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欣赏--读“高中新课程标准”中的“文化生活”模块_文化论文

浅谈文化欣赏--读“高中新课程标准”中的“文化生活”模块_文化论文

浅谈文化赏析——学习高中新课标“文化生活”模块札记之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生活论文,札记论文,浅谈论文,新课标论文,之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文化生活”部分的内容目标指出:“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对此作了相应的教学提示,如:就鉴赏某一文化作品,举办专家讲座或作品解读;开展“如何提高文化欣赏的品位”的讨论;请学生推荐自己所钟爱的文化作品和艺术形成,并说明理由,分享积极向上的文化体验。设立上述内容目标,旨在给予高中生文化生活以指导。上述内容目标涉及到文化赏析的含义、意义等问题。

一、文化赏析的含义与形式

所谓文化赏析,是指人们对文化产品以及文化活动方式的欣赏、鉴赏和分析,以期领悟其中所内涵的丰富的思想含量和精神魅力,从而获得情感的共鸣与精神享受。

文化赏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平时喜欢的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文物欣赏、球类棋类对局欣赏等,都可以看作是文化赏析活动。例如,“琴、棋、书、画”是闻名世界的中国文化瑰宝,古代文人都非常重视“琴、棋、书、画”的练习与赏析,视其为修身的必修课。

琴是中国古代人音乐的代表。它绝大部分以山光、水影、江波、云雾、花鸟林石、松竹泉涧以及世外渔樵为题材。从《高山》《流水》《梅花》《阳春》《渔樵》到《醉渔》《梧桐舞秋风》,皆一脉相承,传达着同样一种情绪,这便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中国古代音乐的许多作品中,有借自然风光暗示个人的幽深思绪的,也有许多反映对国事、对民族安危的忧患之情的。像琴曲《梅花》《白雪》《离骚》,都是应用了隐喻式的表现手法,借物喻情,象征一种人格的美好或道德的、政治的寄托。你看到了梅花,就想到了梅花的道德品格,看到了白雪,就联想到如白雪一样品质的人格。

《春江花月夜》《渔舟晚唱》,是中国古典音乐的巅巅之作。那隐隐渔鼓,悠悠洞萧激起人心中多少神秘的思绪?谁能说得清楚?中国音乐的风格,如画之线条飞动,如舞之节奏飘扬,如诗之情潮激荡,又如哲人满怀哲意,心涵天地……风神十足,标韵称天。这便是中国音乐乃至中国艺术的“无我之境”。

棋者,奇也。中国棋既有规矩,又变化万端;既要有胆略,又要精于计算,因此只有那些高瞻远瞩而又心细如发的人,才能成为好棋手。古往今来,棋谱层出不穷,妙招花样翻新,所以说,棋是一个奇迹,是中国文化创造的一个奇迹。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中国传统体育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并且在启迪人的智慧、培养高尚人格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的棋,特别是中国围棋、中国象棋,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体育项目和艺术,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的书法艺术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精髓。中国书法,其韵味与音乐的意境、舞蹈的神态相沟通,篆、隶、楷、行、草以其各自独特的舞姿,融入琴棋诗画之中,共同反映着中华民族那博大、坦荡、乐观、平和的精神世界。赏析中国书法,可以使我们体会中国的文人风骨和艺术追求。

中国绘画是沟通自然与人心灵的一座桥梁。它的透视方向和情感韵律,会将我们的整个身心放入生气勃勃、意境优美的自然之中。欣赏中国的绘画,犹如走进一个山水园林,使我们体会自然和人类唇齿相依的关系。

中国的锦绣山河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一,是祖国母亲的肌体,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讴歌她,画家赞美她。从五代荆浩的《匡庐图》、北宋王希梦的《千里江山图》,到当代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古今画家们都以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和心灵,展示出万里锦绣河山的美丽,也表现了中国人对自己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一条长长的山水画卷,如一曲曲充满深情的歌,长久地回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中国绘画的形象具有特殊象征意义。虽然是花鸟竹石、水波烟云,其实也都是情感的寄托,人格的象征。画家笔下的松、竹、梅、兰、菊、荷……都有深刻的精神意蕴,如以松比喻人格的刚正不阿,以竹比喻品质的节操持正,以梅比喻性格的不畏艰难,以兰比喻品格的孤芳自赏,以菊比喻人品的高雅端正,以荷比喻人性的出淤泥而不染……都富有哲理意味,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二、文化赏析的意义

(一)文化赏析有利于充实赏析主体

文化赏析对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实现人的精神自由,都具有重要意义。

1.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非常复杂,包括人的知识、经验、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意志、智慧等。

