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要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模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做论文,共产党员论文,模范论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党一贯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始终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一开始,党中央就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在党的历次重要会议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十二届六中全会还专门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重大方针;十四届六中全会又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根据全面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在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全党同志的一个重要考验。”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历史责任,发挥自己的作用,经受住这一考验,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模范。
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的显著特点是比它以前的社会形态具有更高的文明。而要创造更高的文明,必须有更高的思想境界、更先进的科学理论。历史已经证明,正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无产阶级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人类精神的精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文明高于资本主义文明的一个基本原因,是社会主义文明从而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他们的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的理论体系,它正确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工人阶级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都不能代替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和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属于精神文明的一部分,但它不是一般的组成部分,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部分,处于灵魂、核心的地位,对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体现出来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区别于以往社会精神文明的根本标志。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马克思主义影响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部内容和整个过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部工作中,无论是思想道德建设还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无论是制定总体规划还是指导具体活动,无论是当前的工作还是未来的发展进程,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也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作为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领导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我们的理论建设、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法制观念建设,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一种开放的、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发展和创新。在现实生活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并在生动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我们应该像邓小平同志形象描写的那样:不能丢掉老祖宗,但又要敢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
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著中的个别论断。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十分丰富,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一系列基本原理。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个别论断和提法会因条件的变化而不适用或者过时,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普遍适用、长期有效的。我们应该永远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坚决反对那些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同时又抛弃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的教条式理解,抛弃那些对社会主义的不科学的认识,抛弃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思想。
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本国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任何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但一般地需要马克思主义,尤其需要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需要本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这种本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活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的直接的指导思想,也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全面、正确、积极地坚持和实践这一理论,是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二、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为武器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这些思想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首先,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还联系我国的现实情况,进一步告诫我们: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因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基本方针。
其次,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们的精神动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全过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也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全过程。邓小平同志对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都进行过大量而又深刻的阐述,内容十分丰富。他说:“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这不是短期的政策,是个长期的政策,最少五十年到七十年不变。”他还明确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认为:“四个现代化,我们要搞五十至七十年,在整个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个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
第三,邓小平同志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特别要教育好后代。他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四有”当中,邓小平同志认为最重要的是有理想和有纪律。邓小平同志还着重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
第四,邓小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实行改革开放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我们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他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这一手。但是为了保证这个政策在贯彻执行过程中能够真正有利于四化建设,能够不脱离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同时还有另外一手,这就是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对于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我们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用西方资产阶级没落文化来腐蚀青年的状况再也不能容忍了。
第五,邓小平同志强调,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不能丢。邓小平同志更加重视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他认为应该把党的一整套作风恢复起来,发扬起来。他特别强调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对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也是十分重视的。他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有精华也有糟粕,应该批判地继承;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文化,有科学的成果,有腐朽的东西,应该有选择地借鉴。因此,邓小平同志又指出:现在应该明确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同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六,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其他各种专家,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同志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智力开发等重要观点。他指出,全党全社会都要真正尊重知识,真正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而且要从工作制度上创造有利于杰出人才涌现和成长的必要条件。他还说:“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当前这个转变时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们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责任尤其重大。”
第七,邓小平同志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决不能削弱,对思想上的不正确倾向要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不闻不问。他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他还说:“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这项工作,各级党委要做,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每个党员都要做。”在谈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时,邓小平同一再强调,对思想上的不正确倾向不能压服,要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不搞任何运动和“大批判”;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深入群众,要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周到细致;要继承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但过去那种简单片面、粗暴过火的所谓批判以及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处理方法决不能重复;要分析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摆脱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根据我国历史新时期的特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第八,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他指出:“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克服软弱涣散的状态,已经成为全党的一个迫切的任务”;“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搞好党风和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对于搞好社会风气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他认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搞精神文明,关键是以身作则”;“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要通过整党,加强党的建设,恢复发扬党的传统作风,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发挥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党的领导作用。
