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家庭功能机制_家庭功能论文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作用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少年论文,情绪论文,机制论文,作用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1-4918(2008)02-0079-85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提出

青少年时期是依恋与独立两种倾向暂时冲突和对立的阶段,国外有学者称之为“亲子关系的危机期”。当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寻求自主的需要也会引发父母与其沟通方式、对其控制等家庭运作方式的变化,与父母的冲突也开始增多,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往往容易因家庭问题产生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等[1]。有许多理论研究和实践者都在寻找帮助解决青少年情绪问题的方法。但要找到有效的方法,就必须首先清楚青少年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众多的因素中,家庭是青少年情绪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对家庭的研究出现了由探索孤立、单向的影响逐步向系统、双向影响过渡的特点,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衡量家庭整个运作状况的变量——家庭功能(Family Functioning)成为心理学家和家庭研究者的关注热点。这一领域的研究者都较为一致地发现家庭功能可以显著地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如家庭功能发挥过程或结果越好,个体的自尊[2]就越高、抑郁和焦虑[3]等问题就越少;而相应的问题行为[4]也越少。

目前有关家庭功能研究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取向[5]:一是以Olson提出的环状模式理论(Circumplex Model)为代表的结果取向家庭功能理论。该取向的理论更关注家庭功能发挥的结果,如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等,从家庭所属的类型和家庭生活质量对家庭进行理解,通过两到三个维度把家庭划分为若干类型,能从整体上了解青少年所处的家庭功能的状况,以这一取向为理论基础探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关系的研究较多,较为一致的结论是家庭功能发挥的结果越好,青少年的情绪问题越少,家庭功能发挥的结果还能预测青少年的情绪问题;二是以家庭过程模式理论(Family Process Model)为代表[6]的家庭功能发挥过程的理论,主要对家庭完成任务的各个环节(如沟通、情感表达、卷入、控制等)进行考察,以期发现出现问题的具体过程,目的是对有问题的家庭过程进行干预来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家庭功能过程取向的研究者认为家庭功能结果理论中对家庭系统类型的划分在临床实践中并没有太大用处,因为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直接产生影响的不是家庭功能发挥的结果如家庭系统结构方面的特征,而是家庭系统实现其各项功能的具体的过程。而事实上不难发现两种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都只关注了家庭功能的一个侧面,仅从家庭功能发挥结果的思路出发无法对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容易造成研究与实践的脱节;从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出发也仅可以对不好的家庭过程进行干预,却难以有效地判断家庭的整体功能状况。从以往的研究结果来看,无论是家庭功能的发挥结果还是家庭功能的发挥过程都与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密切相关并对其具有预测作用。那么家庭功能的发挥结果与过程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它们又是如何共同对青少年的情绪问题产生影响的呢?从理论上讲,家庭功能的过程与结果之间应该具有密切的关系,但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研究者的关注。现有理论与研究只是分别去探讨家庭功能发挥的结果、过程与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关系,我们对这种研究现状提出质疑,因为它可能既割裂了家庭功能过程与结果之间本身的联系,更无法全面的探讨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影响机制。

基于以上论述,从重新考证现有的家庭功能理论与从家庭功能角度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预防干预为出发点,本研究拟探讨家庭功能发挥结果与家庭功能发挥过程之间的关系,并考虑家庭功能发挥结果与发挥过程对青少年情绪问题共同的影响作用,力求澄清家庭功能影响个体情绪问题的影响机制。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被试选自廊坊市一所普通中学、一所重点中学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的中学生,去除各种无效被试,共获得有效被试422名。其中男生为194,女生为228,被试年龄为15.13±1.85岁。

2.2 研究工具

2.2.1 人口学变量

包括被试的性别、年级、学校、职务、学习成绩、父母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状况等。

2.2.2 家庭功能

2.2.2.1 家庭功能发挥结果

采用Olson 1983年编制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 Ⅲ,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7]。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共有20个项目,用于测查两个维度:(1)亲密度,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2)适应性,即家庭系统对出现问题的应对能力。这两个维度各由10个项目测定,采用5点等级评定,1到5分别代表该项目所描述的状况在受试者家庭中出现的频次,等级越高表示出现的频率越高,青少年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得分为维度内项目相加后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说明家庭的亲密度或适应性状况越好。本研究所获得的此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0.88,亲密度和适应性两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3和0.73。

