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编辑的政治选择_政治论文

论编辑的政治选择_政治论文

编辑政治选择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编辑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2)03-0115-06

政治从根本上说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基本生产活动及其所创造的社会关系之上的宏观控制系统。是表现社会关系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矛盾,完成社会整合,并对社会进行宏观控制与调节的活动。政治是社会舆论宣传、学术研究的硬核,因此,政治、政治倾向问题必须引起编辑的高度注意和重视。

一、重政治倾向:编辑选择的第一要义

从一般意义上讲,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给予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政治所要处理的关系主要是国家生活中的关系,包括阶级之间的关系,阶级内部的关系,民族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等等。同时,政治还表现为代表一定阶级的政党、社会集团在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政策和活动。列宁说:“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1](P407)政治维护阶级的根本利益,政治是阶级的意志表现,政治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部分进行宏观调节,是社会生活各系统的灵魂和硬核。因此,各阶级都十分关注社会政治,特别是在社会舆论和学术研究领域,任何阶级都不会放弃自己的政治倾向和对政治的极力控制。

(一)资产阶级的政治控制

资产阶级一贯标榜舆论自由、新闻自由、学术自由,其实资产阶级所标榜的这一切是极其有限的,是以不违背资产阶级的政治为限度的。当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与腐朽的封建势力争夺政治权力的时候,资产阶级的舆论自由、新闻自由、学术自由,是为了削弱封建势力的地盘,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其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意志,资产阶级的政治。当资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取得统治地位之后,资产阶级所标榜的舆论自由、新闻自由、学术自由,一是为了麻痹、欺骗被压迫阶级,削弱和窒息被压迫阶级的反抗;二是以“自由”为名,向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完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意志。并且,这些所谓的“自由”都要以不危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限度。资产阶级控制舆论的方法很多,主要有:

1.金钱政治。资产阶级的政权就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之上的,金钱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资产阶级国家里,愈是重要的机构就愈不能摆脱资本和资本的政治。”[2](P330)因此,资产阶级对舆论的控制也离不开金钱。资产阶级的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和影片公司都是控制、掌管在有钱阶级的手中的。美国的许多电台、电视台、报纸和出版公司的董事同时也是银行、保险公司、大型法律事务所、大学以及各种董事会的合伙人或董事。如资金雄厚对美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福特汽车公司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的董事会里都有它的董事。有钱阶级出资兴办电台、电视台、出版公司,从而左右这些电台、电视台、出版公司的舆论倾向和编辑方针,使这些舆论工具反映它们自身的利益和意志。当然,“经济实力并不能自动地变作文化霸权,但它能比较容易地创造这种霸权,那些拥有新闻媒体的人必然会有意识地挑选合适的人来担当经理和编辑,并制定出适当的指导原则和允许范围——以便以尽量少的赤裸裸的直接干预来实行最大的控制”[3](P45)。

2.巧妙的新闻检查。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一般新闻、舆论工作者如果能在发挥其聪明才智写出高超文章的同时又能保证不唱任何政治反调,他们便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独立和自由。他们可以自由地报道他们喜欢报道的东西,但必须是他们的上级老板也喜欢这些东西。在这里“自由”是对上司、老板习性、爱好的认识和把握。在这里,许多限制并不是来自正式的官方的新闻检查,而是来自新闻工作者自身的检查——他们在构思稿件时都要预测稿件会不会受到上级的指责。这种由于预感产生的回避,不但使得老板的直接干预变得更加不需要,而且还使得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和自由具有更大的虚假性。老记者本·巴格迪基安这样讲:“‘老板的有些干预是直接和干脆的,但他们的绝大部分审查却很巧妙’,有的甚至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比如部下已经学乖,习惯于撰写符合老板思想的文章就是如此。”[3](P47)“许多人都发现,一次次将心中的火气压下来,最终的结果是永远失去了战斗的机会。过不了多久,根据预感进行回避的习惯就变成了他们的第二本性”[3](P48)。

3.思想控制。一般新闻舆论工作者都要受到思想控制。这种控制往往是通过非正式的暗示和自然的推理进行的,从表面上看都属于“业务”指导。他们就是这样接受了告诫和指导:“在撰写可能惊扰穷人或权贵的稿件时不要过于‘感情用事’,不要丧失‘客观性’”,久而久之,在一般老报人身上“都有一种奇妙而精确的探测器,可以找到自己活动范围的极限在哪里”。[3](P57)

