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灾后重建
赵 鑫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由于全球灾害频繁发生,我国农村地区受灾后的重建工作非常重要。我国正处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转型阶段,在农村灾后重建工作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农村灾后重建的研究是一个焦点问题。本文阐述开展城乡统筹推进意义和农村灾后重建内容,分析农村灾后重建的复杂性因素,结合城乡统筹农村灾后重建的实际需求,提出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灾后重建的对策。
[关键词] 城乡统筹;农村灾后重建;农村经济
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采用科学合理的对策提高农村地区灾后恢复能力,有利于农村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本文以城乡统筹发展为背景,以农村地区灾后重建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提高农村地区灾后重建工作的质量,保证农村地区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那个时候,姥爷给一家人盛菜,我的碗里必定有最多的丸子和嫩菜叶,然后是姥姥,最后剩下的菜帮子永远是姥爷口中的“最爱”。
1 开展城乡统筹推进意义
城乡统筹推进可以打破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保证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的实施意义主要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城乡统筹可以加快城市和农村地区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的快速融合。城乡统筹工作推进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时间进行推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城乡统筹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农村,要保证城市和农村在生产要素上的互通和有效共享公共资源。城乡统筹工作的开展需要政策的正确引导和支持。城乡统筹具有多样化模式,因此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统筹工作推进的意义可以提高农村地区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1]。
2 农村灾后重建主要内容
农村灾后重建工作内容主要是在受灾地区实施完紧急的救援措施和相应的应急工作后,在政府和社会的援助下,灾区农民对自己受灾的家园进行恢复,对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行重建,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恢复到受灾之前的水平。农村灾后重建工作包括对受灾农村地区灾情的评估、灾区生产和生活的重建、工程建设施工和外界的救援等工作。农村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是持续的过程,要重建精神家园并提高受灾地区的防灾能力。农村灾后恢复重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包括对灾害的预警、应急应对和恢复重建等,主要是重新建造受灾地区毁坏的建造和基础设施,恢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农村灾后重建工作是在社会和政府多方面的支持下,对农村受灾地区的原有生命线和生产线进行恢复,保证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恢复到灾前水平,甚至比之前还要好,保证农村灾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并加强对未来灾害的防御能力[2]。
3 农村灾后重建的复杂性因素分析
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城乡统筹因素对农村受灾地区灾后重建具有重要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是我国城乡发展的关键时期,城乡统筹战略的提出可以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化结构,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
农村灾区产业的重建工作要加强对基础产业的发展。要加大农村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力度,注重环境保护,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的。农村灾区重建不仅要对道路、学校和医院等基础硬件设施进行建设,而且要结合自然资源的特点建立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灾后农村产业建设要围绕城乡统筹进行,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旅游、种植等特色产业,让农民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建立多结构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充分利用农村地理位置优势建立新兴产业基地,引进适合农村发展的新产业,也可以对大型新兴产业进行引进,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城乡统筹工作的实施[5]。
4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灾后恢复重建目标
为实现多轮清点的协同工作,定义状态标志,该标志可以表示三个状态,不妨将三个状态表示成S0、S1和S2。标签中保存这个状态标志,三个状态中一个为初始态,另两个为中间态,为了后续的描述方便,不妨设S0为初始态,S1和S2为中间态。标签的该标志在供电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改变状态的需求,则标签应维持该标志的状态不变,即S1或S2,在没有供电的情况下,该标志应能在一定持续时间内保持不变,即S1或S2,当没有供电超过了持续时间,标签的标志状态恢复为初始状态,即S0。
基于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的农村灾后恢复重建的具体目标,如图1所示。
会计盈余是上市公司盈余披露的一项重要指标,而稳健性是衡量会计盈余质量的最基本特征。通常债权人为了减少损失,会要求更好的会计稳健性;再者,供应商和客户也希望公司能够有效识别经营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保障会计稳健性。一方面,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有助于帮助人们认识会计稳健性及相关会计行为带来的经济后果,有助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进而帮助完善会计准则,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会计稳健性的提高有助于优化公司内部管理结构,促进证券市场正常运行,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能对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一定的指导。
另外,由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会加快灾区重建工作的进程,所以在农村灾后重建工作目标实施中不仅要恢复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而且要改变农业生产模式,推动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灾后重建要求恢复农村支柱产业,发挥以城带乡的作用。灾区重建工作中投入的资金和建设的项目,要向“三农”倾斜,并把资金优先用于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然后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科技和基础设施的重建。城乡一体化推进目标主要是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让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乡统筹工作进程。