2.2.2.2 家庭功能发挥过程

采用Skinner等人1983年根据家庭功能过程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家庭评价量表(Family Assessment Measure,简称FAM)[6]。选取FAM整体水平量表,通过对任务完成、角色、沟通、情感表达、卷入、控制和价值观七个维度对家庭进行评价。任务完成是核心维度,任务完成的过程包括:确定问题、思考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并实施、评估解决的效果。其他六个维度围绕任务完成进行。要想很好地完成各项家庭任务,需要家庭成员分配并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角色);角色的分配就需要沟通(沟通);沟通过程必然存在情感的表达(情感表达);家庭成员相互卷入程度也对家庭任务完成有影响(卷入);控制是家庭成员相互影响的过程(控制);最后,家庭任务的确定以及家庭如何完成任务受到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和家庭规则的影响(价值观和规则)。

家庭功能FAM整体水平量表共包括50个项目,其中15个项目为社会赞许性和隐瞒维度,真正参与统计计算的只有35道题目。量表为4点等级评定量表,得分越低说明家庭在这一维度上功能发挥得越好,初测问卷是经过对FAM-Ⅲ量表进行翻译、讨论、修改等一系列过程形成的。我们对家庭评价量表(Family Assessment Measure)进行了修订,对量表做项目区分度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删去了区分度<0.2或该题目在其所在维度上载荷<0.35的题目共10道,最终保留了七个维度共25道题目;每一个维度均有3或4道题目。每个维度得分为项目相加后的平均分。修订后的家庭评价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1,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422~0.765之间,考虑到每个维度只有3或4道题目,因而这样的信度系数是可接受的。

2.2.3 情绪问题量表

2.2.3.1 抑郁

采用Radloff编制的抑郁量表(CES-D)[8]进行测查。共有20个条目。题目的呈现方式如下:“下面是你可能存在或有过的感受的描述,最近一周以来您出现下列感受的频度如何。”4点量表,即“偶尔(少于一天)、有时(1~2天)、时常或一半时间(3~4天)、多数时间或持续(5~7天)”分别记为1~4分,4,8,12,16为反向记分,对这些项目进行重新编码采用总分进行分析,得分范围为20~80分。被试的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的程度越高。本研究得到的此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

2.2.3.2 焦虑

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8]进行测查。共有20个项目,题目的呈现方式如下:“下面是你可能存在或有过的感受的描述,最近一周以来您出现下列感受的频度如何。”4点评定,即“没有或很少时间有、小部分时间有、相当多时间有、绝大多数时间或全部时间有”分别记为1~4分,5,9,13,17,19为反向记分,对这些项目进行重新编码,采用总分进行分析,得分范围是20~80分。被试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的程度越高。本研究得到的此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

2.3 施测过程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在两所中学中进行施测,施测以班为单位,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充当主试。问卷集体施测,测试后当场回收。在指导语中向被试说明本次调查的意义和目的,说明所有问题的答案无对错之分,并承诺对他们的答案保密,请学生认真、如实地回答每一个问题。

2.4 数据整理与分析

采用Spss10.0数据输入与管理,采用Spss10.0和Amos6.0对数据进行分析。

(1)采用Pearson相关对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2)采用分层回归揭示家庭功能过程和家庭功能结果变量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特殊作用,并比较两者的大小;

(3)以家庭功能模式理论为基础,构建家庭功能影响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中介模型,并采用Amos6.0对模型进行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家庭功能过程、结果、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相关

首先,从表1结果得出:青少年的抑郁和焦虑的平均分都在33分左右,显示青少年自身的情绪状况比较正常。其次,青少年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均处于一个较好的水平,分值在1.71~2.27之间。以家庭功能过程的七个维度分为因变量,以年级和性别(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水平,下同)为自变量进行MANOVA方差分析,发现青少年家庭功能过程并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其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反映青少年家庭功能发挥结果的亲密度和适应性也较好;以亲密度和适应性维度分为因变量,以年级和性别为自变量进行MANOVA方差分析,发现青少年家庭功能发挥结果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交互作用,而性别(F[,(2,369)]=5.92***)和年级(F[,(2,369)]=6.99***)主效应均显著,进一步单变量ANOVA方差分析表明,亲密度仅性别(F[,(1,369)]=6.23*)主效应显著,表现为女生优于男生;而适应性的性别(F[,(1,370)]=11.30**)和年级(F[,(1,370)]=8.32***)主效应均显著,表现为女生优于男生,高中生优于初中生。