文化赏析能增长知识智慧。文化产品都会反映一定的社会风貌,特别是优秀文化产品,本身就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更深刻地折射出它赖以产生的时代精神,从而有利于人们获得知识,增长智慧。

例如,人们从《诗经》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情。这就是孔子曾肯定的《诗经》具有的“观”的作用。观,就是观察民风民情,如《硕鼠》更直接地控诉了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的罪恶;《黄鸟》反映了广大人民对暴虐的殉葬制度的强烈憎恨;《七月》则真实而质朴地记述了农民一年四季繁重而辛勤的劳动过程。又如,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社会风俗画描绘了从汴京城郊,经洋河码头、河边街市、虹桥、汴京城门,直到城里十字路口的广阔场景。画面容纳了500多个各种行业的人物,如官吏、绅士、百姓、船工、脚夫、店主、小贩、知识分子、道士、和尚、算命先生、江湖郎中等,真可谓三教九流,应有尽有。人物的姿势、情态也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格,为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又如,文物与古迹,历来也是人们喜欢赏析的对象。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如古代建筑、雕塑、陶瓷、青铜、玉器、书画等。一些具有特殊价值的物品,如“红军长征文物”“革命烈士文物”以及“文化大革命文物”等,也是重要的文物。

文物作为历史和文明的载体,真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兴衰荣辱,以实物的形态积淀着民族的文化蕴藏,是人民群众物化了的精神追求。我国拥有大量地上的、地下的、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文物,它们包容了56个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这些作为中华文明进程标志的历史文物,不仅是专业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人们欣赏、审美并从中感受历史文化魅力的艺术品。

古迹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人文景观,也可以说是一种以空间形式保存时间痕迹的文物,它包括古人类遗址、古都古城、古代建筑、坛庙宫观、古典园林、陵墓、书院、碑林等,如我国的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秦始皇兵马俑等,都是闻名世界的名胜古迹。在这些名胜古迹中,深藏着人类的智慧历史,遗忘或者损坏这些保存下来的人类智慧,就意味着人类文明的中断乃至人类生命的部分死亡。同时,人们可以根据对文物、古迹的分析、考察,了解到许多历史面貌,品味古代先贤的艺术追求。

收藏是将具有某种研究价值、历史价值、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的物品收集起来的文化活动。收藏的物品几乎是包罗万象的,如邮票、邮品、火花、门票、书画、工艺品、古钱币、纪念章、磁卡、糖纸、旅游图、房子、青铜器、铜镜等,都有收藏价值。收藏各种物品,实际上是收藏历史。例如,人们可以从一张张邮票中,获取非常丰富的文化信息,了解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有人说,邮票是微型百科全书,是国家的名片。

文化赏析不仅开阔了人们的知识视野,而且能增长智慧。人们从围棋、象棋精彩对局的赏析中,不难领悟统观全局、声东击西、随机应变等中国的兵家智慧;从优秀书法作品的赏析中,可以受到人生的启迪。中国的书法,或端庄严肃、风骨凛然,或庞洒自如、姿致高雅,而这些风格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尤其是他们在做人处事方面,不都是一种人格的表率,一种智慧的启迪吗?

文化赏析能陶冶情感情操。优秀文化产品传达着创作者的主观情志,而情感具有感染性,此乃鉴赏者的情感从中受到影响的客观根源,《管子·内业》说:“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美术“所构的境界优美高尚,能把我们卑下平凡的境界压下去”。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认为,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性格会变得高尚优美。亚里士多德也指出:悲剧借引起人们的怜悯与恐惧使情感得到陶冶;人的道德品质可以受到音乐的影响。德国美学家莱辛则把剧院视为道德世界的学校。

赏析中国古诗,有利于人们从中吸取丰富情感的营养,使人的情感变得丰富和高尚。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情是中国诗的根本。《小雅·采微》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表达的就是戍边兵士在归途上遭受雨雪和饥渴的苦楚,回忆起来时的风光,心中的万千感慨之情。当然,并不是任何情感的抒发都能成为诗,能言志的情,才是诗中所要抒写的典型化的情。中国古诗强调诗缘情的同时也要言志,像屈原、陶渊明、杜甫等著名诗人,皆有兼济天下、关心百姓的志向,他们的情也因志高而愈深沉美丽。像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倾诉了一个人民诗人的肺腑真情;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韩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袒露了一个“诗圣”忧国忧民的百结柔肠。他们发自真情的诗句,直到今天依旧能令人感到其中蕴含的力量。

