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泉书”总论中词学批评的成就_四库全书总目论文

试论《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的词学批评成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总目论文,提要论文,试论论文,四库全书论文,批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清代自康熙时起,由朝廷大量纂修官书。除前朝例有的经、史类官书外,“欲极赋学之全 ,而有《赋汇》;欲萃诗学之富,而有《全唐诗》,刊本宋、金、元、明四代诗选”(注:《历代诗余序》,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清内府本《历代诗馀》。)。值 得注意的是,还由赋学、诗学而及以往一直被摒弃于官书之外的词学。康熙四十六年(1707)

编成的《历代诗余》一百二十卷,是一部大型的历代词选。此书选词九千余首,分调编排, 选量与时间跨度均超过《词综》。康熙五十四年(1715),继万树《词律》之后,又编成《词 谱》四十卷。两书均由康熙“亲自裁定”,书前冠以《御制序》。参与纂修《历代诗余》、 《词谱》的,不少是于词学修养有素的名家,如杜诏,字紫伦,无锡人。有《凤髓词》三卷 ,《浣花词》一卷,《蓉湖渔笛谱》一卷。顾贞观评曰:“浣花风流蕴藉,词如其人,丽而 则,清而峭,晏、周之流亚也。”宋荦则谓其“词品在草窗、玉田之间”。又如楼俨,字敬 思,义乌人。有《蓑笠轩词》四卷。他的《群雅集》一卷,是历代文集中少见的全部是论词 的专集。《历代诗余》、《词谱》二书,以“钦定”的名义列入官书,这是宋以来所没有的 ,反映了词学进入子正统文学的行列,得到朝廷的官方认可。乾隆时编纂《四库全书》,秉 承康熙时的余风,于集部独辟词曲一类,收《花间集》以下主要是宋人词集一百余部,每一 种词集又撰有提要,对唐宋以来词的历史进程、两宋各家词集版本等作出系统评述,这是历 来视词为小道而终于进入庙堂所带来的词学观念的重大变化。

《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是有所承袭、有所凭借的。从目录学上说,为词集撰写提要始 于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该书卷二一专设“歌词类”,收录唐宋词集一百二十部。陈 振孙为之撰写解题,展开评论,开创了以目录提要为载体来开展词学批评的先河。陈氏受传 统文论的影响,拈出“词格”一说以论词。如《赤城词解题》称陈克“词格颇高丽,晏、周 之流亚”。论词重词格,论人则重气节。故陈氏对张元干、黄公度等人的一身正气甚为推崇 。《芦川词解题》介绍张元干生平,仅以“坐送胡邦衡词得罪秦相者也”一语,然其崇敬之 情已溢言表。《知稼翁集解题》也只用寥寥数语介绍黄公度:“坐与赵忠简往来,得罪秦桧 ,流落岭表”,然也隐含了对其人品的褒扬。反之,对康与之等人品低下者则不满。《顺庵 乐府解题》批评说:“(康)与之父倬惟章诡诞不检,事见《挥麈录》。与之又甚焉,尝挟吴 下妓赵芷以遁。与苏师德仁仲有隙,遂与苏玭训直之狱。玭,仁仲之子,而常同子正之婿 也。与之受知于子正,一朝背之,士论不齿。周南仲尝为作传,道其实如此。世所传康伯可 词鄙亵之甚,此集颇多佳语,陶定安世为之序,王性之、苏养直皆称之,而其人不自爱如此 ,不足道也。”

受《直斋书录解题》影响,《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也贯穿着以气格论词的批评原则。 如《于湖词提要》称张孝祥《六州歌头》词“其忠愤慷慨,有足动人者矣”,即以“忠愤慷 慨”作为其崇尚的气格之一。《稼轩词提要》以“慷慨纵横”之气论辛弃疾:“其词慷慨纵 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平斋词提要》以“抑塞磊落”之气评洪咨夔词 ,《竹斋诗余提要》以“沉郁苍凉”之气评黄机词,《坦庵词提要》以“萧疏淡远”之气称 赵师侠词。以气格论词,即要求词人抒发真情实意,作品内蕴充实,境界阔大,笔力高健深 厚,首尾一气贯通。同样,《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论人也重气节。《龙洲词提要》引《 渚山堂词话》云:“改之《沁园春》‘绿鬓朱颜’一阕,系代寿韩平原。然在当时,不知竟 代谁作,今亦无从详考。观集中《贺新郎》第五首,注曰:‘平原纳宠姬,奏方响,席上赋 。’则改之且身预南园之宴,不止代人祝嘏矣。盖纵横游士,志在功名,固不能规言而矩行 ,亦不必曲为之讳也。”韩平原,即韩侂胄。《宋史·宁宗纪》(庆元五年)“九月庚寅朔 ,加韩侂胄少师,封平原郡王。”四库馆臣认为,刘过在韩侂胄席上为其献词,有失气节 。