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量表之间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首先,结果显示,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发挥结果各变量之间显著相关,家庭功能发挥过程的得分越高,即家庭在任务完成、角色等七个维度中表现越差,则最终家庭功能发挥结果得分也越低,状况越差。其次,家庭功能发挥过程与家庭功能发挥结果与青少年情绪问题的显著相关存在着一致性,从家庭功能的过程来说,七个维度方面的得分越高,即在这七个方面表现得越差,则个体的抑郁与焦虑问题则越多;而从家庭功能发挥结果来说,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得分越高,即家庭功能发挥结果越好,则个体抑郁和焦虑问题则越少。

3.2 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家庭功能发挥结果与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关系

为进一步探讨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以反映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焦虑、抑郁为因变量,以家庭功能发挥过程量表和家庭功能发挥结果量表的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为分别揭示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变量及家庭功能发挥结果变量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影响,我们建构了两类分层回归方程。通过先引入家庭功能发挥过程或家庭功能发挥结果,再考察家庭功能发挥结果或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变量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特有作用。分别以抑郁或焦虑为因变量,采用Enter法分别将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变量和家庭功能发挥结果变量放入第一(第二)或第二(第一)层,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结果可见,在控制了家庭功能发挥结果的影响后,家庭功能发挥过程仍然对抑郁、焦虑起到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分别为0.15和0.14;F值分别为9.02和8.56;均在0.00水平上达到了显著;然而当控制了家庭功能发挥过程的影响后,家庭功能发挥结果对抑郁和焦虑的预测作用则非常小,△仅为0.00或0.01,F值均不显著。这表明相对于家庭功能发挥结果变量来说,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变量对个体的抑郁和焦虑的预测作用更大。此外,从表2的结果,我们还可以发现家庭功能发挥过程中的控制维度得分可显著预测个体的抑郁水平;而价值观、控制和情感表达三个维度得分均可以显著地预测个体的焦虑水平。

本研究证实了家庭功能发挥过程以及家庭功能发挥结果都会对个体的抑郁和焦虑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家庭功能发挥过程的好坏与家庭功能发挥结果也密切相关,结合FAM理论的提出者的家庭功能过程更为重要的观点,我们有理由假设家庭功能结果在家庭功能过程影响个体情绪问题上起着某种中介效应。根据中介变量应该满足的四个条件:(1)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显著相关;(2)自变量与中介变量之间有显著相关;(3)中介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显著相关;(4)当中介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或回归系数显著变化。考虑到家庭功能过程及家庭功能结果这些变量均为构想出的潜变量,因而我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家庭功能结果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具体采用AMOS6.0软件,以家庭功能过程为预测变量,分别以抑郁、焦虑为因变量来探讨家庭功能结果变量的中介效应。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 模型一 家庭功能影响抑郁模型

图2 模型二 家庭功能影响焦虑模型

图3 模型三 家庭功能影响青少年情绪问题

从AMOS运行的结果来看,两个模型的拟合指数均非常理想,说明研究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家庭功能发挥结果是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对青少年情绪水平的中介变量的理论假设。所有路径系数都至少在0.05水平上显著,表明家庭功能发挥结果变量的中介效应显著。进一步分析其中介效应的大小,在影响抑郁和焦虑的模型中,家庭功能发挥结果这一中介变量的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8.3%和84.9%。考虑到个体的抑郁、焦虑相关很高,而且均为青少年情绪问题的重要表现形式,因而,我们将这两个变量聚合成一个新变量,反映个体的情绪问题,建构模型三,如下图所示:

