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4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严重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4小时的心率(relative risk,RR)、呼吸频率(relative risk,R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与治疗前4小时相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规律使用皮质类激素比例、长期使用茶碱类药物比例、间断应用吸入β2 激动剂比例、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机械通气辅助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缓解患者哮喘发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临床分析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一般由多种炎症细胞参与其发病机制。因此,临床针对哮喘的治疗通常情况下会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出阶梯式的治疗方案。其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规范,会严重的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严重的哮喘可能致命,而规范化治疗,当今的治疗手段可使接近80%的哮喘患者疾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1]。本次主要探讨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临床分析。选取2012年10月~2014 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严重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 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严重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55例,女患者45例,年龄在50~68岁,平均年龄为53.3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6年GINA的哮喘指南中关于重症哮喘的诊断标准,均属于临床症状未能得到控制的类型,所有患者均有以至少下一条表现。1.高碳酸血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超过6.65千帕;2.猝死;3.呼吸骤停;4.要机械通气机呼吸帮助进行呼吸;5.呼吸性酸中毒。全部患者均患病1~6年,并且均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祛痰、补液、吸氧、解痉以及纠正酸碱电解紊乱等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采用同步间歇指令(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的通气模式,将呼吸频率设置为(relative risk,RR)在12~20次/每分,呼吸比(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在1.5/1.0~2.0/1.0,容量控制的通气(VCV)采用加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模式,并且在其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设置参数值为:VCV在10~20cmH2O,呼气末正压在3cmH2O~8cmH2O,压力支持通气在6ml/kg~8ml/kg。对通气时间选定范围在2h~104h。
1.3诊断标准
在接受治疗之前4个小时和治疗之后4个小时,对对患者的血气指标呼吸频率(relative risk,RR)、PH值的数据实行观察和记录,并且观察记录患者的用药量、治疗后病死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包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材料采用(x±s)形成显示,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4小时的心率(relative risk,RR)、呼吸频率(relative risk,R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与治疗前4小时相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实验组规律使用皮质类激素比例、长期使用茶碱类药物比例、间断应用吸入β2 激动剂比例、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情见表2。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于多种细胞与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这种炎症通常伴有气道反应性增高症状,从而引发反复发作的气促、喘息、胸闷等,大部分在夜晚或者凌晨出现。近20年来,尽管对哮喘的病理生理日臻了解及治疗药物的不断增多,但哮喘的发 病率升高及严重病例依然较多,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有上升趋势[2-3]。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呼吸频率(relative risk,R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与治疗前4小时相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并且根据数据显示,实验组的改善效果均比对照组明显,且规律使用皮质类激素比例、长期使用茶碱类药物比例、间断应用吸入β2 激动剂比例、病死率明显降低,其原因主要在于机械通气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组织供氧情况,使得病情能够得到有效好转,朝着良性的循环方面发展。所以,对于重症哮喘呼吸衰竭患者而言,尤其对于出现气道痉挛或者出现患者生命垂危的情况时,可以及时采用机械通气,尽可能去挽救患者生命。但是,机械通气是一种急诊经常需要用到的器具,需要在整个治疗当中贯穿,需要慎重把握它的适用范围,并且需要把握好撤机的条件,对于患者的病情进行严格监控,对于患者的肺部病情进展进行评估,使得患者能够恢复各脏功能,维持好机体的内环境,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杨邦好.急诊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9-100.
[2]王祖棣.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44(12):128-129.
[3]叶龙彪.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32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34(9):21-22.
论文作者:刘继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哮喘论文; 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实验组论文; 急诊论文; 重症论文; 比例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