计,实际证明,抗震概念设计比数值设计的效果更加明显,在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获得了普遍的运用。

1、土木工程抗震结构设计中的必要性

对于抗震结构设计的必要性,我们关键从下面2个方面实施讨论。首先是目前社会是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的要求也在渐渐的提高,而且也越来越高的精确度,计算机已经渐渐的替代了传统的计算方式,再加上人们对安全的认知与关注度也在渐渐的攀升,使得在实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时候,建筑工程师把抗震作为了考虑与分析的核心。而且土木工程在结构上具备繁杂性,地震出现时所形成的动力具备多样性,这样就让抗震设计变成了当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重中之重。其次是为了确保施工建设质量的安全与实用性,就一定要确保设计概念的实际性与合理性,而这关键是从实体的实用性与真实性出发,让抗震设计持续的优化。

2、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2.1注重选择工程场地

在实施选择土木工程的结构场地的时候,第一要实施考核整个项目的场地,把施工场地的状态确定好,而且需要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当地的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都实施考察,尽可能的避开断层、滑坡、凹陷等不良的位置,假如这些地段没有方法避开,则需要在这些地段上施加必然的安全防护方法,避免发生意外。

2.2合理选用工程材料

建筑材料的合理选用是提升整个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功能的关键措施之一,在结构设计之初,要依据每一个材料的参数对其抗震功能实施分析,要留意对材料参数产生的变异性进实施认真研究与分析。同时要思考到一些材料的破坏会不会对整个构造的抗震功能导致影响。通俗的讲就是就算少数构件不可以正常运行,然而对其他构件不造成影响,要防止过分依赖某一种构件的情况发生。

对于整个土木工程的结构系统而言,第一要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第二是具备优良的抗变形能力、承载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因此在建设施工中通常使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实施施工,然而结构系统还一定要有标准的强度与刚度,对也许会存在的薄弱层和薄弱构件要使用有效的加固方法,这样来确保整个结构的抗震功能。

2.3布置合理的结构,提高抗震效果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布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对建筑房子抗震功能有非常好的提高作用,在建筑结构设计布置中,设计者需要思考到非常多的原因:所在建筑地的地形、建筑平面外形尺寸、抗侧力分析、分布荷载的状况等。表面上这些布置简单,可是真正应用在现实当中,就会发生各种各样不一样的因素而造成没有规定时所发生的效果,特别是当建筑设计的外在特别复杂,设计者非常难依照简单化方案的形式施工,只要把问题控制在允许区域即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的中国还没有对建筑结构设计作出清楚的规定,假如再加上是初来的设计者缺少实际的经验,很可能不能确保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一些设计师还一味地听投资商的意见,放任他们所说的无理要求,这样非常有可能破坏之前相对标准的设计,而发生各种问题,各种数据偏差,这样建筑结构设计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作用。

2.4建筑平面抗震设计

建筑平面布置设计的重点是均匀对称,同时均匀对称也能够更好地展现建筑物各类空间功能需求。假如建筑墙体、钢构件不对称,在地震出现时,建筑结构受力不平均,造成变形不均匀情况出现,建筑局部墙体乃至建筑物遭到损坏。建筑平面设计的重点组成元素是平面组合设计、单个房间设计。在设计单个房间平面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确定每一个房间的面积、门窗部位等。建筑平面组合方式具备多样化的特征,例如,集中式、单元式,要结合施工现场的现实状况,选取合理的平面组合方式。以单元式为例,在优化运用垂直交通的基础上,让各个应用空间有机融合,这种方式大不部分用于商住楼、高层办公楼。要尽可能在平面内设置竖向交通,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刚度、抗扭转能力等。假如竖向中心在平面外,在转角的位置要尽可能少开门开窗,避免发生 “转角效应”。以集中式为例,通过大厅,把各个房间相融合,大厅就是其关键的桥梁。这种方式相对适用于商场、展览馆,常常使用大跨度结构、空间网架结构等,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

2.5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设置抗震防线能够使地震对土木工程结构的冲击力有效减少,是提高整个结构抗震性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多道防线之所以可以非常好地起到抗震的作用,关键是由于在地震的过程中,延性相对好的构件首先发挥其抗震作用,尽管其它构件也有必然的抗震能力,然而发挥的作用比较小,因此在第一道防线的设计中,需要确保好各构件的延性和质量,在这基础之上,设置多道防线让地震波在传达到建筑结构以前已被消除,然后提高抗震功能。

3、应用有效的方法来增强结构抗震的功能

3.1在实施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时要为地震的外力能量设计一个建筑物传递的过程中所通过的传递与吸收的方法,而且需要对其实施科学的布局。并需要产生一个双向抗侧力的构件系统。为了达到要求,墙、梁和支柱的中轴线一定要保持在相同平面上,保证在地震时建筑结构有充足的承载能力,保证建筑物的抗震功能。

3.2在实施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相关的抗震要严格依照抗震等级要求使用,设计过程中墙、梁、柱的节点要单独处理。除此以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延展性和承载力还要确保达到相关的规范要求。设计时科学的截面尺寸要遵循强剪弱弯的原则设置,并要合理的配置构造配筋增强结构的节点构造。

3.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设置抗震防线,在地震发生时应当达到三个水准的设置防护标准,保证建筑的结构安全可靠。同时也需要确保在地震来临时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持良好的承载力与延展性。建筑的延展性必须要得到强化,合理有效的分布构件的强度和刚度,确保地震能量能被有效的吸收。

4、结语

一旦出现地震,对人们带来灾难还是毁灭性的,而土木项目建设作为一项和人们工作、生活息息有关的建设施工功能,应用安全是第一位,所以现在愈来愈多的学者加入到了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队伍之中,一起为增强建筑的抗震强度而努力。所以,有关研究人员要增强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功能的设计,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然后推动土木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朝阳.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技术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8):234-235

[2]王丽明,李惠.探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4,S1:206.

[3]张婧娴.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浅述[J].商品与质量,2016,(44):331.

论文作者:唐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分析论文_唐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