2.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人的精神力量与物质利益、人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责任、自信心、进取心、爱情、亲情、友情、愤怒、意志等密切相关。其中,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自信心、进取心,道德情感、坚强意志、真挚的友情、爱情以及对敌人的仇恨等,共同组成人的精神动力系统,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些精神力量又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无数经验表明,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既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奋斗目标,也可以磨炼人的坚强意志,形成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抗日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太行山上》等歌曲,激发出人们英勇杀敌的无穷力量。在当代,通过文化赏析激发精神力量的事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我们阅读了司马迁、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霍金等人的故事,赏析了不畏挫折的诗词格言,观看了中国女排、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场面,当遭遇困难、挫折的时候,这些故事、诗词格言、拼搏精神,时常会激发出我们战胜困难和逾越挫折的精神力量。

3.实现人的精神自由。从1974年7月15日秦俑被正式发掘以来,它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民众。带着画板的美术家来了,他们庆幸秦俑的发现填补了秦代美术史的空白;年老的元帅和将军们来了,他们笑看吴钩,说秦俑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兵法、兵器和军阵,提供了最真实的资料和现场;经验丰富的冶金学家来了,他们手按秦剑,惊呼中国古代的冶金术的绝对高超和无与伦比;一向崇拜古希腊雕塑艺术的一些学者专家来了,一改往日的约定俗成之见,认为秦俑细致入微的造型艺术,堪称世界雕塑史上时间最早、成就最辉煌的一章;国外最资深的文物鉴赏家目睹秦俑,禁不住热泪眶……这一场景,可以说是人们进行文化赏析时其精神自由状态的生动写照。

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数不胜数的人类优秀文化产品,既有被称之为诸如金字塔、宙斯像、摩索拉斯基陵墓、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阿泰密斯女神庙、罗德岛太阳神巨像以及亚历山大的灯塔这样号称“世界七大奇迹”的不朽文化产品,也有像《理想国》《红与黑》《红楼梦》《命运交响曲》《最后的晚餐》这样经典而精美的文化产品。当漫步在优秀文化产品的长廊时,我们不仅在经历着一种美不胜收的精神漫游,而且实际上变成了拥有最丰富的文化资源及最广阔的精神自由的人。

毋庸置疑,当我们沉浸在优秀文化产品赏析中的时候,自然会浮想联翩,但我们更会因为沐浴着人类精神世界的灿烂阳光而豁然开朗。在我们的世界上,一个人所拥有的最高权力,恐怕就是能够独立地给自己的精神世界赋予意义。这是每个人最高的精神尊严,也是一件神圣而迷人的事情。而当我们赏析先贤们所创造的优秀文化产品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就已经迈步在最切实、最完整地实现这种权利的大道上。

人类世界与动物世界最本质的不同就是我们人类拥有精神。人类与动物虽然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但是,我们人类在拥有一个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身体在内的客观世界之外,还拥有一个专属于人类的主观世界,即人的精神世界。

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人的肉体组织决定了人类永远无法脱离世俗生活世界,也决定了人类增长技艺、开拓自然、发展生产的原初动力。而人又是不满足于吃饱喝足的动物,人还有超脱于世俗生活之上的更高的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正是由于人有高尚、神圣的精神生活追求,从而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正是由于人有高尚的精神需求,以及正义、道德、良知、价值关怀、人生意义、人性之爱,美才成为人类永恒的话题,而人类精神生活世界的不断充实和拓展,也才成为一个时代进步的重要尺度。可以说,从人类诞生的第一天起,人类就在追求灵与肉的统一。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参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人类灿烂的文明之光时刻映照我们的灵魂,让先贤智者的思想之火时刻锻造我们的良心,从而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充满善良和正义,使我们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更加文明。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充满阳光。

(二)文化赏析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的发展

首先,文化赏析有利于文化产品价值的实现。文化赏析与文化生产是互相依赖、密不可分的。离开了文化赏析,文化生产就失去了任何价值。俄国文艺家别林斯基说:“文学不能没有读者群而存在,正像读者群不能没有文学而存在一样。”这就是说,文化产品的价值,是通过文化赏析活动而体现出来的。马克思说:“一件衣服由于穿的行为才现实地成为衣服;一间房屋无人居住,事实上就不成其为现实的房屋。因此,产品不同于单纯的自然对象,它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才成为产品。”如果没有文化赏析活动,文化产品就没有任何价值。文化生产也就毫无意义。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文化生产是起点,文化赏析是一种文化消费活动,它是这一过程的终点。一种文化产品只有被消费了,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可见,文化赏析对于文化产品价值的实现是多么举足轻重。

