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权力审计控制研究述评_经济论文

经济权力审计控制研究述评_经济论文

经济权力审计控制研究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权力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有的审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是以经济信息质量和具体经济活动的控制为主要目标的,而并非以经济权力控制为重心。因此,以经济权力控制为重心的审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尚属一个新的领域,这导致直接研究经济权力审计控制的文献极其有限。在这有限的研究文献中,主要集中在经济权力审计控制动因以及经济权力审计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等方面。

一、关于经济权力审计控制的动因

审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目的是保证和促进受托经济责任(Accountability)得到全面有效地履行。受托经济责任与经济权力是对称的。经济权力是委托人授予受托人对受托经济资源的控制权力,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过程也就是受托人运用被授予的经济权力的过程。因此,审计对经济权力进行控制是全面有效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内在要求。这从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文献中可以得到支持。

美国政府责任署(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以下简称GAO)是服务于国会的政府机构。GAO(2007)存在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国会监督联邦计划和各种活动以保证其履行了对美国人民的受托经济责任(Accountability)”。政府的受托经济责任是指受托管理并有权使用公共资源的政府和机构向公众说明其全部活动情况的义务。GAO的分析师、审计师、律师、经济学家、信息技术专家、调查人员和其他各种学科的专业人士都致力于提高联邦政府运行(即权力行使)的经济性、有效性以及在美国人民心目中和实质上的可信性。

美国总审计长David M.Walker(2007)在政府责任审计准则(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Standards,2007)中,对政府责任审计的职能做了如下的描述,“坚持透明公开并负责地使用公共资源的原则是我国政府运行的关键。政府官员和政府资金的领取人应在追求期望目标的同时保证公共部门有效、经济并遵循道德标准公正地运行(即权力行使)。对于将政府责任公之于众和使用的资源以及相关项目产出关系透明化,高质量的审计是非常重要的。政府项目的审计应对政府工作、绩效和政策、计划以及其推行成本提供独立、客观、以事实为依据、超乎党派的评价。政府责任审计(即权力审计控制)还应坚持其义务向利益相关者和公众提供重要信息;应帮助改进项目的实施和业绩;应降低成本;推动决策的制定;激励改革进步;并识别当前的问题以及影响政府项目和项目受益者的趋势。

Chennai(2004)在其论文《Better accountability of public service agencies:Listen to the voice of people》中明确地指出了对公共经济权力进行控制是审计的重要职能,“有效地运用权力来向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合法的服务,是审计形成的另外一个基本要求,这个基本要求将使公众对公共服务机构和行使权力的官员都产生积极的映象。”

Mackenize(1998)对经济权力的内在动因——受托经济责任有一个精辟的论述:“没有审计,就没有受托经济责任;没有受托经济责任,就没有控制;而如果没有控制,国家权力又如何实施呢?”这是对审计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及权力控制这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既深刻又生动的描述,即审计从本质上是一种控制活动,是一种控制国家权力、履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活动。

David Flint(1988)在其《审计哲学与原理导论》(Philosophy and Principle of Auditing:An Introduction)中认为,审计的社会概念是一种由独立于有关方面的人员所实施的旨在将绩效水平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并报告其结果的特殊检查,它是监督保证受托经济责任有效履行的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控制机制的组成部分。这是对受托责任、审计和(权力)控制三者关系的新的解释。

董延安(2008)在专著《公共经济权力审计控制效果研究》中对受托经济责任与审计和权力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认为,“权力审计控制是受托经济责任的内在要求”,要保证和促进受托经济得到全面有效地履行,需要审计对经济权力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防止经济权力异化。

蔡春教授(1991,2001)认为,由于受托经济责任的存在使审计的存在成为必要,审计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这种控制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受托人权力使用的控制。同时,蔡春(2000)还认为,“受托经济责任(经济权力)乃现代会计审计之魂”。

王光远(1996)也认为,从本质上讲,控制是受托责任的需要,控制是对受托责任的控制,没有受托责任也就无所谓控制。他明确地指出了权力控制活动(审计)的对象是受托责任。

杨时展教授(1985)认为,“过去人们普遍将会计责任人和会计责任的存在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今天看来,它却正是一种支配我们进行审计工作,而一直不为人们明白意识到其存在的审计公设。正因为人们都公认这种会计责任人和会计责任的存在,审计工作才有必要,而审计工作也正是针对这种会计责任人和会计责任而进行的。”

