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宏宇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400)
【摘 要】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桥墩、高层建筑等建筑工程中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但是与之伴随的变形问题却容易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所以,本文在分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实例站在监理的角度上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希望能够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顺利的实施。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理;质量控制
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现代化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凝土凭借其方便施工、物美价廉、承载力强等优势,在建筑工程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针对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在施工中存在裂缝这一普遍现象,如何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完善大体积混凝体施工就成为工程监理应该注意的重要环节。
一、大体积混凝上裂缝形成的原因
(一)温度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主要是因为温差造成的,而出现温差主要是因为:第一,在初期浇筑混凝土时,有大量水化热产生,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渐升高,而外部温度接近环境温度。第二,在拆除模板前后,表面存在温度的差异。其中,因为水化热所引起的内外温差是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1]。
(二)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包含了干燥收缩和塑性收缩两种。干燥收缩是在混凝土硬化之后,由于处在干燥的环境中,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不断流失,引起从外向内的混凝土干缩变形裂缝;塑性收缩主要是如果混凝土处于塑性的状态下时受到了拉力,就会在其表面出现不均匀的裂缝。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作为监理,就应该针对实际问题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以避免混凝土质量受到影响,满足工程项目的安全需要。
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实例分析
位于某市写字楼总面积70454m2,地上50层,地下4层,最大高度为180m,八度抗震。其基础采取平板式桩筏基础,筏板厚度为2200mm,混凝土的用量为9500m3,需要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为了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等问题,监理工程师将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在筏板混凝土的施工、抗渗以及防裂这几个方面。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的试算,并确定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温度控制措施。通过原材料、配合比、以及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过程控制。并在这些过程中做好测温工作,来保证混凝土本身的和易性(和易性主要包含流动性、保水性和粘聚性三个主要方面)。对于工程监理而言,做好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具体包含:
(一)事前监理质量控制
监理工程师应该要求施工单位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并对专项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查,并且在监理规划基础上,项目监理机构编制大体积混凝土的监理实施细则。在工程开工之前,要求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的施工方案来选择符合标准规范的原材料和商品混凝土供应厂商,依据监理实施细则适时抽查商品混凝土质量,这样有利于在收缩过程中做好裂缝的控制。另外,根据方案,做好温度控制设备的添置,检查施工期间的周边温度等一手资料[2]。
(二)事中的监理质量控制
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主要是监督施工方案的具体落实情况。其中,监控的重点应该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测温点的布置、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的控制和混凝土振捣上。对于布置测温点,应严格按方案的要求来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测温点的布置,同一测试轴线不少于4处;在浇筑体厚度方向,一般是布置在上表面、底面和中间,测温点深度分别为上表面下50mm,混凝土中部以及混凝土底部上面50mm处,其余测点按相互之间的间距不得大于600mm布置。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结合本工程的泵送特点,应该注意浇筑混凝土时,要选择分层的浇筑。在斜面的分层浇筑之中,应该按照阶梯的方式进行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其中,需要到顶的施工都可以选择顶层分层浇筑的模式。利用泵送混凝土,可以避免管道输送之中频繁拆卸的问题,提高混凝土输送效率。在施工中,上层和下层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不得超出初凝的时间,分层厚度需控制在300-500mm内。
在振捣混凝土时,每两个小时测定混凝土坍落度,做好相应的记录。根据坍落度做好分层厚度的控制,以方便热量及时散发。在振动界限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来排除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面出现裂缝,增加混凝土密实性。在上下层振捣过程中,需要监督施工人员做好输送管的移动操作,避免出现漏浇筑或者是多浇筑的情况出现。另外,分层之间不得有冷接头,确保浇筑一次性成型。另外,监理人员应该监督浇筑施工人员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施工,在每一层的振捣过程中,都需要做好上层与下层的振捣,并且每一次的振捣时间应该控制在20s左右。
(三)事后监理质量控制
等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监理单位应该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施工方案中的要求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还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要求进行保温养护。通常情况下,温控指标需符合: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控制在25℃之内;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与大气温度之间的温差不超出20℃;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大体积混凝土保湿养护持续的时间不宜小于14天,并应经常检查保湿用品的完整性。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养护的核心在于确保混凝土能够处于适当的温度之下,控制好内外部的温差,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在混凝土入模之后的3~5天内,水泥水化热效应产生后会有大量热量释放出来,这样会急剧的升高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所以,这一段时间内必须加强对温度的测控。一般来说,在浇筑完毕10小时,也就是初凝就应该开始温度的测控,在72小时内,每间隔2小时进行一次测量;72小时之后,每间隔4小时进行一次测量;7~14天,每间隔6小时进行一次测量,直至温度稳定即可。针对温度的变化,需要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一般来说,温差高的处理方法:第一,利用混凝土内部的冷却循环水系统来控制内部温度。将循环系统的出口添加到混凝土的表面,这样可以提升表面的温度;第二,增加混凝土表面覆盖层的厚度;第三,合理配置配合比,适当添加微膨胀剂和减水剂,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控制水化热出现的温差[3]。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施工监理,就应该确保在监理合同授权范围内,将管理和技术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首先从施工的各个阶段入手,全面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各个施工环节,以预防控制作为手段,适时审查施工单位资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施工人员的资格证书,严禁没有相关资质的人员出现在施工现场。其次,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案进行严格把关,按照施工要求来制定合理的、规范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确定后,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确定的程序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能够顺利的开展下去。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作为监理就应该做好相应的检查和验收,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李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与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12):124-125.
[2]杨少贞.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与监理[J].河南建材,2015(01):52-53+55.
[3]庄君库,李朝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5(15):64.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的相关规定
论文作者:秦茂森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4月总第2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裂缝论文; 温度论文; 温差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测温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4月总第2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