从版本学上说,《四库全书》所收宋人词选与宋元词话,相当完备。宋词别集则主要来自 毛晋《宋六十名家词》。《宋六十名家词》共六集九十一卷,收晏殊《珠玉词》至卢炳《烘 堂词》凡六十一家。“其次序先后,以得词付雕为准,未尝差以时代”(注:《宋名家词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二○○。)。《四库全书》则 按作者时代先后重行排列。李清照《漱玉词》、朱淑真《断肠词》未见于《宋六十名家词》 ,故从毛晋另刻之《词苑英华》本。四库馆臣肯定“唯晋此刻搜罗颇广,倚声家咸资采掇” (注:《宋名家词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二○○。),但对其存在的校勘问题,也作了批评。此类批评,虽不属严格意义上的词学理论批评, 但所关注的,实乃理论批评之依据。因为,在一纸鲁鱼亥豕的文本上展开批评,其结论必不 可靠。毛晋刊刻众家之词,传词之功不可没,但疏于校勘亦是事实。对此,四库馆臣时有批 评。如《乐章集提要》指出:“宋词之传于今者,惟此集最为残阙。晋此刻亦殊少勘正,讹 不胜乙。”尤为重要的是,此项批评对词籍校勘起到强烈的推进作用。词籍之校勘,宋时已 发其端。但校词而成专门之学,则直待至《彊村丛书》而臻于完善(注:参见《吴熊和词学论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3页。)。而《彊村丛书》等 词籍校勘的典范之作的出现,则与《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重视词籍校勘分不开。

毛晋于《宋六十名家词》各有题跋,这些题跋往往成了四库馆臣撰写提要的出发点。毛晋 《芦川词跋》谓张元干:“平生忠义自矢,不屑与奸佞同朝,飘然挂冠。绍兴辛酉,胡澹庵 上书乞斩秦桧,被谪。作《贺新郎》一阕送之,坐是与作诗王民瞻同除名。兹集以此词压卷 ,其旨微矣。人称其长于悲愤,及读《花庵》、《草堂》所选,又极妩秀之致,真堪与片玉 、白石并垂不朽。”《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介绍张元干时,赞同毛晋的观点。说:“毛 晋跋曰:‘人称其长于悲愤,及读《花庵》《草堂》所选,又极妩秀之致’可谓知言。”(注:《芦川词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但 对毛晋的有些言论,四库馆臣则有所批评。如毛晋《平斋词跋》谓洪咨夔:“其诗余四十有 奇,多送行献寿之作,无判花嗜酒之篇。昔人谓王岐公多富贵气,余于舜俞之词亦云。”而 四库馆臣则表示异议:“晋跋乃徒以王岐公文多富贵气拟之,殊为未允。”(注:《平斋词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这样的异议属

于正常的学术争论。但有一些批评意见则显得意气用事。如《东浦词提要》说:“毛晋刻其 词入《宋六十名家词》,又诋其虽与康与之、辛弃疾唱和,相去不止苎萝、无盐。今观其词 ,虽庆贺诸篇,不免俗滥,晋所摘《且坐令》中二句,亦体近北曲,诚非佳制。然宋人词 内,此类至多,何独刻责于玉。切集中如《感皇恩》、《减字木兰花》、《贺新郎》诸作, 未尝不凄清宛转,何独摈置不道,而独纠其‘冤家何处’二语。盖明人一代之积习,无不重 南而 轻北,内宋而外金,晋直以畛域之见,曲相排诋,非出于公论也。”《东浦词提要》认为, 明人有“重南而轻北,内宋而外金”的“畛域之见”,由此而认定毛晋对韩玉这位“由金而 入宋”者的评价也是不公正的。此论实已越出词学范围,正如饶宗颐所言:“《提要》讥及 明人重南而轻北,内宋而外金,则涉及题外而不中理。”(注: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33页。)对此,当区别对待。