4.直接干预。如果以上这些暗示或巧妙的检查失去了效力,直接的干预就在所难免了。其方法通常有,将你“对所谈问题最具说服力的录像带剪掉”、掉包、扣发,将你从喜爱的要害工作岗位上调走,甚至解雇,等等。[3](P51)《时代》杂志过去的一位雇员回忆说:1994年夏天,该杂志国外新闻编辑惠特克·钱伯斯总是不断地把《时代》杂志海外记者的电讯压下来或加以剪裁,“以适合于他对世界大事的右翼观点”。[3](P58)当出版主将他们的一个个苦药丸似的命令强行塞进编辑们的喉咙里时,编辑们只好吞下去。当然,偶尔也有个别人会吐出来,但这要以辞职或被解雇为代价。在美国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工会或公共利益团体筹集到了足以购买广播时间或报纸版面的金钱,但他们仍然会被阻挡在传播媒介之外。具有自由派思想的评论员即使有赞助者拿钱,也往往不允许他们在电台进行传播。一个由科学家、政治家和社会名流组成的反对五角大楼反弹道导弹计划的团体,尽管他们出得起购买半小时广播时间的25万美元,但三大电视网还是拒绝他们在电视里出现。在越南战争期间,《纽约时报》好几次都拒绝向市民团体出售版面,因为他们想发布广告反对战争税和反对购买国防债券。一名《纽约时报》高级主管在拒绝刊登反对债券的广告时讲:他认为这种广告不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3](P96)。

5.有意识地漏进。西方舆论宣传的偏见不仅表现在已经报道了的内容里,而且也表现在没有发表的漏选的消息上。据美国新闻媒介的批评家组织的“调查新闻检查剔除选题”专门小组的调查统计(这个小组每年都要挑选10条新闻媒介未向公众发表的报道),1992年的未发表的报道包括:“在联合国表决赞成签订禁止核武器条约时美国投了惟一的反对票;美国的一些骨干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纳粹德国曾做过大笔生意,并且一直同情法西斯政权;科研人员发现,近年来使用的化学肥料(价值达到每年20亿美元)差不多全都没有实效;在20多年的民权斗争推动下所做出的旨在保障就业、住房和教育平等权利的改良立法基本上被里根政府肢解,既无征求公众意见,也不进行认真的新闻报道;美国最大的负责检验产品毒性和致癌物质的实验室却不务正业,瞒着公众用专有设备进行除臭肥皂、药物处理和杀虫剂的化学试验。”[3](P80)

西方媒体这种有意识地漏略不报,完全是资产阶级维护其政治统治的需要,是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露骨体现。西方传媒在其宣传报道中或明或暗地删削不利于自己的实质内容,利用一些无关紧要的琐碎无聊的个人隐私、花边新闻大肆炒作,用以张扬其虚假的民主与所谓的“自由”。但是,不论西方媒体如何炒作,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其永恒的出版宗旨和编辑方针,资产阶级是决不会抛弃这一宗旨和方针的。

(二)无产阶级的舆论宣传和编辑出版,一开始就昭示出自己的政治方针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前所有剥削阶级都是以种种欺骗的手段标榜自己的舆论“自由”,只有无产阶级公然申明自己的政治意图和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公开“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公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当马克思面对《莱茵报》即将被查封的厄运时,他公开宣称:“唤起人民对现存法定秩序的不满”乃是报刊应有的使命。马克思丝毫也不隐讳自己的编辑思想,他反复向世人宣告:“我们必须向人民呼吁,必须用一切办法来影响人民。我们必须掀起反对政府的风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使用一切方法,甚至使用恶魔的方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利用报刊,招贴画和讨论会。”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有人说,报纸没有阶级性,报纸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种话就讲得不对了。至少在帝国主义消灭以前,报纸,各种意识形态的东西,都是要反映阶级关系的。”[4]“不管通讯社或报纸的新闻,都有阶级性。资产阶级所说的‘新闻自由’是骗人的,完全客观的报道是没有的。美国的通讯社和报纸,现在也报道一下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情形,它是想做生意,所以做些姿态出来给人看看”。[5](P191)“应该把报纸拿在自己手里,作为组织一切工作的一个武器,反映政治、军事、经济又指导政治、军事、经济的一个武器,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的一个武器。要以很大的精力来注意这个工作,使这个东西一年比一年进步。”[5](P113)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培养无产阶级自己的编辑和记者。他说:“各省、市、自治区要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要有自己出色的报纸和刊物的编辑和记者。”[5](P201)并一再告诫: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5](P155)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公开昭示自己的政治观点,是因为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一致的。无产阶级愈是能够坚持自己的政治原则,坚持真理,就愈加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编辑工作者作为无产阶级的舆论的“把关人”,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捍卫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净化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和环境,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政治中有学术,学术中有政治