从模型的拟合指数来看,该模型拟合得非常理想。首先,我们对研究模型的测量部分进行分析,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家庭功能发挥结果的各个维度在其量表的载荷都达到显著水平,显示出这两个量表的有效性;而情绪问题的测量模型表明,个体的抑郁、焦虑水平越高则表明个体的情绪问题越严重。进一步分析各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表明,家庭功能发挥过程的预测作用不仅体现对情绪问题的直接作用,还体现它可以通过影响家庭功能发挥结果,进而影响到个体的情绪问题,因此家庭功能发挥结果是家庭功能发挥过程与青少年情绪问题的部分中介变量。

4 讨论

4.1 家庭功能发挥过程、结果、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关系

本研究首先探讨家庭功能发挥过程、结果与青少年情绪问题之间的相关关系,有两点研究发现和启示:(1)无论是家庭功能发挥过程还是结果都与青少年的情绪问题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9,10],说明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结果与青少年情绪问题之间的相关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2)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结果各变量间显著相关。以往研究中只是单独考察家庭功能发挥过程或结果与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关系,这种思路忽略了二者之间本身的有机联系,也因而忽略了事物间本质的逻辑关系[5],因此对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关系机制的认识是片面的。本研究中考虑家庭功能发挥结果和过程之间的关系,并同时考察二者与青少年的情绪问题的关系为家庭功能研究打开了一个新思路,本研究的结果为重新修正和补充现有家庭功能理论提供了可能性的证据。

4.2 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结果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预测作用

关于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结果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预测作用,本研究也有两点研究发现:(1)家庭功能发挥过程比家庭功能发挥结果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预测作用更大。这一研究结论启发我们继续探讨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结果与青少年情绪问题间的关系机制。这一结论支持了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取向的研究者认为对家庭功能发挥结果的只能起到对家庭划分类型的作用,而不能对咨询和实践提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指导的理论观点。从家庭治疗实践的角度出发,在明确了家庭功能发挥过程的重要作用后,有针对性的改善特定的家庭过程比针对家庭功能发挥结果所作的干预更有效。(2)考察家庭功能7个过程的独特作用,家庭的控制过程可以显著地预测个体的抑郁水平;而价值观、控制和情感表达三个过程可以显著地预测个体的焦虑水平。这表明当一个家庭中的控制水平越高时,也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过强时,个体越容易出现抑郁问题,在家庭治疗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当父母对孩子过分控制,青少年的自主性无法发挥,容易出现抑郁情绪;而当青少年的价值观与家庭的价值观或规则不一致,当感受到过多的来自父母的控制,当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情感表达时,个体就会出现高焦虑水平。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可以通过针对具体的家庭过程进行干预实现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调节和治疗。在心理咨询领域,国内外都存在研究与实践脱节的现象[11,12],本研究无疑为家庭治疗实践提供了具体、可操作化的指导。此外,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青少年,是否可以把这种研究结论拓展到家庭中处于各个发展阶段的成员呢?当然这需要后续研究的支持。如果能够得以支持,家庭功能发挥过程比结果对个体成员的影响更大的研究发现将对家庭治疗的理论和实践的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4.3 家庭功能发挥过程、结果与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关系机制

将抑郁、焦虑合成个体情绪问题变量时,我们发现模型拟合丝毫不比单独影响抑郁或焦虑的模型差,表明家庭功能作用于抑郁和焦虑的机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出于模型简介性考虑,我们接受模型三。分析模型三发现家庭功能发挥过程不仅对青少年情绪问题具有直接的影响,还能通过家庭功能发挥结果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地影响青少年的情绪问题。这一研究发现进一步澄清了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影响机制,再次充分确认了在讨论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时,同时考察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结果的共同作用的必要性。同时这一研究结果也可以应用于临床实践,提示治疗师在家庭治疗时应该着重去改善家庭的过程,家庭过程的改善不仅能直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还能通过影响家庭功能发挥的结果再次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5 结论

通过研究获得以下结论:

(1)总体上青少年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

(2)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发挥结果各变量之间显著相关;

(3)家庭功能发挥过程比家庭功能发挥结果对青少年情绪问题预测作用更大;

(4)家庭功能发挥结果是家庭功能发挥过程与青少年情绪问题的部分中介变量。

标签:;  ;  ;  ;  ;  ;  ;  

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家庭功能机制_家庭功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