其次,文化赏析是文化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文化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的文化需要。也只有能够满足人的文化生活需要的文化生产,才能真正具有存在的意义。同时,文化赏析又是刺激、促进文化生产不断发展提高的巨大动力。人们赏析的优秀文化产品越多,就会促使文化生产者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三、努力提高人们的文化赏析能力

懂不懂文化赏析,其精神活动的表现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游览泰山,有的人看到沿途的崖刻和寺庙建筑等文物、古迹,会吟诵起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深深感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有的人却“有眼不识泰山”,觉得“一见如故”,“花钱买苦吃”。

的确,由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别,就使得我们各自文化赏析的对象和体味有所不同。面对同样的文物和古迹,有的人会欣赏,发思古之幽情,因而能感到精神的愉悦和思想的充实;有的人却不会欣赏,只是消磨时光,感觉不到有什么精神上的收获,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

正如没有“音乐的耳朵”就无法体验音乐的美妙一样,没有“文化的眼光”则无法品味优秀文化产品的高雅与圣洁。这就是说,文化赏析不仅需要在一种圣洁的精神世界中去进行,而且更需要用一双饱含高雅的审美激情的眼睛去赏阅。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培养自己的文化赏析能力,学会用“文化的眼光”看世界。

提高文化赏析能力的途径,一是要博览群书,二是要取法于上。博览群书,是从广度上讲的,指广泛涉猎各种优秀文化产品。“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因此,要想做到全面地看问题,就务必广泛涉猎。要接触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艺术门类的大量作品,从中汲取丰富的艺术营养。任何优秀文化产品,都是特定社会生活的印记,总透射出或多或少的社会信息,必须拥有一定的社会知识,才能了解和领悟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文化意义。我国当代青年在不同程度上都患有“偏食症”。比如,在各门类艺术中,兴趣集中在音像艺术(如音乐、电影、电视)方面,对文学则较冷淡;在音乐艺术中,热衷于流行歌曲和通俗唱法,而对古典音乐和美声唱法则敬而远之;在文学作品中,喜欢读言情、武打小说,而对经典名著所知甚少;等等。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必然导致艺术鉴赏力的下降和萎缩,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取法于上,是从高度上讲的,指涉猎高层次的艺术作品。古人云:“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这告诉我们,如果总是观赏上等艺术作品,那么我们的鉴赏力只能达到中等水平;如果总是观赏中等艺术作品,我们的鉴赏力就免不了沦为下等了。德国诗人歌德也有相似的论述,他风趣地说:“莎士比亚给我们的是银盘装着金橘。我们通过学习,拿到了他的银盘,但是我们只能拿土豆装果盘里。”歌德也曾经对他的朋友爱克曼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所以我只让你看最好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至于过高,而是恰如其分。美国美学家奥登举例说:“要提高一个人对食品的鉴赏力,你不必去说他通常吃的食品多少糟糕——比如说白菜煮得过火了,而是劝他尝一碟烹调精美的菜肴。”

毫无疑问,著名经典作品对我们来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是经过历史筛选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举世公认的优秀之作。在西方,有画家达·芬奇、雕塑家罗丹、小说家巴尔扎克、戏剧家莎士比亚等;在中国,有画家齐白石与徐悲鸿、音乐家聂耳与冼星海、诗人李白与杜甫、小说家曹雪芹等,他们的作品居于世界艺术的峰巅,升华着社会公众的心灵,提高着他们的艺术鉴赏力。

赏析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应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如:有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有赏析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的方法,有社会学式的赏析、作品表现形式的赏析、感悟式赏析、比较式赏析,等等。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很重要的一点是力求理解其内容意义。即我们在把握优秀文化产品艺术价值的同时,更要注重领悟和理解其思想教育价值。因为优秀文化作品对于历史的影响和作用,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其思想教育价值。它们对社会历史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注重把握这些方面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体现作者的初衷,全面实现作品的价值。同时,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境界,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我们在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时,不能只停留在对它的旋律、它的表现方法的理解上。而应当进一步从作品所表达的顺应历史潮流的人生理想、热爱生活、不怕挫折的生活态度中,受到深刻启迪,以此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南。

(本人在探讨有关文化问题的过程中,多次得到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文化生活模块编著者、华中师范大学秦在东教授的指导,谨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

标签:;  ;  ;  ;  ;  

浅谈文化欣赏--读“高中新课程标准”中的“文化生活”模块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