从词学渊源上说,《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是浙西词派词学理论的后继者,但在继承的 同时,又有更张。康熙三十年(1691)《词综》问世,标志着浙西词派的确立。乾隆三十八年 (1773),四库开馆时,浙西派领袖朱彝尊虽已去世六十四年,该派另一盟主厉鹗也已离世近 二十年。但该词派仍占据着词坛中心。四库馆臣中的吴锡祺,则是浙西词派的后劲,有《有 正 味斋词》五种,始终尊奉浙派宗风。《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采纳与溶入浙西词派的理论 ,是当时词学环境所致。

《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对浙西派的继承,首先体现在对《词综》的认同上。《词综》 共三十卷,前二十六卷系朱彝尊所编,后四卷则由汪森所编。对此,《词综提要》评价说: “是编录唐、宋、金、元词通五百余家。于专集及诸选本外,凡稗官野纪中有片词足录者, 辄为采掇。故多他选未见之作。其词名、句读,为他选所淆舛,及姓氏爵里之误,皆详考而 订正之。其去取亦具有鉴别。盖彝尊本工于填词。平日尝以姜夔为词家正宗,而张辑、卢祖 皋、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为之羽翼。谓自此以后,得其门者或寡。 又 谓小令当法汴京以前,慢词则取诸南渡。又谓论词必出于雅正,故曾慥录《雅词》,鲷阳 居士辑《复雅》。又盛称《绝妙好词》甄录之当。其立说,大抵精确。故其所选能简择不苟 如此。以视《花间》、《草堂》诸编,胜之远矣。”这里,四库馆臣对浙西词派尊姜夔、重 南宋、倡雅正的词学主张表示赞同,认为“其立说,大抵精确”。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四 库馆臣也贯穿着这一态度。如对浙派崇尚的姜夔词,一方面在提要中给予很高评价:“夔诗 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绝一时,其诗 所谓‘自制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者,风致尚可想见。”(注:《白石道人歌曲四卷别集一卷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另一方面,对其词集的

收 录也予特别的待遇,共收了两种。除在卷一九八中收乾隆二年(1737)陆钟辉刊本《白石道人 歌曲四卷别集一卷》外,还将《宋六十名家词》本《白石词》一卷置于存目中。对浙派所推 重的其他词人,四库馆臣也颇加赞美。如,称史达祖词“清词丽句,在宋季颇属铮铮”(注:《梅溪词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 谓蒋捷“其词练字精深,调音谐畅,为倚声家之榘矱”(注:《竹山词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称张炎“以之接武姜夔,居然

后劲。宋元之间,亦可谓江东独秀矣”(注:《山中白云词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

浙西词派所倡导的“雅正”的论词要求,同样也在《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中得到贯彻 。首先,在内容上要求“其词亦婉约娴雅,无酒楼歌管簪舄狼藉之态”(注:《窟词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反对“尘容俗状 ”的“寡味”之词,尤其是那些“谀颂上官之作”和“寿人及自寿之作”。卷二○○《芸窗 词提要》评张榘:“其词仅五十首,而应酬之作凡四十三首。四十三首之中,寿贾似道者五 ,寿似道之母者二。其余亦大抵谀颂上官之作。尘容俗状,开卷可憎。”卷二○○《洛水词 提要》评程珌词“中多寿人及自寿之作,颇嫌寡味”;《筠溪乐府提要》也指出:“自《 虞美人》以下十二首,皆祝寿之词。颟顸通用,一无可取。”其次,在语言上提倡“语工而 入律”的“清词丽句”。如《故溪词提要》称李之仪“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减秦观”; 《 溪堂词提要》称谢逸《江神子》词“语意清丽”;《无住词提要》引胡仔语赞陈与义词“清 婉奇丽”;《芦川词提要》称张元干词“多清丽婉转,与秦观、周邦彦可以肩随”;《天籁 集提要》称白朴词“清隽婉逸”;《蜕岩词提要》谓张翥“其词乃婉丽风流,有南宋旧格” 。而对那些“浅俗”、“俚俗”、“甜熟”、“鄙俚不文”的语言,甚为不满,认为“有 乖雅调”。

