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塑造军校学员法治人格的几点思考论文

培养塑造军校学员法治人格的几点思考论文

培养塑造军校学员法治人格的几点思考

赵璐璐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摘 要 :着眼新时代法治要求,本文在科学定位军校法律教育中法治人格培养塑造的地位作用基础上,提出思考,要创新军校法律教育形式手段,多层面、立体化、全过程培养塑造学员法治人格,以达到内化法律认知,领悟法律精神,升华法律信仰,最终养成法治人格的行为自觉。

关键词 :法治人格 培养塑造 立体化 过程 长效化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法治人格是把法治精神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并外显为持续的行为选择的综合统一体。无论是法治信仰、法治思维的强化,还是法治精神的培养,首先都必须培养塑造学员的法治人格,让他们从内心和思想上认同法律、尊崇法律,举止和行为上的追求正义、遵纪守法。

一 、准确把握军校法律教育方向 ,着力培养法治人格健全 、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1]”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习主席反复强调法治,把法治提升到信仰的高度。针对军队,习主席明确指出,“要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把法治教育训练纳入部队教育训练体系,把培育法治精神作为强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法治内化为政治信念和道德修养,外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2]”。军校学员是我军未来领导干部的源头,在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备法治人格,只有对于法治有一种心理上的真正认同,才能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推动实现治军方式“三个根本性转变”的骨干力量。

法治人格培养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包括法治认知提升、法治情感升华、法治理性养成等过程环节。受传统知识教育模式影响,长期以来我们把法律教育目标简单定义理解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法治情感和法治理性的培养。法律教育脱离法律的精神,教育本身就会成为机械的传授,内容上空洞乏味,效果上更会差强人意,学员被动地学习,考试突击复习,把考试及格做为目标,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针对当前“95”、“00”后学员“权利义务意识模糊”、“法律行为习惯欠缺”、“责任担当意识不强”等法治人格淡薄的窘境,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法律工具论”、“法律法条论”、“法律课堂论”认识,准确把握军校法律教育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员自身价值利益需求感受法律的价值所在,使法治实践成为他们的行为指南,在认同法律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认识到法律的价值和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信奉法治,依法办事。实现学员面对法律问题从“这属于法律范畴”——“法律要我这么做”——“我要这么做”——“我正在这么做”的行为习惯,不断培养塑造其法治人格。

二 、创新军校法律教育形式手段 ,多层面 、立体化培养塑造学员法治人格

目前,军校法律基础课程方法手段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塑造法治人格,因此有必要探索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手段,摆脱以往枯燥的教条灌输式的方法,多层面、立体化开展法律教育,使得法律教育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从而激发学员学法热情,正视法律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自觉地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形成法律信仰,养成法治人格。

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等多种形式,以强化培养学员法治人格的认知基础。

我们常说习以为常,在这里就是法律习惯的培养。史书有载“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乡邑大治。”良好法律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需要反复实践,这就要求培养塑造学员法治人格,必须坚持长效化机制,将法治人格培养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

精密称取药材样品(编号:11)细粉适量,共6份,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再按“2.1”项下试验条件进样测定,记录离子信号强度并计算含量,结果见表4。

另一方面,不断丰富教育渠道,强化培养法治人格的教育载体。

坚持长效化机制,要求法律认知学习必须长期、有效开展。法律知识的获取仅仅靠大学一年级的“两课”教学显然不行,这么短暂的课时对法律基本框架认识都很难达到,更不要说对法治认知准确扎实的效果。这就需要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适时开展学术讲座和选修课作为必要补充,学员可以根据任职需要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不断提升法治认知水平,完善自身法律知识体系,这是塑造法治人格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三 、实现军校法律教育长效化机制 ,将法治人格培养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 ,以促成良好法律习惯的养成

案例教学是学员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在学员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社会发生的热点案件,增强学员学习兴趣,使学习入耳、入脑、入心,强化学习效果;有计划地安排情景教学,通过现地参观监狱、少管所,观看庭审录像,参与模拟法庭等实践感知法治环境,升华法治情感,促成自我良好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展自主探究性教学,通过阅读案例、自学质疑、分组讨论、交流展示、课堂辩论、互动探究等方式让学员参与其中,提高法治思辨能力,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塑造法治人格。

“只有你给它的良好原则与牢固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因为一切告诫与规则,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实行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3]”法律思维方式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不断拓宽教育渠道,在课堂教学之外,利用多种教育载体将法律教育经常化。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加强法治知识认知,开设各种与任职需求相关的法律必修和选修课程,并注重教学效果;开展诸如模拟法庭、现地参观、法律辩论等实践教学活动升华法治情感、法治认同;通过网络教学,比如网络精品课、微课等强化法治思维、法治信仰,最终达到培养塑造学员法治人格的终极目的。

我要给物业干临时工。老人接着说,一个月五百块钱,不过清扫一下楼道卫生……他们正缺一名楼道清洁工……整整一个下午都在办公室跟他们谈呢。

坚持长效化机制,需要将法治实践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法治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传统的法律教育注重教材和文本,缺乏实践性和开放性,不利于法治人格的培养塑造。考虑可以以“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为依托,开设法律实践模拟课程,鼓励学员自主分析、积极讨论、参与实践,感受法律对工作生活的意义所在。还可以采取现地参观教学等方式定期开展法纪教育,升华法治情感和法治认同。使学员感同身受,通过实践体验增强法纪意识,培养法治人格。

坚持长效化机制,还有赖于营造优良的文化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如完备的制度环境、良好的学习交流活动、浓厚的法律文化氛围、公正有序的依法治校环境、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对于学员法治人格的陶冶和浸润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学员法治人格的养成。

另外,宁波一院一直都承担着帮扶基层的任务。阮列敏院长向《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介绍,早在2012年以前,医院就跟宁波市海曙区多家社区中心进行合作,“每家社区派驻两位指导医生”。

“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首先要让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使全军官兵信仰法治、坚守法治。[4]”只有对于法治有一种心理上真正的认同,只有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法律的思想、观念和规范,在作出一定决策前能依法预测后果,并据此作出合法选择并付诸实践,才能在社会秩序体系中将矛盾的解决法律化、理性化、合理化、程序化。长此以往形成良好法律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知行合一,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军人。法治人格的培养塑造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为之努力。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变检出率,淋巴结结核以及淋巴瘤检出率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癌病变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结核病变检出率与淋巴瘤检出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参考文献 :

[1]选自中央军委2015年2月26日印发《关于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

[2]选自中央军委2015年2月26日印发《关于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

[3](英)洛克.教育漫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5).

[4]选自习近平2014年12月26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简介 :赵璐璐(1982-),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军校法学教育。

标签:;  ;  ;  ;  ;  ;  

培养塑造军校学员法治人格的几点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