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重视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先进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中应论文,先进文化论文,课教学论文,重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性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不断进入我们的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大交汇。社会上各种文化良莠不齐,其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觉悟、世界观、价值取向等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先进文化,能够不断丰富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力量,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促进他们精神风貌昂扬向上。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在教学中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先进文化,是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
当代先进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何谓先进文化?它是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文化,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要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先进文化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获取生存资料的物质生产活动,其他活动则不仅由这一基本活动所产生,而且始终由这一基本活动所决定。在社会进化的动态框架中,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决定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整个上层建筑,而在对立统一的辩证运行中,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这一基本原理,清晰地揭示了文化的“派生性”。作为第二性的文化,其历史、现状和发展都由它所产生的物质生产活动所决定;而文化的基本功能,也只有通过各种中介环节,在对物质生产的反作用中,才能最终实现。从这一视角看,判断文化的先进性,首先要看它是否与其当时所依赖的先进经济基础相适应,是否能有效地推动现实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这一生产力标准,是衡量“文化先进性”的最基本的尺度,其可表述为:凡最终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即为先进文化。
第二,先进文化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健康需要。从文化的人化本质、从它对人性的充分自由发展的促进来看,只有生产力的判断标准是不够的。文化是整个人类实践活动的精神航标,离开了文化的维系,人类的一切活动就会变得不可理解,并最终使社会脱离人性的定位与控制。单纯的生产力标准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即经济、科技压抑人文精神的问题,或者说人的异化问题。20世纪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体制的发展已经透露出人类社会的这一问题,也表明人类的精神生活十分重要。因此,衡量文化的先进性有另一判断标准,即是否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健康需要。文化产生的本来意义就在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使人更加人化。这样的人才能够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当代人与未来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只关心单个个体的物质欲望。这样的文化,不论它是否处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阶段,都是先进文化,因为它更能长远地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
第三,先进文化是符合时代要求和文化发展规律的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从空间来讲,不同社会共同拥有不同的文化特质:在生存方式等原生因素方面差距越大的民族,其文化模式的差异也就越大。人类文化的发展不存在统一模式,单就民族性而言,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当今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文化,都各有其长项和短项。世界共同文化的发展,决不会表现为某一强势民族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征服和取代,而只能靠各民族文化在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交流融汇中,不断突破自身局限、弘扬自身优势,并将各民族优秀文化基因转化为人类共享资源的途径来实现。文化的民族性,是民族生存活动长期积累的历史结晶;是一个民族直接面对并直接生活于其中的文化国情,更是该民族文化建设无法逾越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出发点。从这一视角看,作为先进文化,必须是根植于其文化国情土壤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克服自身局限、发挥自身优势,按照时代要求和文化发展规律,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现代新型民族文化。
因此要正确衡量先进文化,就需要从时空的维度,把文化放在目标与过程、历史与现实、全球与民族化的总体关系中来认识。先进文化在当今世界既是传统的延续,也是融合与创新;既是理想目标,也是现实过程;既是全球性的交流融合,也是民族化的生成与参与。
二、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
作为先进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文化内容的先进性、文化形式的大众性、文化传统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的时代性。
1.文化内容的先进性。文化内容的先进性,是指先进文化必须以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作为自己的根本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活动系统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相互促进、彼此协调的发展规律,是社会全面进步、整体发展的理论基础。先进文化的内容,也必然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建立在一定社会物质条件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上,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这些方面构成了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而这种“立足于实践、着眼于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是社会发展现实阶段的要求和反映。
2.文化形式的大众性。文化形式的大众性,主要是指先进文化必须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符合普通百姓的发展需要。当今世界,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洪流,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在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文化无所不至的包容性、浅显生动的表现形式和贴近日常生活的亲和力,都使之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都可以通过大众文化实现自己的作用。现代化进程的深化在大众层面开始引起一种自觉的市民文化的萌生。人的数字化在生存、消费的文化理念引导、经济决策的理性化、社会管理的民主化与公开化、个人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法制化等等,都透露出某些理性的、科学的、主体的文化精神内涵。这正是先进文化形式在社会生活进程中所要求的东西。因此,先进文化必须深入到大众之中,才能在相互竞争和比较中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如果抛开普通大众的现实需要,先进文化就不能体现自己的先进性。