基于城乡统筹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施目标是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重建,推动一元化结构模式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可以对灾后重建的农村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消除城乡社会经济之间的屏障,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稳定发展。在城乡统筹的思想指引下开展灾后农村重建工作,可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减少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稳定发展。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灾后农村重建工作,包括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重建、基础设施重建和生态环境重建等多方面[4]。
图1 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5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灾后重建的对策研究
5.1 灾后农村产业重建对策
自然灾害给农村受灾地区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破坏,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灾后农村地区的恢复和重建任务艰巨、复杂,自然灾害给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房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农民生活的家园被摧毁,灾后重建工作要尽快让农民恢复生活和生产。灾区恢复重建给农村灾区突破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农村经济结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灾区重建可以对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进行科学统一规划,不受原有发展空间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且灾区重建可以改变原有的不合理产业布局,更好地实现城乡统筹战略。灾区重建工作可以推进农村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抓住发展机遇,加速城乡统筹发展。总之,影响农村灾后重建的因素复杂,灾后的农村地区首要解决的是灾区农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的现实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3]。
5.2 加强灾后农村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
农村灾后基础设施重建主要是对防灾设施和市政设施等进行重建。城乡统筹发展中,基础设施重建的原则是服务、共享和安全。建立城乡一体化设施体系,让城镇的水电气基础设施可以延伸到农村,构建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的构建标准,加快农村和城市的结合。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性,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构建,提高基础设施的安全性。灾后农村基础设施重建要以民生为主,首要任务是构建灾民生活和生产的生命线设施。主要以恢复为主,对设施的重建为辅,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上重建灾区基础设施,更好地恢复农村地区农民原有的生产和生活能力。
天空中飘下了一抹水色,气腾腾的,像雾,像雨,又像风。不一会儿,一片天都变得灰蒙蒙的,无论是城市还是背影,在茫茫的烟水里连魁梧的轮廓都混沌了,更别提辨出谁是谁的寄托。
5.3 农村灾后生态环境重建
从城乡统筹的角度来看,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是城乡生态环境统筹的重要内容。城乡生态环境重建主要是加强对农村地区污染的治理,以修复受灾造成的土壤、水资源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受灾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重建,是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对农村生态的恢复,是对农村环境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构建农村和城市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结合城乡统筹发展工作进行受灾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重建,恢复水土保持的基本功能,加强对森林的保护,退耕还林,建立“绿色工程”,提高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减少受灾农村地区对周边城市造成的负面影响,推进农村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加强对受灾农村地区的污染治理,控制灾区的污染源,提高农村环境治理能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平衡,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6 结语
灾后农村恢复和重建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城乡统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可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灾后恢复和重建研究,可为农村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明皓,戴志中,邱道持,等.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布局优化:以彭水县保家镇为例[J].经济地理,2011(3):476-482.
[2]韩自强,巴战龙,辛瑞萍,等.基于可持续生计的农村家庭灾后恢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4):158-167.
[3]褚冬竹,池磊,黎柔含.农宅应急图集问题与优化:基于“5·12”汶川大地震灾后农宅重建实情的讨论[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6(5):63-65.
[4]魏博,王英帆,崔羽.灾后重建背景下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新型模式探讨:以青木川镇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99-504.
[5]卢阳旭,赵延东.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居民住房重建资金获得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1(6):125-129.
[中图分类号] D632.5;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29-14-2
作者简介: 赵鑫(1980—),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急管理与计算机应用技术。
标签:城乡统筹论文; 农村灾后重建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论文;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