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美小学家长协会--以中美小学一年级家长协会为例_家长会论文

了解中美小学家长协会--以中美小学一年级家长协会为例_家长会论文

体悟中美小学家长会——以中美小学一年级家长会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家长会论文,为例论文,小学一年级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232(2012)01-0120-04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各有特色。家庭与学校的良好合作和互动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家长会作为家庭和学校沟通的桥梁,是家校合作,合力育人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如何提高家长会的效率因而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探索家庭与学校两种教育合作实效性的研究目标,比如,孙亚珠(2004)[1]、林丽丽(2005)[2]、杨俊(2006)[3]等都对此有过研究。以上研究主要立足本国基础教育现状而进行,也有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将他国家校合作实践与本国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比如,罗阳佳[4]、张晓飞[5]等。此类研究主要从宏观层面进行,具体到家校合作形式的微观层面,如家长会的相关比较研究则较为鲜见。

笔者曾于2009-2010年作为国家汉办—美国大学理事会赴美对外汉语教学项目教师在美国密歇根州的Thorne Elementary School任教一年。期间,笔者利用工作机会参与了任教小学一年级的家长会。同时,笔者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家长,也亲临过中国小学一年级的家长会。同为一年级的家长会,由于文化价值、教育理念的不同,两者在形式、程序以及内容上呈现出了各自的特色。本文以中美两国小学一年级的家长会为例,解析两国家长会的特色,并从中窥见美国家长会对我国小学家长会改革与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中美小学家长会形式比较

笔者经历的中国小学一年级家长会一学年有四次,分别在两个学期的开学和结束。家长会的形式基本一致,可以用“家长参与、全体一室”来概括其特点。所谓“家长参与”,即整个家长会的主角是家长和老师,学生个人不参与家长会。虽然笔者的孩子所在班级在召开家长会前老师会指定个别学生帮助发试卷、通知单等以及在会后参与节目表演,但是整个家长会交流的核心部分就只有教师与家长。班主任老师以及主科任课老师(一般是数学或语文任课老师)将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直接反馈给家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以及学业情况的主要渠道也就直接来自老师。“全体一室”则是指一个班级所有的家长都集中在该班级的教室,一般家长会坐在自己孩子在该班相应的座位上。整个家长会的形式“会”的气氛特别浓。教师是会议的主持人和信息的传达者,而家长们则是参与会议与接收信息的听众。家长要与老师进行单独的交流,都是在家长会结束之后。笔者通常都会因为会后家长们一拥而上以获得与老师进行单独交流的机会,将老师整个包围得水泄不通而选择放弃。

笔者在美国任教期间经历了任教学校一年级一学年中的多次家长会,其中有三次一年级家长会是在学校召开,时间分别为开学、期中以及学年结束。开学时召开的家长会以年级为单位,由各年级的老师共同策划,同时召开。期中家长会由学校安排家长会的统一时间段(比如,笔者任教的小学期中家长会安排在12月中旬一个星期的周一到周四),各班的班主任负责在各班分别召开。学年结束的家长会全校在学校同一地点(一般为学校的室内体育馆)和规定时间召开,但是各年级分区进行。上述一年三次在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形式较为正式,而在笔者任教的小学,一学年除了这三次较为正式的家长会以外,还有好几次在学校外组织召开的非正式家长会,时间为教学以外的时间。笔者在美国小学一年级所经历的家长会可以用“家长学生参与,尊重个体与隐私,形式灵活多样”来概括其形式特点。“家长学生参与”,即无论是开学、期中还是学年结束的较为正式的家长会还是学校以外组织召开的非正式的家长会,家长与学生都是受邀的对象。学生与家长一样共同参与到家长会中,并可以直接从教师所反馈的信息中了解自己的学习和表现情况以及评价。“尊重个体与隐私”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美国小学的家长会是“一对一”而不是“一对多”。在家长会上教师每次所面对的是一个学生及其家长,有关学生的个人情况交流也只是在教师与该生和其家长之间进行,同时家长和学生还可以就自己的情况与老师进行直接交流。“一对一”的家长会形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及其隐私的尊重。“形式灵活多样”主要体现在家长会的形式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其中,非正式的家长会每年召开的次数不固定,但均会有一个主题并且形式多样。以笔者所经历的一年级非正式家长会为例,这种家长会召开了9次,每次主题和地点均不同,包括课程指导之夜(班主任老师向家长介绍一年级课程标准),麦当劳家庭之夜(家长、学生与老师在麦当劳共进晚餐并交流),社区警察论坛(家长、学生与老师到社区警察局共同参加安全知识讲座),家庭阅读之夜(老师指导家长和学生阅读方法和技能),祖父母养育孙辈指导(针对小孩由祖父母辈来养育的家庭召开的家长会,老师指导和帮助祖父母如何教育孙辈)等。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主要负责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各种家长会形式的选择和通知工作,家长和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时间安排和实际情况自愿参加。这些灵活多样的家长会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之中,同时学生也非常乐于参加每次的家长会。