但浙西词派“尊姜史而厌辛刘”,门庭过窄,招致不少异议。《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 于浙西词派论词虽有承袭,但一些重要的异议也由此肇端。浙派重南宋,然只局限在姜、史 等人,即使是被视为姜、史同流的吴文英等人,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四库馆臣则以纠偏 ,认为“词家之有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隐”,“其词则卓然南宋一大宗”(注:《梦窗词四卷补遗一卷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将其置于 词史中来评价。在对北宋词的态度上,四库馆臣也克服了浙派的某些片面性。朱彝尊曾声称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注:朱彝尊《解珮令自题词集》,上海书店《清名家词》本《曝书亭词》。),但四库馆臣对秦、黄则没有如此偏见。《山谷词提要》指出: “顾其佳者,则妙脱蹊径,迥出慧心。”《淮海词提要》也说:“观诗格不及苏、黄,而词 则 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流传虽少,要为倚声家一作手。”在评价《草堂诗余》时,也纠 正了浙派之偏见。朱彝尊在《孟彦林词序》中,主张“去《花庵》、《草堂》之陈言,不为 所役”(注:《四部丛刊》本《曝书亭集》卷四十。),甚至说《草堂》的选编者“可谓无目”。《类编草堂诗余提要》颇有针对性地指

出:“朱彝尊作《词综》,称草堂选词可谓无目,其诟之甚至。今观所录,虽未免杂而不 纯,不及《花间》诸集之精善。然利钝互陈,瑕瑜不掩,名章俊句,亦错出其间,一概诋排 ,亦未为公论。”既承认《草堂诗余》不如《词综》完善,又不一笔抹杀,为公允之论。

《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是对浙西派词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还表现在对词的“寄托” 的认识上。所谓寄托,本是诗学理论的范畴,强调作者的政治理想、政治情怀要在作品形象 与意境中含蓄寄寓。在清代有意识地提倡以寄托论词的,是嘉庆年间常州词派的张惠言。他 指出,词“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 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注:张惠言《词选序》,道光重刻本《张氏词选》。)

。此前,朱彝尊也已有所认识。他一方面从词人创 作的角度指出:“词虽小技,昔之通儒巨公,往往为之。盖有诗所难言者,委曲倚之于声, 其辞愈微而其旨益远,善言词者,假闺房儿女之言,通于《离骚》、变《雅》之意,此尤不 得志于时者所宜寄情焉耳。”(注:《陈纬云红盐词序》,《四刻丛刊》本《曝书亭集》卷四十。)

另一方面从读者阅读的角度指出:“诵其词可以观其志意所

存,虽有山林友朋之娱,而身世之感,别有凄然言外者,其骚之《橘颂》之遗音乎?”(注:《乐府补题序》,《四部丛刊》本《曝书亭集》卷三六。)这

是朱彝尊在解读南宋末年唐珏等人的咏物词时的体会,他认为这些咏物词寄托了作者的“身 世之感”,含有言外之意。四库馆臣也特别看重“备写身世盛衰”之词。《山中白云词提要 》指出:“(张)炎生于淳祐戊申。当宋邦沦覆,年已三十有三,犹及见临安全盛之日。故 所作往往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红刻翠为工。”遵循这一批 评思路,四库馆臣对一些寄托遥深的词给予肯定。如《珂雪词提要》称曹贞吉“其词大抵风 华掩映,寄托遥深。古调之中,纬以新意”。同样,在《鸣鹤余音提要》中,四库馆臣“不 以文字工拙论”,认为该集所录之词,“寄托幽旷,亦时有可观”。这里所说的“寄托”, 与朱彝尊所说的“假闺房之言,通于《离骚》、变《雅》之意”实质相同。不同的是,四库 馆臣还借鉴了诗学批评中“寄托”一词来运用,这就从批评术语到批评实质两方面发展了浙 西词派的批评理论,同时,也为随后而起的常州词派的寄托理论打下了基础。

《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的词学批评,对常州词派后期的代表人物周济同样也有一定影 响,这种影响集中体现在对周邦彦的评价上。四库馆臣针对浙派轻北宋的倾向进行纠偏时, 肯定了周邦彦词的艺术地位。《沈氏乐府指迷提要》评沈义父的论词要义时说:“其论词以 周邦彦为宗,持论多为中理。”沈乐“论词以周邦彦为宗”,是在其《乐府指迷》中体现的 :“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盖清真最为知音,且无一点市井气,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 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学者看词,当以《周词 集 解》为冠。”对此,四库馆臣予以认同,并将周邦彦词“多用唐人诗句,隐括入调”所达 到的艺术境界,评定为“浑然天成”(注:《片玉词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