二、关于经济权力审计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

经济权力审计控制效果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据一定的规范对经济权力的运行过程及结果进行约束和监督的实际结果。许多权威的机构和学者认为,影响权力审计控制效果的因素包括审计独立性、国家审计权、审计力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董延安(2008)指出,“利用国家审计对公共经济权力进行控制,以防止其异化也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方式。然而,利用国家审计对公共经济权力进行控制的效果却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国家审计独立性、国家审计权限、国家审计力量,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同时,他还认为,国家审计的独立性是影响权力审计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独立性越强则权力审计控制的效果越好。他通过对我国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中关于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与审计机关利益相关度(独立性替代指标)越高的被审计单位,对预算执行权的违规行为更趋向于不进行纠正,即使进行纠正也主要进行定性整改,只有少量的被审计单位进行定量纠正,但纠正的力度显著低于那些与审计机关利益相关度低的被审计单位。

宋常、胡家俊、陈宋生(2006)通过《中国审计年鉴》收集到了涉及我国31个省市、从1983-2002年的376个样本,通过回归检验后得知:在我国,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违纪金额就越大;违纪金额越大,应缴违纪金额也越大;应缴金额越大,已交金额越大。但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没有证据说明地区越发达,上交金额比例越大。这表明,权力审计控制效果受到经济发达程度的影响。

杨肃昌(2004)认为,中国国家审计应当实行“双轨制”的审计模式,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双轨制”是指,人大和政府分别建立履行不同审计职责的审计组织:人大所属的审计组织主要从事公共财政预算审计,而政府所属审计组织主要从事政府经济监督所需要的各项内部审计。

李季泽(2003)认为,我国现行的国家审计通过改革可以构建三种审计模式以提高独立性、扩大国家审计权限,从而保证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公共经济权力的运用):一是完善现行行政型国家审计模式;二是构建立法型国家审计模式;三是构建只服从法律的审计型监督模式。

China Daily.(North American ed.,2004)中指出,“要通过立法来尽快完善受托经济责任制(经济权力),它应涵盖犯罪的官员,审议行政、政治和道义责任,而不是单纯着眼于敦促官员认错和辞职。并确定责任目标必须明确。各级官员的责任应由法律来规范。”从中可以看出,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地履行(即经济权力行使)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来约束。

Denis Osborne(2004)认为,好的治理和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承认,增加透明性和受托经济责任(经济权力)被看做是解决侵蚀治理和管理根基这一腐败急需的良药。在检查是否存在腐败和促进治理方面要求更多的透明度和受托经济责任(经济权力)观念,并同时体现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行为准则中。

Yves Gendron,David J.Cooper and Barbara Townley(2001)在《In the name of accountability:State auditing,independence and new public management》中指出,“事务所已经增加了它的力量去影响政治家和公务员对于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现在会计事务所与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如此紧密地联系着,所以我们相信事务所很难维持它可以对公共部门的管理提供独立评估的声明。”这明确地说明了审计力量、独立性是影响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重要因素,而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过程也就是权力运用的过程。

McCandless & Henry E(1993)认为,只要审计署结构合理,拥有充分的支持,并且广泛地致力于审计工作,他们就能规避财务丑闻和确保公共受托经济责任。

R.K.Mautz & H.A.Sharaf(1961)在《审计哲理》一书中就专门对审计独立性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独立性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人员在实施过程中的事实上的独立性;二是审计人员作为一种职业团体的形式上的独立性……两者分别称为:执业者的独立性(Practitioner-independence)和职业的独立性(Profession-independence)。前者是指审计人员制订审计计划、实施审计业务和编制审计报告过程中保持适当态度的能力;后是指社会公众对审计行业的一种印象”,两者都是影响审计质量(权力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

A·C·Littleton(1953)指出,“审计人员在这一联结关系中可以发挥重要的协调功能……他具有一项重要的社会使命,即尽可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以确保他的报告获得所有利益集团的接受”。同时,他还认为,“人们对审计知识和技能的关注清楚地表明,审计人员的工作被认为是专业性的……以高标准的职业要求、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法定职业资格,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公众提供了保障……优秀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这样的一些素质:具有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以及保持客观公正的气质”。从他的论述中可以清楚看到,审计独立性和审计力量的专业胜任能力是保障审计质量,提高权力审计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许多学者还从经济权力审计控制效果的替代指标、经济权力审计控制效果的保证机制等方面对经济权力审计控制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经济权力审计控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经济权力审计控制动因、影响因素等基础理论方面,并且这些研究是非直接的,也就是说直接研究经济权力审计控制的文献是很缺乏的,特别是缺乏对经济权力审计控制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特别是有关经济权力审计控制机制以及国家审计对经济权力异化行为控制的效果却缺乏相应的实证检验。而这些问题必将成为广大学者特别关注的方面。

标签:;  ;  ;  ;  ;  ;  ;  ;  ;  ;  

经济权力审计控制研究述评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