三、必须努力探索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
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仅在于现实生活中一些腐朽思想、丑恶现象重新滋长蔓延所发出的严重信号,还在于我们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工作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我们必须认真分析这些新情况、研究这些新问题、解决这些新矛盾。
首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思想体系,防止和消除精神鸦片、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国际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渗透,愈来愈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西方一些政治势力则借助这一潮流,十分重视运用“比导弹更重要”的意识形态手段,打一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攻心战”。他们在苏联东欧得手以后,便更加起劲地运用这一手来对付中国等现有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国际格局的变动中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但是,实行开放也会有风险。门户既开,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纷至沓来,鱼龙混杂,一些资本主义腐朽有害的东西趁机而入;这就会使一些缺乏辨别力和抗拒力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在一种盲目“趋新”心态的驱使下,追求时髦,以至视腐朽为神奇,趋之若鹜。所以在扩大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大胆吸收国外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积极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坚持社会主义思想体系,防止和消除精神鸦片、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国际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其次,要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严重曲折,马克思主义再一次遭到新的“神圣同盟”围剿,国际上“西强我弱”的态势更加险峻,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自身也处在努力适应时代变迁而推陈出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不免感到困惑迷茫,以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不中用了、不那么时兴了,产生了所谓“信仰危机”、“理想幻灭”。历史往往有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20世纪初也曾出现过“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极端严重的内部危机”。1910年,在马克思主义运动发生“极深的瓦解和混乱”、“各种各样的动摇”的历史关头,列宁十分明确地指出:“现在,由于资产阶级的影响遍及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同路人’,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受到了来自截然相反方面的曲解,因此团结一切意识到危机的深度并了解到必须克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者来共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是再重要不过的了。”当前,我们在思想理论战线上面临的问题和任务,不也是这样吗?
第三,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来。群众在感受到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活力和效率、商品的丰富和便利之时,又对它的各种负面效应议论纷纷、反应强烈。市场经济对我们多年来提倡和形成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对以艰苦创业为荣、奢侈挥霍为耻的社会风尚,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廉洁自律的党风政风,对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构成的强烈冲击,是不可低估的。我们既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体现追求物质利益的法则,又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和根本原则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特别是应该要求党员和干部具备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为行为准则的共产主义思想道德。这就不仅提出了如何把市场经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问题,而且提出了如何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问题。这“两个结合”又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第四,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真正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必须牢牢抓住不放。但是又要看到,在聚精会神抓经济的情况下,有时很容易忽略和放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有些同志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以致这些年来,精神文明是“软任务”、物质文明才是“硬任务”的观念颇为流行,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因此,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真正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也是一个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难题,这对于以“改造社会、培育新人”为己任的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新的严峻的挑战。然而,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使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使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同时又促使我们必须努力探索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
四、共产党员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
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人的素质建设,无论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还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水平,都是提高人的素质。没有人的素质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社会生活中、家庭生活中表现出怎样的思想道德水平、精神境界,不仅是全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对其他社会成员的行为起着一种示范作用,对整个社会风尚起着一种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
首先,要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做讲学习的表率。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刻也离不开先进思想的指导。共产党员要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和自己的思想实际,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头脑,发扬革命前辈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澄清理论是非,统一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不断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自觉性。
其次,要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做讲政治的表率。社会主义社会是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整个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要努力学习政治、历史和社会知识,自觉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政治立场,努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以良好的素质和带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努力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三,要反腐倡廉,艰苦创业,做讲正气的表率。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地败坏了党的声誉和社会风气。党风廉政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共产党员必须正确分析党风的现状,充分认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克服消极悲观、畏难发愁、怨天尤人、左顾右盼等不良倾向,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严格执行“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要做反腐败的勇士,不做喊反腐败的“拉拉队”,以率先垂范、洁身自好的具体行动,做讲正气的先锋战士。
第四,要牢记宗旨,强化服务,做讲奉献的表率。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共产党员都要像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徐虎、李素丽那样,“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更美好”,以干好本职工作、多生产人民喜爱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多提供优质服务的实际行动,把毕生精力献给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事业。
第五,要团结互助,舍己为人,做讲风格的表率。社会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和谐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这就要求共产党员发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风格,发扬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济困的集体主义精神,积极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以助人为乐、团结互助、关心体贴人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不断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像磁石一样把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
第六,要严以律己,遵纪守法,做守纪律的表率。精神文明建设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党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也是铁的纪律。共产党员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必须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党的组织之中、纪律之下,凡是党所提倡的,都要坚决做好;凡是党所禁止的,都要坚决不做。
标签:精神文明论文;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教育方针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时政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