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作用分析及研究论文_张君梅

张君梅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合肥 230041)

【摘要】目的:以肺小结节诊断为例,分析多排螺旋CT的诊断作用。方法:以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80名肺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患者肺小结节尺寸,将患者的分为3组,开展回顾性分析,将CT扫描所获得的图像按照1.50mm和2.50mm层层厚进行重建,分析三组患者的CT图像清晰度特征、重建速度、重建结果的判定准确度。结果:根据1.50mm厚与2.50mm层厚重建的影像处理结果,两种方法的肺小结节整体显示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0mm层厚的重建速度较1.50mm层厚更快(P<0.05)。结论:在多排螺旋CT应用于肺小结节诊断以后,不同层厚重建的诊断价值较为相近,2.50mm层厚在重建速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适用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多排螺旋CT;肺小结节;CT图像清晰度;重建速度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089-02

多排螺旋CT技术在肺小结节诊断过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肺小结节诊断为例,对多排螺旋CT的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80例肺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肺小结节尺寸,将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男性患者32人,女性患者28人,年龄在35~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6±5.3)岁,该组患者的肺小结节直径在5mm以内(含5mm)。第二组男性患者33人,女性患者27人,年龄在(36~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9±5.5)岁,患者肺小结节直径在5~10mm(含10mm)之间。第三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在34~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4±5.1)岁,该组患者的肺小结节直径在10mm以上。经检验,三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展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检查,均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机开展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上臂上举过头,嘱患者屏气完成扫描。常规轴位扫描,扫描范围由锁骨上至胸廓下缘。采用螺旋扫描方式,管电压120kV,电流250mA,常规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患者检查结果由同一组医师按照不同层厚进行重建。

1.3 观察指标

三组患者层厚重建清晰度与层厚重建速度。

1.4 评价标准

层厚重建清晰度评分采用5分制,5分为肺小结节图像显示清晰,1分为图像显示模糊,分数越高图像的清晰度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开展统计学分析,层厚重建清晰度评分与层厚重建速度评分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第一组、第二组与第三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层厚重建清晰度评分

三组患者的层厚重建清晰度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多排螺旋CT设备可以满足单层扫描要求、多层扫描要求与整体扫描要求,扫描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诊疗[1]。就临床医学领域的发展现状而言,多排螺旋CT设备可以发挥出降低医师工作强度,提升临床治疗的科学性的作用,其在横断面形态学诊断、平面重建、结肠检查及内窥镜检查等方面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此种设备在头、颈部临床诊疗、心脏疾病诊疗及胸腹部诊疗方面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如在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断中,医护人员可以利用多排螺旋CT设备,对心脏、冠状动脉关系进行判断。在胸腹部诊疗方面,此种设备可以应用于胰腺、肾上腺、肝、胆等器官的诊疗过程之中。一时也可以在多排螺旋CT应用于临床诊断以后,完成病变、血管的三维重建。在肺小结节诊断方面,多排螺旋CT设备的不同层厚的应用问题已经开始得到研究者关注。肺小结节诊断是临床医学领域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多排螺旋CT设备在图像空间分辨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在这一设备应用于临床诊断以后,整个操作过程具有安全简单及费用低廉的特点。一些研究者认为2.50mm层厚的重建速度较快[2]。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与之相近。

肺小结节主要指的是人体肺部内部直径在3cm以内的软组织影。一般情况下,肺小结节可分为单发肺小结节与多发肺小结节。部分肺小结节是肺癌的早期表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肺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在临床医学领域,非早期发现的肺癌患者5年内的死亡率始终高于早期发现的肺癌患者的死亡率。肺小结节诊断是早期肺癌诊断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发现肺小结节以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5年生存率。影像学检查在肺小结节诊断过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3]。在多排螺旋CT应用于肺小结节诊断以后,相关人员需要为CT设备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也需要注重肺小结节诊断效率的提升。本次研究表明,多排CT设备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作用与肺小结节直径无关。2.50mm层厚在重建速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故而其有助于肺小结节诊断效率的提升。现阶段一些国家已经将多排螺旋CT诊断方法列入到医疗保险项目之中,这一措施表明多排螺旋CT的临床价值已经得到了医学领域的肯定。未来这一诊断技术在我国仍然具有较为明朗的应用前景。

综上,在多排螺旋CT应用于肺小结节诊断以后,不同层厚重建的诊断价值较为相近,2.50mm层厚在重建速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适用于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国飘.多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01):161-163.

[2]杨婷.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作用分析及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3):41-42.

[3]陈宏.肺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0):123.

论文作者:张君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作用分析及研究论文_张君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