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地理论文,案例论文,价值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准,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聚焦点,如何使教师由工匠型转变为专家型、由知识传承转变为引导创新、探究,应是教师们深深思考的问题。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构成上和语言叙述上都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关系的内容,使学生更大限度地理论联系实际,真实地面对地理现象及发展过程,全面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悟”出地理知识真谛,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中,达到“我想学”的心理状态。这给地理教师也带来一种挑战,如果还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疑有悖于新课标中最突出的灵魂——探究精神和人文素养。因此我们应当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才能不愧对新课标。对此笔者在《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节中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简述
案例就是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通过对一个或几个问题及其发展过程进行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去粗取精,加工成具有典型性、能与教材中重点内容紧密结合的,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情景描述。案例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中把这一案例向学生们展示,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判断、推理,达到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不同:
案例教学是模拟真实问题,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论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所追求的不是要求学生找到解决问题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增强消化和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从讨论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上的益处,而且能从讨论中学会与人沟通,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中教学的主体应是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案例所描述的特定环境中,对案例所提问题进行讨论、争辩,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促使学生刨根问底地找到最佳决策。因而,它强调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思维,强调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是选择、编写好案例,组织和指导好课堂讨论。
二、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例析
第一步:阐明本节课的知识点
本节内容按教学大纲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把影响城市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以及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知识点,结合世界著名城市进行讲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灵活多变的方法,夯实基础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影响城市区位因素的良好框架,并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课后分析世界几个大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为学生形成强烈的表达欲望打下基础。
第二步:场景布置,表述案例
第二课时,在教室布置上,把讲台撤掉,同学们的课桌围成一圈,实行圆桌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处在平等的位置,这样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多方位的交流及充分的讨论,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分发案例,人手一份。具体的案例是:秦汉时代,在黄海之滨有一海盐运输中心,因靠海故称海州,它是方圆几百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行政、商业中心,富甲一方,名扬千里。后来由于海岸线向东迁移,海州的地位逐渐被刚兴起的新浦所取代,后者成为现在的连云港市的行政、商业、文化、交通中心。再后来,海岸线进一步向东迁移,真正的海港变成了今天的连云港,造成“港”与“市”不一的分布格局。前几年,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市政府应该东迁到连云港,这样“港”“市”合一,有利于我市城市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国际知名度的提高。请同学们运用城市区位因素的有关知识来综合分析,市政府应不应该东迁?
第三步:案例分析
在分析案例时,学生必须把自己放到案例所描述的环境中去,并在案例描述的环境中去选择主要决策者的位置,并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小组先自己讨论,交流思想,形成共识,然后四个小组在一起进行面对面的“口战”,先说明观点,然后论述,大家畅所欲言,结果两个小组同意市政府东迁,两个小组不同意。同意东迁的理由主要是:新浦河运中心的地位已经衰落,新浦地区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而连云港港口地区气候良好,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海洋运输在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中占的地位日益重要,特别是“海洋世纪”的到来以及环太平洋经济的崛起,更有利于连云港港口经济的发展。不同意的理由主要是:新浦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河运便利,较完善的交通网络,较好的基础设施,如若市政府现在东迁,必然带来资金巨大的浪费等等。经过同学们的唇枪舌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得出市政府目前不宜东迁这一结论。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成败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在组织案例分析时,坚持以鼓励为主;调动积极因素,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坚持集体参与原则,交流时对事不对人,以学生为主,在策略上采取学习者经验共享的方式,营造一个氛围,让知道者告诉不知道者,让不同经验者得到交流,使学生充分享受来源丰富的各种信息,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学习风格,使他们真正感到自己是课堂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三、案例教学的作用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笔者体会到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它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好方法。
1.案例教学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点,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它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应该用于何处,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从而既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增长在实际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如讨论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时,不仅要求学生深刻领会各种区位因素的类型、内涵,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还要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启发学生解放思想,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对城市区位问题有较深的理解,达到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既懂原理、又会操作的程度,把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度引向更深的领域。
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更严格,由于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上的新的开拓,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遇到问题时不是漠然处之、无从下手,而是以一种愉悦、亢奋的心情迎接它,解决它。
2.有利于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变为主体,但并不是说教师就可有可无了,或者说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只是一个旁观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生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起“导演”作用,在课堂讨论中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另外,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学习,增强了个人自信心和相互合作能力。而且通过这节课,也会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城市区位因素”一节中的长处和不足,以此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造就新型地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培养新世纪人才
案例教学法对地理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学能力、知识结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改革开放的社会经济实际,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实际生活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