(一)政治中有学术

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为了维护、实现或争取本阶级的利益和统治,总是需要有符合本阶级意志的思想武器,或者学术思想和学问。“阶级的政治意志,要通过学术思想的形式向社会进行灌注。……所以,政治离不开学术,政治本身就包含了学术。”[6]学术是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是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认识的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人是社会的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的经济地位不同而分别处于不同的群体,组成不同的阶级群体和集团,并在共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生活,从而形成大致趋于一致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定势,并在本阶级或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思想家、政治家的作用下凝结、形成和提出本阶级的各种特定的思想要求和政治意志,形成较为系统的思想体系和学术理论体系,并进而向本阶级和全社会进行灌输,以形成有利于本阶级的社会舆论。如果某一阶级的思想、意志缺乏较为系统严密的理论体系,也即缺乏应有的学术性,那么它就缺乏令人信服的内在逻辑力量。这样它就不仅不能赢得社会舆论的同情和支持,而且也难以在本阶级内部造成其对自身要求合理性的认识,从而使其缺乏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因此,学术性是政治、思想、意志的系统化、条理化、理论化,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政治、思想和意志。政治中有学术。

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前,尽管无产阶级面对资产阶级的残酷统治与剥削,在艰难曲折中进行了一系列顽强的反抗与斗争,形成了这样或那样一些反映无产阶级情感和意志的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局限等原因,致使这些思想和理论还很不系统、不科学,即缺乏严密的学术性,其中很多环节还处于臆测、猜想阶段。它既不能说明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最终力量和光明前途,以及无产阶级取得对社会的统治是一种历史必然,也不能科学地解释和说明无产阶级受压迫、遭剥削的真正历史根源,从而使饱受压迫和屈辱的无产阶级难以进行理直气壮的斗争和反抗。因而,它对无产阶级的同情是软弱无力的,一旦碰到真正的较量,很快就会被反动的势力所瓦解,而败下阵来。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立,使无产阶级的思想、意志得到升华,使其具有了极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理论性,即学术性——专门的系统学问。由此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性转变,掀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的一页。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开始,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揭示了资本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并进而分析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积累、资本流通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分割的全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秘密,从而使无产阶级真正认识到,不是像资产阶级所一贯宣扬的那样,资产阶级养活了无产阶级,而是相反,是无产阶级养活了整个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辛勤劳动创造了整个现代社会,并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而使无产阶级理直气壮地展开了与资产阶级的斗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将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又将生产关系的变革归结于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社会历史这一人们一向在黑暗中摸索的领域,得到了灿烂阳光的照耀。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所讲到的:“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7](P574)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由于资本、剩余价值的不断积累,资本主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性却限制和阻碍了这种发展,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性之间的激烈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的极端发展,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最终必将炸毁资本主义这一外壳,从而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起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历史唯物史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将无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要求和意志系统化、理论化,使其在明显体现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政治性的同时,成为了一种科学的、说服力极强的学术理论体系。它不仅唤醒和武装了无产阶级,使无产阶级革命由此进入了一种理性的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的新阶段,而且震撼了全人类、全世界,使全世界劳动人民认识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由此也不难看出,政治中有学术,学术对于政治之伟力。

(二)学术中有政治

所谓学术,即指较为专门,较为系统的学问,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各个领域里的认识、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所处的阶级集团不同,因此,阶级利益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政治观点也不同,从而导致了学术研究的不同的倾向性。不同阶级知识分子的学术理论研究都这样或那样地代表了本阶级的自身利益,表达了本阶级的感情和倾向,深深地烙上了本阶级的烙印,即政治倾向性。

首先,从世界观的角度来看。在现实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即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世界上一切学术思想都分别归属于这两种不同的世界观,是分别在这两种不同世界观的控制指导下认识和探索的结果。唯物主义世界观,又称唯物主义历史观,它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客观世界是变化的、发展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整个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存在,其中主要是决定于生产方式。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变化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前进。唯心主义世界观,又称唯心主义历史观(唯心史观)。这种历史观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固定不变的。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把社会的发展归结为人的思想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的力量,否认社会历史发展有它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两种不同的世界观成为世界上不同阶级用来认识事物,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思想工具。一般来讲,被压迫阶级,由于其自身利益与社会发展的根本上的一致性,因此大都信仰唯物主义历史观,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和学术研究。而剥削阶级,由于其阶级利益的局限性,大都信仰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用以阻滞社会的变革,维护其狭隘的阶级利益。因此,从世界观这一任何学术研究都摆脱不了的指导思想来看,学术研究也带有明显的阶级倾向性,学术中有政治。