3.文化传统的继承性。文化传统的继承性,是指先进文化应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把其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础。继承优秀传统,一直是文化发展所强调的东西,也一直是文化发展的深层支撑。先进文化的发展,也必须重视这一点。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继承传统不等于全盘接受。一个民族的理性精神是一个有机的和生长着的文化形态,在某个时期起积极作用的因素如果未随着历史的变化而进行成功的自我调节,就可能在另外一个时期发挥消极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只有根据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找到适合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道路,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如果离开这个时代前提,仍然以“复兴”作为继承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强调继承传统的同时,更加强调文化创新,并把文化创新作为继承传统的最好形式。
4.文化发展的时代性。文化发展的时代性,主要是指先进文化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根本性质。作为人类文化多样化的重要形式,先进文化必须时刻同时代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与日新月异的时代共同进步,这是先进文化保持生命的根本点。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胜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所以,先进文化强调时代感,强调创新的理论勇气和伟大实践。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先进文化的主要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先进文化,应注意方法,提高实效。方法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充满师生学习先进文化的活力。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但是青少年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青少年学生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是师生重要的学习先进文化经历。对于青少年学生面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当前和以后文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政治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文化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也是政治教师的文化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要让思想政治课堂充满师生学习先进文化的活力。同时,要把青少年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文化发展主体的地位。青少年学生的主体性,包括其学习的积极性,自主的意识、自理的能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追求,以及青少年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潜能受到充分的尊重和开发。
第二,让政治教师的职业文化在教学中激活。应努力跳出政治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传递型、蜡烛型而非创造型的角色定位。未来教学学者桑新民教授指出:“教育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和再创造。”教师的工作不是只关注过去,面向人类已有的知识领域,只有“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面向青少年学生文化发展的未来,与青少年学生一起在教育活动中创造适应青少年学生发展的文化。这种创造,不同于知识的发展或技术的发明,它是以青少年学生文化的发展和提升而存在,是为青少年学生未来的创造,是人的文化发展,人的文化中的真善美的创造。政治教师只有领会、认同和实践这种文化,才不仅是“教书匠”,不仅是种种规定的执行者,才会成为教学先进文化的自主创造者;政治教师的劳动才具有创造性,从而才能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先进文化。
第三,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青少年学生具有先进文化的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阵地。教学的过程,是青少年学生社会化过程,是青少年学生由生物人、自然人发展成一个有文化社会人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学必须使青少年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角色,自己应尽的各种社会责任,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才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江泽民同志要求青年学生努力做到的四个统一——“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深刻地指出了使青少年学生具有先进文化的社会过程的努力目标,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努力的目标。
第四,在课外教学实践中锻炼。课外教学实践是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主体对客体的有用性及意义的判断,是在实践中完成的,青少年学生对先进文化的进一步理解同样源于生活,应在课外教学实践中得到升华和内化。青少年学生的课外教学实践活动要尤其重视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实行校内外的有机结合。通过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服务社会,了解社会,感受社会,使他们对先进文化的认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校内课外教学实践主要结合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进行,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及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做贡献为重点,也可与勤工助学活动、校园绿色与环境保护活动结合在一起,以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自强、自立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课外教学实践中促进他们对先进文化的认识。
第五,创造良好阅读环境,指导青少年学生读好书。德国诗人、思想家歌德指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英国学者塞缪尔·斯迈尔也指出:“优秀的书籍是一种由高贵的语言和闪光的思想所构成的财富,为人类所铭记、所珍惜,是我们永恒的伴侣和慰藉。……书籍把良师益友介绍给我们,使我们认识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灵魂。”因此,在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先进文化过程中,政治教师要积极指导他们读好书。坚持不懈地读好书,会使青少年学生懂得人生的真谛,充满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热爱和向往;会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奋斗目标,会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思想境界得到提高,道德情操得到陶冶,从而使他们的言行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逐渐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为了使青少年学生读好书,学校可以在各班设立图书角、扩大图书室和阅览室,全天向青少年学生开放。读好书,还要有好书,让青少年学生感受到好书的吸引力,图书馆应精心选取购置有益青少年学生阅读的名著、科普、文学、童话故事等各类图书,这些书籍应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于一体,以确保书的质量。还可以推荐相关的高品位的青少年学生阅读网站,如“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等。有了好书,还要读起来,让青少年学生爱读这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为此,可以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如评比各班级的小书迷、举办“读好书交流会”、进行“我与读书”征文比赛等,从而形成人人读好书的氛围。
总之,先进文化对一个人的思想觉悟、世界观、价值取向、政治方向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先进文化,是做好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文化品位,濡染他们的文化气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抵御不良文化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