二、中美小学家长会程序比较

从笔者所经历的国内一年级的家长会来看,中国的小学家长会程序一般分为:通知、信息交流与会后交流三个步骤。通知即班级要召开家长会之前,班主任教师会给班级学生分发一张有关召开家长会统一时间和地点的纸质通知单,教师会要求家长在阅读通知单后在通知单上签字并由学生带回通知单交与班主任老师(笔者孩子所在班级召开家长会时,班主任老师还会通过班级QQ群发通知确认)。一般情况下,家长们会调整自己的时间以按照通知单上的时间参加家长会,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在通知时间参加家长会,家长们也会请孩子的爷爷或奶奶辈来代以参加或直接向老师请假。家长们按照通知单上规定的时间统一集中到孩子所在班级教室参加家长会。家长会的信息交流主要是由老师向家长介绍学校、班级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会结束后,教师会与继续在教室与家长们做个别会后交流,但是在笔者看来会后的交流由于家长们都集中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个别交流难以完全实现,更像是大会结束后的小会。

美国小学一年级的家长会程序一般分为通知与交流两个部分。家长会的召开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以笔者任教的小学一年级家长会为例,无论是开学、期中还是期末的家长会,召开的时间为一周的周一到周四。时间安排还细化到每一天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上课前和放学后。例如,如果家长在家长会召开那一周的周一可以来参加会议,则这一天可供选择的时间有,上午上课前的7:30,8:15,8:35以及下午放学后的3:00,3:20。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校给出的选择来确定自己参加家长会的最佳时间。通常家长会召开这一周的周四为半天教学日,因此周四提供给家长们选择的时间更多。家长们在选择时可以首先选择周一到周四的某一天,再选择具体的时间点。在家长会召开前的一周,各班的班主任将时间表发给学生,同时通过E-mail给每一位家长发时间表的电子版。学生将家长做出选择后的通知单交与老师,老师随后会将本班家长反馈的参加家长会的时间表情况做汇总和调整。家长之间由于有选择冲突的情况无法按第一时间安排家长会的,教师会电话或E-mail与家长做沟通和调整。所有时间得到家长认可后,教师将最终的确认时间分别发给学生并E-mail给家长,家长签字确认后即可进行下周的家长会。家长会的交流以“一对一”的形式,分不同时段进行。家长和学生会在最后确认的家长会参加时间来到学生所在班级教室,班主任会提前做好准备,等候学生及家长的到来。整个谈话过程更像是聊天,轻松而重点突出。