,这对周济的论词具有明显的启发性。周济从词的审 美鉴赏出发,提出“浑化”一说。要求作品章法严谨,浑然一体,结构上不见人工斧凿堆造 之痕,而清真词即已达到此种境界。他说:“清真浑厚,正在钩勒处见。他人一钩勒便刻削 ,清真愈钩勒,愈浑厚。”因而要求作词能“以还清真之浑化”(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介存斋论词杂著》附录。)

。周济以“浑厚”、“浑 化 ”论词,推崇清真,显然与《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对清真词的批评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词体特征和词史演变规律的探讨,无疑是词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词作为音乐文艺,是 伴随着隋唐燕乐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诗乐结合的新型诗体,具有音乐与文学的双重属性。但 这种双重属性,在词的发展过程中,有分有合,变化不居。因此,探讨词体特征,考察词史 演变规律,两者必须有机结合。换言之,在探讨词体特征时,必须要有史的意识,这样才能 认识词体特征的丰富性。同样,在考察词史的发展轨迹时,认识到了词体特征的丰富性,才 会理解词史发展的阶段性。

对此,清代学者作过不少的探索。如汪森《词综序》在追溯词的起源时,从词与古诗在外 在形式上的相似性去思考,认为:“自有诗,而长短句即寓焉。《南风》之操,《五子之歌 》是已。周之颂三十一篇,长短句居十八;汉《郊祀歌》十九篇,长短句居其五;至《短箫 铙歌》十八篇,篇篇长短句,谓非词之源乎?”诚然,长短参差的句式,是词体的外在特征 之一,但不能据此将以往具有这一外在特征的诗歌如《南风》之操推为“词之源”。汪森的 错误在于忽略了词之源起实系于音乐系统的变异兴废这一关键问题。因为,他所说的周《颂 》等诗歌中的“长短句”,与词中的“长短句”同形而异质。比较而言,四库馆臣对词体的 认识要深入得多。虽然,其中也有“究厥渊源,实亦乐府之余音,风人之末派”之类的话(注:《四库全书部总目》卷一九八“词曲类”。),但不像汪森那样以外在形式为依据,将两者的关系加以坐实,而重在说明词与乐府一样, 均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具体分析时,四库馆臣能将词乐与词史结合起来。如《 宋名家词提要》指出:“词萌于唐,而盛于宋。当时伎乐,惟以是为歌曲。而士大夫亦多知 音律,如今日之用南北曲也。金元以后,院本杂剧盛,而歌词之法失传。然音节婉转,较诗 易于言情,故好之者终不绝也。于是音律之事转变为吟咏之事,词遂为文章之一种。其宗宋 也,亦犹诗之宗唐。”这里,既指出了音乐对词体的主导作用,尤其在唐宋时期,词对音乐 的 依赖:“盖当日之词,犹今日里巷之歌,人人解其音律,能自我制腔,无须于谱”(注:《钦定词谱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也看 到了在词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词、乐分离的趋向。即当“歌词之法失传”后,“于是 音律之事转变为吟咏之事,词遂为文章之一种”。对词体特征作这样的认识,是符合词史发 展实际的,因而也是把握住了词的艺术本质的。

与此相对应的是,四库馆臣在考察词史时,也尊重不同时期不同词人的创作风格,而不是 用 一成不变的模式来衡量。在描述唐宋词的发展、演变轨迹时,即是用变化的眼光来观照,如 《东坡词提要》曰:“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 居易。至轼而又有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 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故至今日,尚有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四库馆臣看到, 从晚唐到两宋,词经历了多次的变化。正是有了这些变化,才使词的艺术风格出现多样化, 才使词史得以发展。不管是柳永,还是苏轼、辛弃疾,他们都在推动词史的发展,因而,人 们对此“不能偏废”。这样的词史观也体现在对词人的个案分析中,如《乐章集提要》评柳 永词时指出:“盖词本管弦冶荡之音,而永所作旖旎近情,故使人易入,虽颇以俗为病,然 好之者终不绝也。”这里肯定了柳永词为人接受的原因,就在于柳永词符合传统词的“本色 ”特征。但对突破“本色”传统的稼轩词,四库馆臣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其词慷慨纵横, 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 不废。”(注:《稼轩词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在此之前,有些批评家,要么无视词的变化,要么对这种变化持否定态度,即固

