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动中产阶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产阶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如果把中产阶级的下线界定为月家庭收入5000元,并将核心中产阶级界定为月收入20000元的家庭,那么中国中产阶级这个群体其实收入并不很高。而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的中产阶级大概有1.25亿人,他们存在于中国的每个城市。
这个阶级的形成其实是一个新现象,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了“致富光荣”的口号。他推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解除了对资本的束缚,但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有所显现,因此中国中产阶级直到2000年左右才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阶层。
对于中国的中产阶级来说,他们在经济层面上需要自己保护自己,而从情感层面上,人们普遍认为成为中产阶级需要通过一个特定的、必不可少的路径,一个人需要拥有诸如房子、钻戒、高等教育、汽车等才能跨入中产阶级的门槛。但这些东西都很昂贵,人们的收入有限,可支配收入较低,这就需要他们决定到底购买哪些商品、而放弃剩下的。
企业怎样才能吸引到中国的中产阶级并且与之有所共鸣呢?在中国取得商业成功在于发现那些基本动机,并使自己的产品与之相符合。每个溢价定价的产品都应当能使购买者获得社会地位的提升。
戴比尔斯钻石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进入中国十年以来,其订婚钻戒的市场渗透率从8%增加到了80%。这是因为他们了解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中国人对婚姻的看法与西方人不同。西方人愿意相信激情和浪漫能够持续一生,但中国人认为爱情不能持久,只有承诺才能永存。戴比尔斯钻石把自己包装成为男人表达其可靠度的一个方式。
另一个例子是福特汽车,它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比之前市场预计的好很多。福特没有将汽车性能作为卖点,而是向消费者灌输福特汽车能够改变生活。当然这种营销方式也取决于车型和消费者所属的社会阶层,但最根本的吸引力还是在于汽车怎样能够以某种方式提高购买者在社会中的地位。这其实也是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增长率能够超越美国的原因——并不是中国人真的需要汽车,而是因为拥有一辆车是中产阶级的入门条件之一。外国企业要想在中国市场上成功必须使其产品与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中国的社会结构相一致。
在中国,商品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要想促使中国消费者购买产品,必须向他们传达一个信息:这个商品能够使你得到他人的注意,帮助你提升自己。
宝洁集团的飘柔洗发水在保持市场地位方面也做得很好,这正是通过它那组“飘柔,就是这样自信”的广告而达成的,例如飘柔在广告中告诉消费者:柔亮的头发会吸引他人的注意。
哈根达斯采用自设专卖店的销售方法,因为它知道这是能使顾客付高价购买其冰激凌的唯一途径。男孩子把女朋友带到如此独一无二、昂贵的冰激凌店里绝对是打动她的一个好方法。按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来说,他们不应该购买奢侈品。但是由于奢侈品的外部性,它能够使人们在仿佛不经意之间达到炫耀自己的目的。在中国做生意需要技巧,那就是企业需要用一种新颖的方式来告诉消费者该产品能够巩固其社会地位。
中产阶级在家里和公众场合的生活方式是有差别的,家是人们的避风港,是他们的私人领地。中国人不在家里举办宴会,对他们来说家是私人空间,并且这点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中国人不会花钱购买昂贵的床罩,但家的舒适感是很重要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花钱来得到享受。但这个进程发展的很慢,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外国生产的溢价家居产品还是需要与国内低价产品竞争。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质量,他们冷酷无情地追求优质但价格低廉的商品,这与中产阶级的逐步发展是相符的。
数字化革命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表达自我、界定自我的方式。在西方,数字产品是一种功能性产品,人们使用这些产品来进行交易和搜索。而在中国数字产品能够满足更多情感上的需求,人们用它进行聊天和娱乐。
今后几年服务业将会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从银行业、投资理财到医疗保健服务。中国市场仍然缺少优质服务。虽然中国人已经习惯于不去要求服务质量,可是人们对优质服务的需求是不会消失的,现在,对更为优质的服务的需求已经出现了。然而消费者的需求与市场的供给之间的差距似乎不断在扩大。因此对拥有更多知识和经验的外国企业而言,现在绝对是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成熟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