三、中美小学家长会内容比较

中国小学一年级的家长会内容一般为介绍要学或已学知识点,学生管理要求,班级学生表现情况以及学业情况,家长应配合教育教学而在课后所做的工作等。以笔者参加的小学一年级学期末家长会的内容为例。首先,教师向家长们介绍了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和知识点,继而介绍了期末各科考试的基本情况(包括成绩分布、年级排名等)。其次,教师就全班学生在学期内的表现和学业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同时重点点名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包括学习之星、积极发言之星、主动帮助他人之星、进步之星、老师小帮手等)。同时对于表现欠佳或学业有所退步的学生,做公开点名和提醒。最后,教师就课后辅导学生的学习对家长提出了要求,包括家长坚持检查学生的作业并签字,家长辅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后练习等。同时教师也就如何在课后辅导学生以及如何科学正确地教育孩子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笔者在美国旁听的一次单独给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召开的家长会过程中①,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涉及到的仅为参与本次家长会的学生个体的表现和学业情况。教师与家长、学生的交流内容不仅仅依据考试试卷或由教师主讲,而是以学生的个人情况册为参照标准。笔者所任教的美国小学每个年级每班的每一名学生都有一份自己的学生个人情况册(Report Card),这个册子里包含了该生一学年的出勤情况(如果请假教师会保留请假条),每天的表现情况(表现情况详细到该生当天因什么原因获得表扬或因什么原因受到批评甚至处罚),平时测试和练习试卷以及评分,家长会记录和教师与家长间的联系交流时间和内容记录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召开家长会之前的一周,学校会给每位教师发一份家长会小贴士(Tips for effective parent conference)[6],其内容包括提高教师与家长谈话有效性的技巧以及对学生做出评价尤其是负面评价时教师的选词技巧。以教师选词技巧为例,如果一个学生在平时的表现中有欺骗行为,根据家长会小贴士的建议,老师在告知家长时不直接用“cheat(欺骗)”一词而用needs to do his/her own work;needs help in learning to follow rules(需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或在学习遵守规则上需要帮助)”;学生测试未过关,教师在告知家长时不用“failing(失败)”而建议选用“is not meeting requirements(未达到要求)”;再如,学生不合群,教师不应该直接说该生“disliked by other children(该生不受同班同学的欢迎)”,而应该说“often plays alone(该生通常独自玩耍)”;对于浪费时间的学生,教师则以“could make better use of her/his time(能够更好的利用时间)”的评价来代替“wastes time(浪费时间)”的直接评价等。显然,从家长会内容的这些细节中我们再次看出家长会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以鼓励为主的教育策略。

四、美国小学家长会对我国小学家长会的启示

从上述中美两国一年级家长会的形式、程序以及内容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管窥到中美两国小学家长会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这对中国小学提高家长会的效率,使家长会的召开更加人性化、个体化和多样化,有一定启示。

首先,在形式上,中国小学家长会显得单一和模式化。由于文化与国情的不同,中国小学家长会虽然不能完全效仿美国小学家长会的“一对一”模式,但是可以考虑在形式上做一些变通使之更加生动和实用。比如,在家长会上,除了老师介绍情况以外,家长们应该有提问和家长间相互交流的时间。通过这种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可以增强家长会的互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的形式也值得考虑。据调查,小学生心中的家长会应该是有自己参与其中的交流会甚至是表演会。[7]学生的参与可以让他们了解到老师和家长眼中自己的表现和评价。如果时间允许,家长会还可以考虑让学生们自己做一个自我评价,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也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谈家长会色变”的局面。

其次,两国家长会程序步骤差异不大,但内容的差异较明显。美国小学家长会在通知这个环节充分考虑到了家长的时间安排,因而给家长提供更多的时间选择。中国小学的家长会虽然不能完全像美国小学家长会那样用一周的时间分别与每一位家长和学生见面,但是在安排家长会召开时间时可更多考虑安排在家长工作日下班时间以后或至少能保证每一位家长参与的时间段。另外,笔者认为,家长会上老师向家长们做学期前或后学业介绍以及班级管理和发展情况很有必要,但是内容的单一也会使得家长会变得模式化,影响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在家长会的内容上,学校和老师可以考虑除了常规的内容介绍以外,安排教师答疑时间、家长交流时间和学生表演时间等。

当然,笔者也亲身体会到中国小学一年级家长会在形式、程序和内容上做出的喜人改变。比如,笔者的孩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期末的家长会上尝试在家长会结束之前请部分学生表演节目,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又如,家校通的建立,班级QQ群的建立等,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延伸到了家长会以外的时空。

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以及国情的不同,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中的家长会各有特色,互有长短。两国可以相互借鉴彼此的优势,使小学家长会真正促成家长与老师之间务实有效的交流,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提升教育效果。

注释:

①为尊重学生的隐私,笔者参与这次交流之前,班主任会提前告知家长并征得同意。

标签:;  

了解中美小学家长协会--以中美小学一年级家长协会为例_家长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