守所谓的“婉约”传统。四库馆臣则不同,他们既认识到词是在不断变化的,又承认变化前后的词都是整个词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比较正确地把握住了词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之所以取得如此丰富的词学批评成就,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两 点似值得专门陈述。

第一,词籍提要的撰写者大都具有深厚的词学修养和丰富的创作经验。尽管我们目前还没 有考证清楚提要的撰写者究竟为谁,但四库馆臣中的不少学者,本人也都写词,如王鸣盛 有《谢桥词》二卷,蒋士铨有《铜弦词》二卷,陆锡熊有《篁村词》一卷,姚鼐有《惜抱轩 词》一卷,钱载有《万松居士词》,程晋芳有《勉行堂诗余》,余集有《忆庵剩稿附词》, 邵晋涵有《南江诗文钞附词》。总纂官纪昀虽未闻作词,但他长于衡文评诗,辨析源流,艺 术鉴赏尤为精到,见地甚高。曾评《文心雕龙》,评《苏轼诗集》,评《李义山诗集》,评 方回《瀛奎律髓》,所评每每超越常流。《纪文达公遗集》中有关唐宋诗文的题跋亦复不少 ,可见他于集部的研索有着长期积累。因此,《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所开展的词学批评 ,是以批评者精深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为基础的,其批评也就别具慧眼。如对姜夔 词旁谱的批评就具有预见性,《白石道人歌曲四卷别集一卷提要》指出:“其九歌皆注律吕 于字旁。琴曲亦注指法于字旁,皆尚可解。惟自制曲一卷,及二卷鬲溪梅令、杏花天影、醉 吟商小品、玉梅令,三卷之霓裳中序第一,皆记拍于字旁。宋代曲谱,今不可见,亦无人能 歌。莫辨其似波似磔,宛转欹斜,如西域旁行字者,节奏安在。然歌词之法,仅仅留此一线 。 录而存之,安知无悬解之士能寻其分寸者乎。”诚然,解读姜词旁谱,甚为艰难,四库馆 臣也难胜任。但他们意识到“歌词之法,仅仅留此一线”,故“录而存之”供后人探究。果 然,此后便不断有方成培、戴长庚、陈澧、张文虎、唐兰、夏承焘等学者,释此旁谱,并取 得了一定的成绩。

《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取得成就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对当代词学研究成果的吸收。四 库 开馆,始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终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历时二十年。期间,清代词学 业已取得不少成果。对此,《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择要吸纳。如姜夔词集,共收了两 种版本。其中,《白石词》一卷,为《宋六十名家词》本,《四库全书》置于存目;《白石 道人歌曲》四卷外集一卷,乃乾隆二年(1737)陆钟辉刊本,此本源出宋刊。四库馆臣舍毛刻 本,用乾隆刊本,即体现了对当代词学研究成果的高度重视和合理利用。因为,乾隆二年的 刊本,源出宋刊,传有陶宗仪钞本。与毛晋刻本相比,更具价值。故四库馆臣将此收入正目 ,而将毛本录入存目。此外,对厉鹗《绝妙好词笺》的收录,也反映了四库馆臣对最新成果 的及时关注。《绝妙好词》为南宋周密所选,元以后三百年间已罕见。乾隆十三年(1748), 厉鹗与查为仁搜讨合作《绝妙好词笺》。乾隆十四年(1749)成书,翌年刊刻。此时离四库开 馆,仅隔二十三年。四库馆臣将之收录,撰写提要,加以评说,体现了其批评的时效性和前 沿性。其价值自然也就胜人一筹。

综上所述,《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体现了乾隆时期的词学批评成就,具有重要的词学 理论价值。在批评形式上,它遥接宋代《直斋书录解题》,丰富了以目录提要为载体的词学 批评实践。在批评理论上,注重对词的本体特征和词史发展规律的理性分析;对浙西词派理 论有继承,也有超越;是乾隆时期正统词学观念的集中体现;在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的理论 转变中,发挥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标签:;  ;  ;  ;  ;  ;  ;  ;  

“四库泉书”总论中词学批评的成就_四库全书总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