有人说:自然科学学术研究是纯粹的学术研究,是全人类的,不带有任何的阶级倾向性。其实不然。正如列宁所言:几何公理如若违背了资产阶级的利益,那也是要遭到厄运的。在现实生活中也正是如此:由于哥白尼的日心说违背了宗教神学的地球中心论和上帝创造地球的无限智慧说,动摇了宗教神学的一统天下,因此不能顺利地公诸于世;布鲁诺为了捍卫哥白尼日心说这一科学真理,被罗马教廷活活烧死在罗马的百花广场。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理论需求,被压迫的进步阶级由于其自身利益与社会进步的一致性,常常成为科学的维护者和推动者;而腐朽的反动统治阶级,由于其反动统治必然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退出历史舞台,其自身利益是与科学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背道而驰的,因而往往成为科学发展的绊脚石和扼杀科学进步的刽子手。是的,自然科学自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自然科学所揭示的真理却会促进社会的进步,从而将一些阶级推上新的历史舞台,而将另外一些阶级抛入历史的垃圾堆。因此,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会引起不同阶级的不同关注,从而导致在这一学术研究领域里不同阶级的不同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学术研究都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只不过有时候表现得明显,而另一些时候却表现得不那么明显罢了。

其次,从不同时期不同阶级对待学术研究的不同态度看,学术研究也是具有政治倾向性的,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各个阶级为了自身的根本利益,为了使自己的观点得到传播,从而扩大本阶级的影响,在反对统治阶级的斗争过程中,总是把反映本阶级利益和意志的学术研究说成是纯粹的,是与政治无关的,并极力营造社会舆论,争取学术研究的自由。如资产阶级在它的上升时期,在同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进行斗争的时候,就利用学术、文化这一武器,极力营造有利于自己的社会氛围。的确,资产阶级是用火和剑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但同时它也用笔来为自己要求的合理性进行辩护,从观念形态上向封建统治发起进攻。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的创立时期,是新兴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所作的一次广泛的批判。它的锋芒首先对准的是天主教会。因为在中世纪,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一切反动势力的总代表。为了同千百年来禁锢人们心灵的天主教神学相对抗,为了躲避反动腐朽统治的镇压,资产阶级的先进代表将目光鄙夷地越过“一片黑暗”的中世纪,专注于湮没已久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掀起了研究古典学术的热潮。到处搜求古典文献的抄本,摹拟古典艺术家的作品,在学术创作与研究的旗号下努力发掘和利用古典文化中与封建意识形态相对立的一切积极因素。他们在学术研究、“复兴”古典文化的幌子下,宣扬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即所谓的“人文主义”。资产阶级以学术研究为幌子,以学术自由相号召,争得了在思想意识领域里对封建统治斗争的主动权,从而使社会舆论向着有利于自己一方的方向偏转,并最终取代了封建统治,而登上了统治阶级的宝座。

但是,一旦资产阶级登上了统治地位,成为统治阶级,它就一反常态,彻底抛弃了早期同封建斗争时期学术自由的“信仰”,残酷迫害无产阶级的进步思想家,禁锢不利于资产阶级统治的一切言行和学术研究活动。由此可见,纯粹的学术只不过是被统治阶级既要表达自己的政治意图,又要躲避统治阶级的镇压与迫害的借口和说辞。学术自由是被统治阶级争取舆论自由,维护自身利益,表达自己阶级意志,争取更大权利的一种舆论号召和进攻的手段。

三、政治与学术的辩证统一和编辑的选择

由以上分析可知,政治与学术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往往是紧密地结合、联系在一起的。政治与学术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统一性,严格说来既没有纯粹的政治,也没有纯粹的学术。政治假学术以行,学术以政治为因。因此,编辑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传播事业的把关人,在具体的编辑过程中必须科学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1.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方向

编辑主体在对文稿进行把关选择的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文稿所隐含的思想意图和政治倾向,以及它可能造成的社会舆论和整体效果,以坚持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为重。这就要求编辑主体必须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各种理论中分辨出理论主旨,从而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

2.注重文献的学术质量

学术质量的高低标志着研究者对客观世界规律性认识的深度。学术质量愈高说明其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愈深刻,对社会文化建构机理的驾驭愈准确,愈具有说服力和诱惑性,愈能引起社会的认同而传之愈远,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同时,某一阶级的知识分子、学术团体的学术水平愈高,说明这个阶级愈加成熟,愈能准确地把握阶级社会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愈能体察本阶级的思想情感,从而引导本阶级的群众争取最大的利益。因此,编辑主体在自己的编辑选择过程中,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学术质量,将那些既具有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又具有较高学术质量,和完美的艺术表达形式的作品遴选出来,进入传播,从而促进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

3.注重编辑主体自身素质的提高

为了提高自身的政治敏感性,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编辑主体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与党中央保持思想上和政治上的一致,确保自身选择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同时,编辑主体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学术水平。为此,编辑主体必须不断扩大自己在学术领域里的涉猎面,对一些相关学科进行宏观的控制与把握,同时选择一定领域进行微观的深度开发,取得成果,提高思维,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优秀“守门员”。

收稿日期:2001-11-23

标签:;  ;  ;  ;  ;  ;  ;  ;  ;  ;  ;  ;  ;  

论编辑的政治选择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